“接下来,朕做如下布局……”
随着杨一笑的慢悠悠一句话,整座主帅大帐瞬间落针可闻,文武两列阵营,齐齐直腰垂手。
古代常说,君无戏言,其实,军中才能真的做到无戏言。
无论主帅说的对与错,下面之人只有听从的份,对了,执行,错了,也得执行。
哪怕命令是让人送死,也得毫无迟疑的当场接下,如果敢推诿不接命令,那可就不用等到执行错误送死了,直接就是军法从事,当场拉出去活活打死。
总之一句话,如武老头刚才所言:军中只有一个声音,主帅权威不容置疑。
这也是开国皇帝为什么能稳压臣子的原因。
凡是开国之帝,都曾领兵作战,在成为皇帝之前,已然是说一不二的大帅。
治理朝堂的时候,也许还要和臣子掰扯,讲平衡,用权术,但是在军中不需要这些,主帅的意志就是整个军队的意志。
……
只听杨一笑微微的抬起手,赫然从怀里掏出一块虎符。
随即不紧不慢开口,声音透着不容置疑,沉声道:“顾老二,本帅命你担任中军副帅,执掌日常军务,调度各阵各营。”
“往后半年时间,朕欲操练全军,你作为副帅要做好规划,不但要亲力亲为而且要紧盯局势,辅佐本帅随时调整某一支兵马的任务,尽量保证全军每隔十日便参与一次小型战争。”
第一道命令给了顾老二。
这没有出乎任何人的预料。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沙场凶险,兵事凶危,哪怕占据极大上风,也有可能一日之间反复。
因此决不能外行指挥内行,必须有个娴熟军事的人物担任指挥。
杨一笑虽然御驾亲征担任主帅,但他除了是主帅还是大唐的帝王,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精力无法全部放在军事上。
最主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比不上顾老二。
如果只论大局观的话,他肯定是军中第一人,可如果涉及到详细的军事指挥,他绝对比不上常年行军的将领。
因此,必须选一个军事人才作为副帅。
用后世的思维理解,这就是体制内的常务副手,主帅执掌全盘,副手实际干活,如果杨一笑需要突然离开一阵子,那么副帅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掌他的权力。
虎符赐下,便是调兵之权。
众目睽睽之下,顾老二越众而出,拱手抱拳道:“末将领命。”
话不多,就四个字,当虎符落到他的手中时,所有人都猜到了杨一笑的意图。
培养大帅!
大唐现在只有两位大帅。
一个是宗泽,一个是顾老大。
宗老爷子虽有赫赫声威,可惜这位老帅毕竟已是暮年,老骥或许还能伏枥,但是整个大唐都不舍得让老爷子操心。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宗老爷子多活一天,大唐的军心便多踏实一天。
其次是顾老大,如今也已经名震天下,并且乃是健硕之年,属于如日中天的情况,然而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强大的王朝必须同时具备两三位帅才。
因此,必须尽量培养。
帅才和将才不一样,将才只需要能打能拼就行,比如赵云和杨七郎,又比如辛文郁和其他将领,大唐不缺冲锋陷阵的猛将,可这些将领最大的能力也就是领一军出击。
勉强指挥两三万人,是将领的最大能力。
而大帅要如何呢?
指挥千军万马,调度几十万人作战,可以伐一国,可以灭一族,大帅不一定是猛将,甚至儒雅文士也能担任,只不过有一点必须具备,那就是大帅的战略思维必须是战役级别才行。
不但要拥有调兵遣将的军事素养,而且连后勤粮草的调配也要娴熟,懂兵法,擅策略,会用兵,知用将。
还要兼听兼明,广纳谋士之言,让全军一心,能执掌全盘。
唯有做到统筹全局,才能符合大帅之才。
最关键一点,大帅必须具有足够的战事经验,像顾老大那种天生的帅才很少,古往今来也找不出几个天生的帅才。
后世网络上的军事发烧友们最喜欢说一句话:大兵团作战,经验是慢慢积累的,一帅之失误,可害死三军。
因此,自古以来的帅才都是慢慢培养起来的。
先选具备资格的人,慢慢给其增加担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沙场锻炼,最终才能培养出来一位大帅。
现在,杨一笑赐给顾老二虎符,他的意图不言自明,所有人都知道为什么。
……
顾老二接下虎符之后,默默走回武将之中,他性子便是如此,一向沉默寡言不多话。
如果只论心性沉稳,他甚至比顾老大还强一些。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欠缺的仅仅是大局观和指挥大军的经验而已,顾老大是天生的大帅之才,这位顾家的老二却需要慢慢积累。
帅帐之中寂静无声,所有人继续等着杨一笑下命令,大家心里清楚的很,今天必然要做出各种调度。
果然……
只见杨一笑再次抬手,这次是从桌上拔出一道令旗。
令箭是一种特制的小旗子,根据旗子颜色而区分相应的级别,最高乃是独领一军的大将军,采用黄色或者红色作为身份象征。
军中有着规矩,下令分为文武。
对于武将下令,用的乃是令旗,而现在大家都看的清楚,杨一笑拔出了一道红色令旗。
这意味着他要任命一位大将军……
只见杨一笑朝着一人招手,虽然语气肃然但却微带温厚:“折冲,你上前来……”
“本帅予你一道令旗,命你执掌十万大军,日常军务,你可自主,除非中军帅帐有令,其余皆可自行安排。”
众目睽睽之下,小女孩略显紧张,但是在杨一笑的鼓励目光下,折冲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来,恭声道:“末将听令。”
小手伸出,准备接旗。
哪知杨一笑却没有立刻递过去,反而目光微微一扫大帐之中所有人,语带深意道:“云朝太上皇发布罪己诏,想必现在已经传遍天下,尔等皆是耳聪目明之辈,应该知晓其中所含的深意。”
“折家军,二十万,种家军,二十万,虽然现在尚未满编,但这两军的底蕴十足。”
“云朝太上皇亲自出钱资助,动用赵氏皇族积攒的家底,第一笔就给了九千万贯巨资,可让四十万兵马满饷数年之久。”
“因此你们应当明白,将来这两军必然是精锐。”
“本帅心里略有猜测,也许你们某些人感觉不服,凭什么一个小小的女孩能受到这般厚爱,凭什么才十岁的年龄就执掌一支大军?”
“那么,都听仔细了……”
“这孩子是朕的儿媳妇,这个解释够不够你们服气?”
“天赐姻缘,不可不娶,吾儿杨辰一,与这丫头一见倾心,等这丫头十四岁时,本帅和皇后会亲自把她接进家门。”
整座主帅大帐仍旧寂静无声,除了杨一笑说话没人敢开口。
杨一笑又扫视一眼众人,这才缓缓把令旗递给女孩,沉声道:“折冲,本帅拜你为折家军主将,官封三品,为大将军。”
噗通一声,女孩单膝跪地,小脸英气勃发,不弱须眉男儿,脆声道:“末将遵命。”
令旗接下,再次行礼,女孩走回武将序列,静静站立在阵营之中。
杨一笑面色肃然,伸手从桌案拿起一块牌子,这次所有人都知道,要接令的是必然谋士。
军中规矩,文官用牌,这牌子叫做腰牌,根据材质区分相应的级别。
只见杨一笑拿起的竟然是一块仅次于金牌的铜牌。
谋士持金牌,辅佐于主帅,如果是铜牌,则辅佐大将军,众人心中立马推测,杨一笑要给折家军配备顶级谋士。
果然!
杨一笑目光直视,盯着谋士之中一人,沉声道:“虞允文,本帅知道你和折冲之父乃是挚友,当年折家全族战死,据说你曾大哭呕血……”
“上苍或许不忍忠良断绝,为折家留下了独苗之裔,这是你故人之子,想必你心中欣喜欲狂。”
“既如此,本帅助人为乐……”
“虞允文,你听令,本帅予你铜材令牌,命你担任折家军之行军长史,此次西伐战争期间,你暂领大唐之从三品官职,享受俸禄,功劳入册。”
杨一笑说着微微一停,大有深意看了看虞允文,笑着假装调侃道:“至于以后,西伐结束,你愿不愿意继续辅佐折家军主帅,又或者还是回归川蜀去做你的地方丞,那都由你,本帅不做难人之举。”
“只不过,现今阶段你得负起责任,折冲年龄还小,沙场经验尚无,你作为她父亲的挚友,再加上本帅交给你的差事,两相叠加之下,希望你尽心效力。”
虞允文当即走出来,恭敬向杨一笑行礼,郑重道:“主帅所令,下臣从命。”
杨一笑把令牌递过去,神情肃然的叮嘱道:“虽是故人之子,但不可宠溺放纵,教导的时候要严厉,辅佐的时候要耐心。”
虞允文再次郑重道:“主帅所令,下臣从命。”
这位川蜀名仕接下令牌之后,行了一礼退回文武序列,只不过他没再回到谋士阵营,而是手持铜牌站在了折冲身侧。
……
【第一更送上,山水继续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