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青的捕捉和驯化极为不易,其中以白羽、金爪更为稀少和尊贵,八贝勒胤禩进献的正是一只白羽金爪的海东青。
本应是一件好事,可惜不知路上出了什么差错,海东青看起来病恹恹的,送到御前时,皇上揭开罩在笼子外面的布,看到的就是一只几近死亡的病鹰。
皇上年岁增高,本就此事十分敏感,看到这等不详的事情,当即雷霆大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
将随行的诸皇子召集到御前,厉声责骂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八贝勒在朝中素有贤名,不少朝臣都认为其可被立为储君,皇上这话不可谓不严重,然事出有因,胤禩只能惶恐的上了请罪奏折,乞求皇阿玛的原谅,并称病闭府不出。
辛者库同包衣一样,都是满语称谓。
与外八旗相对,包衣属于内八旗,三旗包衣为皇室服务,有自己的户籍,属于正户,其地位属于正身旗人之列。
下五旗包衣则是服务于宗室王公等,下五旗包衣中也有一部分拥有自己的户籍,另一部分则依附于主家户口之内。
属于皇帝的上三旗包衣称作“内务府属”,也称内三旗包衣,隶属于旗主王公的下五旗包衣称作“王公府属” ,绝大部分在关外时期就已编入包衣之内 。
包衣虽为奴仆,但主家无权对其随意进行人身侵犯,包衣亦不算是贱民,其奴仆身份仅仅与皇室、宗室王公而言,在社会上则基本与八旗中的一般旗人处于同一等级 。
有户籍的包衣,可以有自己的官阶、财产和旗下家奴,与签有卖身契,可以随意典卖的奴才并不相同。
隶属于包衣旗籍之人,除后妃家族抬旗、立战功、为官表现优异、罪案平反等缘故外,其身份是世代固定的,世代为主家服务 ,代数越多越受主家信任,地位也较高,并掌管重要事务 。
清朝入关之后,包衣可以更广泛地参加科举,由此进入仕途,还可以备选甲兵,组成各个种类的兵营。
上三旗包衣由于直接隶属于皇帝,属于“皇帝家人”,其地位、仕途、补兵缺的机遇都要大大高于下五旗包衣。
下五旗包衣由于私属于王公,出仕机遇也基本局限于王公府内任职,但朝廷一旦选任下五旗包衣为官,也无需征得其主家首肯 。
之前说过的,二废太子的关键人物,托合齐原本是安亲王的包衣,属于下五旗,安亲王被降为安郡王后,名下包衣削减,托合齐一家就转为了内务府包衣,成了上三旗包衣。
终清一代,包衣出将入相,担任封疆大吏之人非常多 。
包衣由来源及管理上区分为佐领下人、管领下人、庄头人三大类,其中管领下人既辛者库,是一种包衣组织,王公府邸之辛者库,即府属管领。
管领意为半个佐领,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按扣每月领取一金斗或半金斗粮为生,和包衣佐领下人一样,为皇室、王公世仆。
包衣同普通旗人一样,每月可从朝廷领取银钱和米粮,而辛者库只有粮食,没有银钱,从待遇上来说,辛者库比包衣的地位稍低。
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王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
皇上斥责八贝勒是辛者库贱妇所生,问题不是良妃出身辛者库的身份,而是贱妇二字,如此来形容自己的妃嫔,儿子的母亲,对母子二人来说都是一种打击。
清初,大小福晋、高位妃嫔,多是出自满蒙八旗的大族女子,今上后宫中,高位妃嫔不多,庶妃多是满、汉女子,早年多是满族包衣女子,近些年多是汉军旗女子。
宫中有子嗣的四妃皆是出身包衣,出身辛者库的妃嫔也不少,七阿哥生母成嫔戴佳氏,十二阿哥的生母庶妃万琉哈氏,都同良妃卫氏一样,出身辛者库。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大概都知道,乾隆后宫中的初封为贵人,后来被封为令妃的魏佳氏,也同样出身辛者库。
令妃魏佳氏后被封为皇贵妃,儿子永琰继位后被追封为皇后,是第一位出身辛者库的皇后,不过良妃卫氏却是第一位出身辛者库的高位嫔妃,在良妃之前,辛者库从未出过高位妃嫔。
良妃当初被封良嫔时,圣旨中赞其德蕴温柔,性娴礼教,她应经内务府上三旗选秀进宫,被皇帝看中并生育皇子,说明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温柔聪慧、美丽出众的女子。
如今却被皇上的贱妇二字,全盘否决了,对良妃来说,不可谓不残忍,也不知该说是受儿子牵连,还是该说帝王无情。
妍清看到信中的内容,并未惊讶,实在那句辛者库贱妇之子太过出名,毙鹰事件她也在电视中看过。
再此之后,皇上还命内务府停了八贝勒的俸禄,算的上是终结八贝勒继位希望的事件了,自此之后,自觉无缘大位的八贝勒,改为扶持十四阿哥胤祯。
妍清放下信后,心中虽没有幸灾乐祸的感觉,却也放心了不少,八贝勒继位的希望越小,四爷登基的把握就越大。
不过,她随即想到了一件事,转头询问浅书和浅画:“宫中,良妃娘娘还好吧?”
浅书和浅画对视一眼,疑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主子问的是良妃娘娘?”难道不应该是德妃娘娘吗,她们府上和良妃娘娘,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是,怎么了?”妍清颔首。
“良妃娘娘……应该还好吧,没听说有什么事情呀。”浅画虽然疑惑,却还是实话实说。
“主子怎么突然问起良妃娘娘,可是听说了什么事情?”浅书询问。
妍清摇了摇头,没有在说话,就是因为她没听说什么才有问题,要是她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良妃,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去世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