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瀚接过折扇,细看扇面绣文:“‘暗香浮动月明中,谁识兰心与玉容?’此句婉转,正可引人共评雅事。不只探其文笔,更可识其襟怀。”

朱标深吸一口气,唇角轻扬:“如此设局,既雅且不失利落。好,就依王爷与妃子所定,拟于明日早朝后,于东宫花厅举行文会,先以琴韵开启,再以折扇题诗,以文会拔精英;

继而设茶席,暗中置一‘暗香杯’,杯中浮置桂花瓣,举杯者须以尊敬语赞花香,再品茗,以试其心态。若有人言辞失礼,或讥太子风雅,皆见其本心。”

朱瀚满意地点头:“此为攻势亦为守势。太子才华尽露,宾客见赏,则稳其人心;若有偏颇之语,亦可洞察。”

顾清萍将那竹简折好,轻轻藏于袖中:“妃子即刻命令宫人准备花厅布置,并通知几位妃嫔前来助筹,务必盛大有礼。”

朱标微笑:“多谢妃子。王爷,我们今日便去花厅察看布置,并请万全之策。”

三人相携离殿,走出宫门时,夜风已退,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

殿前侍从已整列待命。

翌日早朝,朱元璋于御殿静坐,朝臣诸公依次朝见。

朱瀚与朱标、顾清萍三人并肩,目光肃然而笃定。

朝罢,皇上赐茶,微微一笑:“朕闻今日东宫将于花厅设文会,颇觉新意。王爷与太子可随朕一道前往观赏。”

朱标心中惊喜,忙拱手应道:“殿下圣意,太子恭谨遵旨。”

朱瀚轻拱手:“多谢皇上垂问。”

御驾亲谕,一行人步入花厅。厅中画栋雕梁,碧瓦红柱,数株桂花树摆于厅侧,花香淡雅。

红绸垂帐,绣灯高悬。数十张八仙桌摆成半月形,桌面皆铺绢素,置琴瑟、笔砚。

花厅中央,一张长台上已摆折扇若干,折扇并非各色点缀,而是每一把扇面均绣一株桂花浅灰,待客提笔书写。

宾客陆续入席,文士才子、王府世族、内阁重臣、宫中妃嫔皆到。

朱棣亦率韩昭、程漠领队而至,衣袍如雪,神色淡定,却在席边暗中与二人低语。

朱元璋坐于高座,四周群臣侍立。太子朱标与王爷朱瀚、妃子顾清萍并肩就坐。

朱元璋微睁眼:“太子府随意选取十人上台题诗,王爷府亦可有十人对题。今日众卿可尽兴,朕与王爷、太子、衡宁妃同评,好生热闹一番。”

顾清萍轻颔首,将折扇递予首位上台者,一位年约二十出头的士子,姓刘名岳,字知弦,声名在外。

“刘公请!”顾清萍微微颔首,声音悠然。

刘岳接扇,展开轻吟:“暗香浮动月明中,桂影摇曳印芳容。”字字如珠,声调抑扬顿挫。下笔干净利落,将扇面桂花浅灰与厅中繁茂呼应。台下一片赞声。

接着,数人上台与之比和,题诗一首多达七言八句,将桂香、月色、大明太平等辞藻融入笔下。

然其中一名出身淮右的王氏子弟突出奇论,一句“傲骨何须换素衣,横枝欲试夺芳樽”险些暗讽太子独占风流。顾清萍目光微凝,却不动声色,引扇轻合。

朱标微回首,与王爷交换目光。朱瀚轻喝:“下一位,请题‘素衣’二字。”声音不大,却透着威严。

那王氏子弟面色微变,接扇而题:“素衣且把江山托,莫向他人献誉多。”

语气中隐含苦意,似将太子与江山权柄相提并论,引得台下一阵窃语。

朱元璋忽然朗声道:“此字句颇有深意,朕当细品。”随即微笑:“请王爷与太子各评一言。”

朱瀚起身,拱手道:“此才子笔底虽有忠心,却忘了‘素衣’本为淡泊之义,若执江山重于素衣,恐太重不轻之道。可取‘素衣不染尘,江山可寄心’四字,以示雅正。”言毕,虚点扇面。

朱标拱手笑道:“王爷雅评,殿下若能以‘素衣不染尘,志存社稷先’为对,将更彰太子抱负与初心得兼顾。”台下掌声雷动。

朱棣见状,顿觉不妙,却强作镇静,抢先上台,取来折扇题:“素衣未必白,须看心中净。”

句读分明,却显得有些尴尬,似欲将话题拽回个人心性,却失了文采之美。台下一片嘘声,无人和赞。

朱棣勉强收扇,面色微白。

程漠与韩昭在侧,欲出口救场,却被朱棣冷声止住。宴会气氛顿时倾向东宫。

随即,顾清萍将茶席缓缓移至厅后。

数株桂花枝插于茶案之边,案上酒杯中漂浮桂瓣。

朱元璋示意两府子弟举杯品茗,并以讷言试其诚心。

朱标举杯第一,凝视杯中桂瓣,微笑道:“花虽易落,香自长存;国虽多难,志坚不移。”仰首一饮,杯中花瓣随唇角微扬,落入杯底,意味深长。

朱瀚随之举杯:“天涯此桂,同奉百姓;朝廷此火,共护江山。”语毕,落杯花瓣轻荡如波。

朱棣接过茶盏,却迟疑片刻,呷了一口,却不敢多言。

韩昭见状,急忙开口:“殿下此香味独特,似可助思。”急转话题,无奈话既浮浅,更显尴尬。

宴会至此,已分胜负。朱元璋深深满意地点首:“朕今日大得所观,太子之文才、王爷之才见皆出我想象。此会堪为后世典范。各位退下,太子与王爷、衡宁妃留下,朕有旨相商。”

群臣退下,宴会收场。朱棣神色凝重,匆匆回府。朱标与朱瀚、顾清萍被引至御殿。

朱元璋端坐,目光如炬:“今日花厅之会,朕见太子之度量与才华兼备,王爷亦尽展扶助之能。然朕心有所感,朕皇族之道,不惟文采,更当心怀百姓,以德服人。太子可否于明日选择三郡里正,与百姓议政,让朕细观太子之执政之方?”

朱标心头一震,却恭敬答道:“儿臣愿领三郡里正之职,访民所需,细察民情,不负圣心。”朱元璋微笑:“好,就从汴京东郊三里铺始。”

朱瀚俯身:“臣愿随身辅佐,以实录访情之所闻,呈于皇上。”

朱元璋点首:“此行若有成效,便是太子得民之始,王爷扶持之力。切记谨慎。”

朱标一身素蓝常服,站于东宫前院,目光投向远处缓缓聚集的百姓与乡正,目光沉静如水,指节却紧紧攥住袖口。

顾清萍立在一侧,轻声劝慰:“殿下,此行之重,胜过往日百朝。三郡之民若能信服,父皇所试便是肯定,朱棣再起风浪,亦掀不起大波。”

朱标看她一眼,微微一笑:“若无你与皇叔筹划,我今日恐怕还要在文墨堆中兜转踯躅,连百姓口音都听不全。”

话音未落,朱瀚自侧门缓步而至,青衫无饰,却威仪自成。

朱标忙迎上一步:“皇叔,今晨一切俱备,只等您一言定动。”

朱瀚微微颔首,眼中却有一丝揶揄之色:“太子之言,倒像是要让本王来主这访政之局?”

顾清萍掩嘴轻笑:“王爷此言差矣,殿下如今志气不凡,王爷只当随行顾问便好。”

朱瀚抬眼扫过两人,心中却另有打算——三里铺虽小,却是朱元璋故年发迹之地。

如今让朱标前往,乃是明试太子政德,暗察其人情冷暖。

若此地安抚得当,必然赢得圣心一重信任。

“走吧,”他轻声道,“今日访政,不许动用仪仗,不许铺道张旗,随本王便服而行。”

“可若百姓不识我……”朱标迟疑。

“若你只有身份,没有人心,那这太子之位,本就坐不稳。”朱瀚语声温和,却字字如钧。

午后时分,三人抵达三里铺。

这是一片老旧的民居与集市交错之地,瓦房低矮,砖墙斑驳,街角的豆腐摊上飘着热气,几个孩童奔跑打闹,丝毫不觉三位权贵的踏足。

朱瀚叫住一位赤脚少年:“小兄弟,你家里可有长辈?我等欲寻当地里正。”

那孩子擦擦鼻子,睁大眼望着几人:“我阿爹就是里正,你们找他做甚?”

“我们是来问事的。”

“问事?”孩童歪头想了想,突然笑了,“你们是来评饭的吧?”

顾清萍忍俊不禁,朱标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朱瀚却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带我们去见你阿爹。”

那孩子带着他们穿过巷道,一路穿过小摊、破屋、柴堆,最后在一户青砖灰瓦的小院前停下。

他喊道:“阿爹,有人找你!”

院内走出一位中年汉子,身着布衣,腰间系一根粗布带,头发半白,却眉宇间颇有刚正之色。

他打量三人一眼,沉声问:“不知几位是?”

朱标躬身:“在下朱标,奉圣命巡察三郡之民情。今至三里铺,愿与乡里诸位长者坐谈一叙。”

那汉子怔了一怔,旋即行大礼跪拜:“原来是殿下驾临,失迎!在下里正梁仁恭。”

朱瀚亲自搀起他:“此行不为威仪,只求问政之实。你若如此跪拜,百姓便不敢言真了。”

梁仁恭抬头望着这位目光坚毅的王爷,又看太子一身朴素,不由肃然起敬:“既如此,请入内坐谈。”

屋内布置简陋,墙角柴火未熄,桌上还有半碗冷饭与几道干菜。朱标一进门便凝视那饭菜,轻声问:“梁里正,平日里粮食可足?”

梁仁恭叹了口气:“勉强温饱。粮仓虽开过两回,然田赋催得紧。前年水瘟,百姓折损多,至今未全复。”

顾清萍坐在一侧,轻声问:“若官府减轻些徭役,可否安民?”

“徭役倒还其次,最怕的是仓中粮尽之时,却无人问津。百姓吃不上饭,不是饿死,就是弃家逃走。”

梁仁恭声音低沉,“如今还算太平,是靠着乡里互帮。若再有一劫,怕就散了。”

朱标静静听完,良久无语,转而问:“乡中可有学堂?”

“有。”梁仁恭答,“但只有一个教书的老先生,读不起书的娃儿多了去了。”

朱瀚沉吟片刻,忽问:“梁里正可否召几位乡长,共议此事?”

“可。”梁仁恭立即点头,命孩童去唤。

不过一炷香时间,厅内便聚了五六位村老。

皆是朴素之人,虽不识字,却精于耕织与乡务。朱标亲自向每人问安,将一封封民间事迹记于手中竹简。

他不止询问民事,更细细问到他们心中对太子、对王爷、对朝廷的观感。

“朝中之人,我们不懂。”一位白发村老说得直白,“但听说太子在城中救过难民,给过米粮,我们记得;王爷平日赏米救衣,我们也记得。其他人谁是好官谁是空话,我们不晓得。”

朱标听罢,眼中竟微有湿润。他从未如此直白地听到百姓心声,这份无修饰的信任,比千言万语来得更重。

“王爷。”他低声转向朱瀚,“若要百姓记住太子,唯有真行善事。”

朱瀚点头:“你若真能如此,将来坐稳龙椅,不辱今日之志。”

天色渐晚,朱标欲留宿三里铺,朱瀚却道:“不可。你若宿于此,百姓虽喜,官吏却多疑。他们会以为你只爱表面仁政。应留一策而去,余香才留人心。”

朱标思忖片刻,唤来梁仁恭:“本宫此行,既已得乡人所念,当即奏请皇上,于三里铺设义仓、建学馆,并任梁里正为‘民学监事’,授缙绅名簿之权,得与吏议地方民政。”

梁仁恭一时震惊,扑通跪下:“殿下……民不敢受!”

“梁里正。”朱标亲自将他扶起,“我非赏你,而是拜托你。若真心为民,便应担此责。”

次日清晨,朱标与朱瀚一行人悄然离去,不惊动一人。

唯余东头街巷内,一张贴于门前的木榜,写着:“三里铺义仓初立,学馆即筹,太子策定。”

不久后,京中传来朱元璋密谕——“太子访政,民心所向,实可嘉也。命内府赈米三百石,送往三郡。王爷辅政之功,朕亦心安。”

御书房内,朱元璋披衣夜坐,对李善闻轻声道:“朕这弟弟,做事沉稳,不争不显,却招人敬重;太子少时不经事,如今慢慢稳了,皆仗着他皇叔。”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中兴之主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