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河北西路,真定城外十里,连绵的营帐一眼望不到边。

这一带地形开阔,四野里一马平川,天空中从早到晚都清风徐徐。然而,营地内中却始终飘着一股子刺鼻的尸臭味道。

“推出去,斩了!无能之辈,拿了秘方给你抄都抄不出来,朕留你何用?”营地中央偏北位置一座最雄伟的帐篷内,大辽皇帝耶律隆绪被尸臭味儿熏得头晕脑涨,指着将作监正监马定兴的脑袋高声断喝。

“是!”立刻有两名虎背熊腰的契丹武士扑上,架起马定兴的胳膊就往外拖。

后者吓得魂飞魄散,两条腿拖在地毯上凄声喊冤,“冤枉啊,陛下。臣尽力了,臣真的尽力了。秘方上的材料分量不对,您就是把臣剁成肉馅,也变不成火药啊!”

“陛下三思,马定兴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是将作监最好的大匠了。”枢密使韩德昌听得心中不忍,上前半步,躬身替他说情。

“陛下三思,如果连马定兴都配不出火药来,恐怕大辽这边,很难找到第二个合适的人选!”马军都指挥使耶律课里平素跟马定兴交情颇厚,想了想,也起身劝阻。

“陛下,马定兴为我军打造劲弩和楼车,功勋颇着。杀了他,恐怕会令将作监的工匠心乱!”

“陛下,火药之事,真的急不得。据降将王继忠供述,如今整个大宋,才只有三处地方能自己配制火药。”

“陛下……”

北院枢密耶律隆兴、中京副留守马温、南院都监蒲奴惹等文武官员,唯恐被殃及池鱼,也纷纷上前替马定兴说话。

“嗯——”耶律隆绪眉头紧皱,沉吟着用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视。

长时间顿兵于坚城之下,令他心中烦躁无比。所以刚才听闻将佐监仿制的火药威力不佳,立刻就想砍了将作监正监马定兴的脑袋。

然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他却知道自己不能同时拂了这么多臣子的意。否则,一旦被太后萧绰得知,少不得又会写信过来教训自己一场。

只是,群臣一阻拦,自己就退让,未免又显得做帝王的过于软弱。所以,即便不杀那马定兴,他也总得将架子端上一端。

“启禀陛下,承天皇太后来了,车驾已经进了大营的后门!”有些人就是不经念想,还没等耶律隆绪端够了帝王架子,飞龙使韩杞已经匆匆忙忙地跑进了中军帐,连气都顾不上喘均匀,就高声汇报。

“先寄下你的头颅!免得惊扰了母后!”耶律隆绪立刻有了台阶下,抬起手,再度指向马定兴的脑袋。随即,一甩衣袖,高声吩咐,“来人,跟朕去迎接母后!”

“臣等遵旨!”“末将遵旨!”“臣叩谢陛下不杀之恩!”群臣全都松了一口气,乱哄哄地答应着,列队跟在了耶律隆绪身后。

此番南征,本以为可以势如破竹,却受阻于真定城下。他们心情也极为烦躁。

所以,君臣之间,能和和气气,还是和和气气的为好。否则,真的僵持下去,很难预料冲突会不会迅速扩大。

要知道,契丹可不是大宋,从没搞过“杯酒释兵权”。统兵大将,个个麾下都有一批雷打不动的嫡系部曲。

如果君臣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导致有人忽然起兵造反,或者率部自行北返,此番南征,就彻底一败涂地了。

而辽国和大宋之间的实力,相差原本就很小。这些年辽国之所以能够始终压着大宋打,凭的就是高粱河大捷以来每战必胜的底气。

如果此番精心准备的南征失败,对大辽来说,后果恐怕不只是退出宋境那么简单了。燕云十六州到底还能保住几个,便很难说。

太后萧绰在大辽的威望,远高于耶律隆绪这个皇帝。她的到来,令原本气氛压抑的军营,立刻有了欢声笑语。

一些配合辽军作战的草原部族长老,和一些萧姓将领,不用任何人动员,就主动迎上前来,围着太后专用的包金高车,不停地嘘寒问暖。

而萧绰也不端皇太后的架子,主动拉开了车门,向众长老挥手致意。偶尔看到几个熟悉的面孔,立刻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和出身所在,令后者从心眼里感到温暖和自豪。

主动出来迎接萧绰的大辽皇帝耶律隆绪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心中顿时五味陈杂。

然而,他的态度,却愈发地恭敬。

萧绰是他的生母,做母亲的抢了儿子的风头,儿子总不能心怀怨恨。

更何况,做母亲的萧绰这么多年来,有哪一次,哪一年,不抢儿子的风头?

儿子被抢得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怨恨不起来了。

于是乎,大辽皇帝和承天皇太后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儿,自然是好好的母慈子孝了一番。

然而,待返回了中军帐内,送走了不相干的人之后,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大热天的,母后怎么不在南京(现在的北京)避暑,反而顶着太阳来到了真定?”亲手给萧绰上倒了一杯茶,耶律隆绪笑着询问。

他是契丹人,虽然能写一手相当不错的汉诗,却不喜欢汉家的繁文缛节。所以,心中有了困惑,自然直来直去。

“怎么,嫌母后干扰你指挥全军了?”正所谓,知子莫如母。萧绰不用细琢磨,就明白了耶律隆绪话外之意。笑了笑,柔声询问。

“不,不是,母后不要误会!”耶律隆绪闻听,赶紧陪着笑脸摆手,“孩儿正巴不得您来,替孩儿教训这群骄兵悍将一番。您不知道,他们好生令朕失望。只是孩儿先前总觉得,母后年过半百,孩儿总不能事事都依仗您。而这次南征,母后也是存心给机会让孩儿独自历练。所以,才没有派人去您那诉苦!”

“我儿乃是大辽皇帝,谁让你失望,你责罚他就是。的确没必要再劳动我这个老太婆为你撑腰!”萧绰闻听,又笑着轻轻点头。

自家儿子嫌弃自己管得太多了,这话,她听得明白。

让自家儿子御驾亲征,自己负责坐镇南京,为他调遣粮草辎重,也是母子两个早就约定的事情。她忽然从南京赶到真定,就怪不得儿子话里话外,提醒他违背了承诺。

但是,形势的变化,已经远远超出了预先估计,她不能再拘泥于母子之间原本的约定。

哪怕这么做,也会引起儿子的误会与不快。

“我刚才正准备责罚马定兴,被韩德昌带人劝住了!”接连两次抱怨,都被自家母亲温言软语化解,耶律隆绪心情好了许多。想了想,主动岔开话题。

“责罚他什么,他还没造出火药来?这个笨蛋,早就该被赶回家去养老了!”萧绰立刻接过话头,笑着给自家儿子撑腰,“韩德昌也是个老糊涂,心越来越软,还管得还太宽。”

“没造出来!还理由一大堆!”耶律隆绪心情更好,笑着补充,“母后的夹袋里,可有合适人选。如果有,朕立刻换了他!”

“那倒是不急!”见气氛缓和得差不多了,萧绰笑着摇头,“母后到这里来,还有更要紧的事情。高丽水师打输了,连大宋的寒毛都没伤到。京东,京西和两淮各地,不再受高丽威胁。原本驻守在衮州一带的大宋禁军,随时可以调往河北参战!”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三国群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我的AI我来养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双经问渡风起赣南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闲话清史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