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幸好你今天回来,否则我就要到墙那边找你了!”江婵把温在锅里的热汤端给他。
罗三木接过放到炕桌上,“怎么了?家里出事了?”
“不是不是,有好消息告诉你。”江婵笑道:“县衙又要招衙役了!”
“真的!”罗三木惊喜,“怎么没声没息的,前天我碰着大有还跟他说了几句话,他也没告诉我啊。”
“他不知道。”江婵坐到罗三木对面,“今天快中午了,县衙才有人到村里来传信。”
“哎呀,你听到消息怎么不立刻去叫我。”罗三木以为自己又要错过。
“你别急啊,这回可跟之前不同,要考力气考学文,还得德行好的人才能去。”江婵说,“我仔细打听过,县衙外面报名的台子搭三天,不管是考力气还是考学文,都得几天后一起到衙门测试。
这回是各凭本事了!”
江婵说完捂着嘴就笑了,凑到罗三木旁边高兴道,“我已经报上名了。”
罗三木把这话在脑子里转了好几遍,才明白过来,不是替他报名,是他妻子自己报上名了,“你报上了?衙门还要女差官?”
江婵点头,“要!告示上特别写了,不论男女,通过考试就录用。”
罗三木挠了挠脑袋,“女的是能抓犯人还是怎么的?”
“你管!”江婵用白眼翻他,“衙门都要了,你在这儿废什么话。”
罗三木顿时不敢支声,朝江婵讨好的笑了笑,“那我明天也去报名,咱俩要是能被衙门招去,那得多有面子。”
江婵没接话,就听今天孟大人考的那些字,想来文试不会简单到哪里去,她对自己没什么信心。
罗三木没等喝完热汤,就从怀里掏了个钱袋子出来,“这几天的工钱,你拿去。”
江婵把里面的铜钱倒出来,全数点了一遍,“你自己一点没花。”
江婵看他头发上拍不干净的灰尘,又有些心疼,“你在墙外面干活,午饭送的晚,那边好几个卖小食的,你自己买点放在身边,也好填填肚子。”
“那小食,吃了不划算。”罗三木端起碗,把碗底剩的一口喝完,“明天我去报名,得洗个澡吧?”
“灶房里烧了热水。”
罗三木起身时,江婵注意到他衣裳下摆又有了新的破洞,跟着他进了灶房。
“你不用管,我自己来。”罗三木去拿江婵手里的水瓢。
江婵任由他抢过去,自己在旁边站了会儿。
“咋了?”罗三木不明白,刚才还挺高兴的人,怎么这会儿又不高兴了。
“咱家在村里过的也不算差了。”江婵说,“要不你别去墙那边搬石头了,工钱虽然多,可到底危险呐!左爷不是说了,如果有敌人来,他们首先要保证的是墙里头的安全。”
“去了那么多天,就没见过什么敌人来。”罗三木一边打水一边说,“咱在北山县也住了这么久,除了建城墙那年见过燕军,建完之后,他们哪里还敢露面。”
罗三木试好水温开始脱衣服,“你别操这个心,有钱赚为什么不赚呢?现在现在看着还行,可人家赚了钱,咱没赚,不是就比不过了么。”
他舀了几瓢水先把自己冲了一遍,再钻进浴桶里,等屁股落到浴桶底部,他舒服的叹了声。
“再说,要是我被衙门招去做了衙役,也就没机会赚这个钱了。”罗三木眯着眼睛说。
“那明天我陪你去报名。”
转过天来。
江婵醒来就见罗三木坐在炕沿上,两只手撑着大腿一动不动。
再仔细一看,他身上穿的衣服是年前才给他做的新棉袄。
罗三木察觉到江婵醒来,转头就道,“穿了衣服陪我去一趟吧。”
江婵看了看窗外,“什么时辰了?还早吧?”
“不早不早,到新街吃了饭,再去县衙。”
“到新街吃饭?”江婵坐起身,“那得多少钱。”
“一顿饭吃不穷。”罗三木把炕头的衣服递给江婵,“再说,赚钱不花等于不赚。”
“哪里听来的俏皮话。”
两人说着话,洗漱好穿好衣服出了门。
关院门的时候江婵想来,“俩孩子呢?”
“天刚亮就跑出去玩了,好不容易学堂放几天假,恨不得天天在外面野。”罗三木把帽子系紧,“走吧。”
两人踩在积雪道路上,边走边说话。
“云儿今年十六了,总不好再赖在学堂里。”说起孩子,江婵忧心起来,“我原想让她去刺绣班里学个手艺,可她实在不开窍。”
“她自己不喜欢,怎么开窍?”罗三木还是有些了解罗云的,表面看着文文静静,实际下手打她弟的时候,半点不留情。
“学个手艺,哪里非要喜欢?”江婵说,“我真弄不懂这孩子,要放我小时候,能有这样的机会,不用大人说什么自己就去学了。”
“学堂也不只教刺绣。”罗三木试探开口,“要不让云儿到钟明先生那里学学看?”
“给牲口治病总归有点……”江婵自己学过,知道那活又脏又辛苦,要学的东西不少,不是轻易能学成的。
“怕啥,咱俩都学过,总比啥都不学,回家跟咱俩种地强。”
他们这边为罗云忧愁,绝想不到,过会儿就在县衙报名的队伍中,就看到了罗云。
两人到新街吃了早饭,往县衙旁边去。
刚到那边,罗三木还在想他要排哪边时,就听旁边的江婵说,“你看前面那人,是不是咱家云儿。”
罗三木抬头去看,在一众成年人当中,两个年轻女孩十分显眼。
他家云儿正站在另一个女孩身后,两人头靠在一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可不是嘛。”罗三木也顾不上自己,拉上江婵一起快步走到罗云旁边,“你怎么到这儿来了?”罗三木问。
两个女儿同时抬头看他,罗云面色惊喜,“爹!你也来报名!”
“你这个年纪,衙门肯用?”罗三木怀疑。
“先报名再说。”罗云笑道,“我们要试试看。”
江婵佩服女儿的胆气,也知道她读书一贯用功,拉着罗三木就往后走,“她们孩子的事情由她们去,咱俩顾咱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