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椿的提问,让老朱很是开心,觉得自己的儿子们之中,还是有许多可造之才的。

又带着儿子们巡视了一番这些凤阳城郊的农庄,老朱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自己的行宫之中。

当夜,他将朱肃、朱樉、朱棡、朱棣这几个年纪较大的嫡子,以及朱雄英这个皇太孙,叫到了行宫内的大殿。

“咱意欲迁都,你们觉得,如何”

老朱的第一句话,就是石破天惊,将在场诸人都吓了一跳。

“皇祖父……这。”

“您怎么突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迁都之事,干涉颇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容轻忽啊……”

朱雄英道。作为皇太孙,他受到了完整的帝王教育,深知都城对一个国家而言有着何等的重要性……也正是因此,对于老朱所说的迁都的事,朱雄英最为震动。

反倒是朱樉、朱棣、朱肃三人在最初的震动过后,反而觉得这事情十分正常起来。

朱樉想的是迁都之事虽大,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朱棣想的是迁都也很正常,历史上俺也迁了。至于朱肃,则是想起了历史上的朱标之死。

朱标之死,有一个说法是,死于为老朱巡视四方的归途。之所以朱标会去巡视四方,后世史学界的其中一个猜测,就是朱标受了老朱的命令,在为老朱寻找适合迁都的地方。

现下因为朱肃的事先干涉,朱标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应天府,也成功活到了继承大统。但,老朱意欲迁都这事,也始终没有拿到台面上。

或许也是因为朱标的事,这件事在老朱心中沉寂很久了。现在自己终于“退居二线”,可以亲自去做这件事了。

“父皇为何意欲迁都”朱棡发问道。

对于迁都,他倒是没有什么意向,只是下意识觉得这件事动荡太大,故而现下,也只是审慎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应天居天下之中,为六朝古都,控长江之关口,锁运河之咽喉。十里秦淮,金粉之地,为天下经济命脉。无论兵力、财力,皆有得天独厚之优势。”

“儿臣一时之间倒想不到,有什么地方比应天更适合称都的。”

“我倒是觉得,应天这地方,脂粉味太浓,又偏安南方一隅,做我大明的都城实确实是不大合适。”却是朱棣插话了。

“爹和大哥自然是没问题,雄英也勉勉强强,但再后面……这长在应天的皇帝和大臣们,在这安逸富贵乡中呆得久了,如何还会记得那雄心壮志体察我大明远征海外诸将士的生民疾苦”

“到时候,怕不是要和前宋的那些温柔乡皇帝一般,晚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了!”

“我觉得老四说的有道理。”朱樉也点了点头。

“不说别的,就说南京那宫城……”

“早些年建的时候还好,这些年,地基下陷,也不知塌了多少殿宇。”

“皇帝怎么能住在那样的宫城里这寓意也不好啊。像咱们大明的江山不稳似的。”

应天府的皇城,早年间是老朱以大魄力着人填玄武湖而建。确实修的是瑰丽堂皇,不失大国气象。

但填湖所造的宫室,终究地基不固。用了二十来年,已经有许多地方出现了开裂的情况。一些修缮不勤的偏僻殿宇,确实也有倒塌发生。

朱棣和朱樉说完,朱雄英、朱棡皆陷入了思索。一时之间,竟觉得迁都也确实有道理了。

“您想迁都凤阳吗”朱肃问老朱道。

老朱看了朱肃一眼,让朱雄英给自己换了个姿势,舒舒服服的躺在榻上。“咱早年间,确实有迁都凤阳的意思。”

“这凤阳,毕竟是咱的老家,咱朱家人在这凤阳安下都城,也算得上是落叶归根了……怎么,老五你觉得不妥”

老朱早年间就数度降旨,修筑凤阳城。纵使是国家初建、百废待兴之时,对凤阳城的建设也始终在推行的状态。

从那时候,他就想过要移都凤阳了。只是因为凤阳残破,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先营建凤阳,之后迁都。

他是个恋旧的人。是想子孙后人也都久居故乡凤阳。

但……定都凤阳的话,确实不太合适。于是朱肃肃容劝谏道:“父皇,儿臣觉得,若是要定都凤阳,那还不如维持应天旧都。”

“凤阳,可做休憩之地,可为偶尔的居住之所。但却绝不适宜为皇都。”

老朱登基以来,也不知道往凤阳砸了多少钱和心血了。又是大兴土木,又是迁移富户的。对凤阳的投入之巨,令人咋舌。

后来的朱棣营建北京紫建城,就参考了凤阳宫殿的布局,但是面积却远不如凤阳宫殿。北京的故宫面积是72万平方米,凤阳宫殿却有84万平方米。

凤阳的地理条件有硬伤。若说应天最大的硬伤是“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且无险可守。因此,朱元璋才对应天格外不满意。

那么,应天存在的这些问题,凤阳也都存在。凤阳离应天相当近,同样是距离中原天遥地远。

凤阳也同样是无险可守。

而凤阳还没有应天那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富庶繁华的优越条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适合作为帝国的都城。

其二,凤阳除了是老朱的故乡,也是淮西勋贵们的故乡。

虽然淮西勋贵遭到了老朱的打压,气焰收敛许多。但,若是定都凤阳,无异于给这些本来已经老实了许多的淮西勋贵,又添了一把让他们烧的更旺的热油。

大明要开拓进取,本来就需要多加仰赖武勋将门的力量。若是在定都凤阳,勋贵们的势力,就膨胀的太过了些。到时候不好压制,说不定便会反噬大明自身。

出于这两点考虑,大明都不应该定都凤阳。

“这事儿,天德和鼎臣都已经和咱说过了。”老朱抬了抬眼睛,看了眼朱肃,随后说道。

“他们也都劝咱,不能把都城定在凤阳。真要定在了凤阳,咱的那群掌兵的老乡们,不又得要飞到那天上去。”

朱肃闻言,松了一口气,还好徐达和汤和都是明白人,事先就劝过老朱不能定都凤阳。

“咱先来凤阳,确实是起过要考察一番,凤阳是不是适合迁都的心思。但而今看,”

“这凤阳城,确实不适合迁都。”

他有些惆怅的样子,老人家还是感性的,不能让朱家世世代代迁居在老家,想必心中确实有遗憾。

但,很快老朱的眼神就再度变得坚毅,道:“咱这一番出巡,最重要的事,就是想给大明找一个适合迁都的地方来。”

“你们觉得,咱们下一站,去何处考察”

说罢,他扫视着朱棣朱樉朱肃各人。

这一番,明面上说老朱要移居凤阳小住,但暗地里,本就已经决定好了要和老朱一起到大明的四处看看的。

只是没想到,原以为只是单纯散心,老朱却在心里带上了这样的一桩大事。

老朱的眼神看向朱肃,朱肃想了想,本想说现在被称为顺天府的北京,但,后世朱棣迁都北京,打着的最大旗号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子守国门”。

但而今,草原已皆是大明之土,且大明也已经渐渐的站稳了脚跟,顺天已经称不上国门了,自然也不需要皇帝去守。

那么顺天是否合适,他便也不大清楚了。

想了想,开口道:“儿臣认为,无论如何,该将都城设在北方。”

“不为别的,只为粮道。都城在北,则南粮北运自然无人胆敢懈怠。那么万一北方遭遇天灾,朝廷便不至于束手无策。”

老朱闻言,知道朱肃说的是“小冰河”的事情。

若是后世小冰河当真发生,朝廷都城在南,皇帝又昏庸的话,或许当真会对北方发生的寒冷和灾荒视而不见。

但若是都城在北,一国之帝都都对小冰河感同身受,那么官员们对于粮食的调运,自然不敢懈怠。

这个角度是老朱原先没有想到的,他脸色郑重的点了点头。随后问了朱樉:“你觉得,迁都至何处适宜”

“啊我……儿臣,儿臣觉得西安不错!”朱樉就像是被老师突然点名的小学生,想了许久,决定蒙一个答案。

他也就去过西安,早年间在西安里镇守过一段日子。这时候,也只能想起西安来。

“西安……前唐旧都,不错。”老朱点了点头,西安,确实是他备选的迁都地之一,便也点了点头,没有过多追究。

“老三,你呢”转而去问朱棡道。

“孩儿觉得,汴梁如何”朱棡道。“汴梁乃豫州之分野,天地之中枢,八方之冲要,腹心之重地,其名曰大梁、曰梁州、曰汴京、曰汴梁,历代更改不一,可谓巩固金汤亿万年之地。”

“前宋故都。”老朱想了想,摇了摇头。“开封无险可守,且苦黄河久矣,咱在位这三十年间,黄河五次决口,开封皆居险处。”

“不妥。”

“儿臣思虑浅薄,孟浪了。”朱棡退下。

老朱又问朱棣道:“老四,你怎么看”

“儿臣以为,当在顺天!”朱棣道。

顺天,是他前世“永乐大帝”所决定下来的地点,他自然是其忠实拥趸。

“爹,顺天府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据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於燕蓟。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啊!”

朱棣其实文化功底不弱,这一段话,倒也说的文绉绉的有理有据。老朱听罢,点了点头,认同了朱棣的说法。

因为朱肃已经发表过“当定都北方”的发言,老朱的目光便越过了朱肃,看向了朱雄英。“大孙,你觉得,咱们下一站,该去什么地方考察”

朱雄英闭目沉思。他虽去过大宁,但其他去过的地方其实也不多。

但他也是果断之人,又所学渊源,思虑良久,便有了腹稿,方开口道:“皇祖父,孙儿觉得,该是西安更适宜些。”

“西安为唐时长安,长安故都,据守关中,控扼天下之地,万国咸通,集四海之奇珍。而今我大明盛况,正与当年之大唐相类。”

“大唐可以长安为都,我大明自也能以西安为都了。”

这一番话说的颇有道理。其实,老朱自己所瞩意的地方,也是西安、太原等地。

朱雄英向他建议西安,他便也动了念头。

“既如此,便往西安一行罢。”老朱拍板下定了决心道。

老朱意欲前往西安,一众皇子皇孙自是随行。

魏公徐达、定国公汤和两人回凤阳本是为了祭祖,兼看看这故乡风物。

而今呆了这一段时日,倒也看得够了,老朱邀他们同行,二人倒也并未拒绝。

于是一众队伍又再度浩浩荡荡,离开凤阳前往西安。

这一次虽不算完全隐匿踪迹,但却也不再大张旗鼓的打出皇家旗号。明面上,洪武太上皇帝还是仍呆在凤阳城的行宫里的。

不过饶是如此,太上皇忽然间改道前往西安,应天府里劝谏的奏疏还是如同雪片一般飞来。

好在如今已经把皇位交给了朱标,老朱身边也没带多少文武大臣,不然,这一番突然的北巡,只怕还要遭受到更大的阻拦。

西安与凤阳多是陆路,颇为颠簸。朱肃本还有几分担心老朱的身体。

但好在,老朱的身体比之朱肃所想的还要硬朗。

或许是因为内阁的建立比历史上更早,老朱没有熬干了身子,亦或者是戴思恭调理得当,也或者是离开了狭小的宫城,心绪开阔的原因。

老朱的精神竟是十分健旺,甚至有越来越健旺的趋势。一开始还是端坐在四驾的马车之上。

后来,竟是和徐达、汤和两个老兄弟,又准备聊发少年狂,想纵马驰骋,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了。

这可把朱、徐、汤三家小辈都给吓了个半死。一大群人好劝歹劝,好歹劝住了这三老头。

随后,朱肃更是祭出了麻将这个大杀器,这三个老头儿这才彻底消停了下来。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中兴之主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