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来,肃弟。”沐英将箱子里的东西一一取出,朝朱肃招手道:“快来看看,这便是我大明各军如今常用的火药和火铳。”

“我看看。”朱肃走到院里来,只见地上,已摆了三四件样貌不一的火器,还有一盒子火药。

“这火药……”朱肃蹲下身子,捻起火药的粉末看了看。只见这火药颗粒黑亮饱满,并不像想象中有一堆杂质的模样。不由得有些犯了嘀咕:“不是说鞑清的火药千奇百怪,什么朱砂铅汞之类的东西都往里加,里面一大半都是没啥用的杂质么?怎么这明初的火药竟如此纯粹?”

原以为,自己还能秀一波黑火药配比,装个伯夷的。但这火药,看上去似乎没太大毛病?

“怎么了?”见他发愣,朱标问道。

“没什么,唔。先取一点点燃看看。”朱肃道。

朱标拿来一个取灯儿(与火折子相类),用一张纸分了点火药出来,拿远了点燃。只听兹滋几声,火药很快烧了个干净。朱肃闻其味,观其灰,感觉都没什么毛病。

“奇怪了……明初的时候,火药的配比,已经如此接近黑火药了吗。”朱肃有些震惊于古人的智慧。

“那为什么清末的时候,火药质量反而不如明初。大角、沙角海战中,英国军队俘获了一火药库的清军火药,却嫌弃的将它们全部沉入大海,还称之为‘粗劣没有丝毫用处的东西’……”

朱肃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数代老祖宗们的不屑钻研之下,到了元朝时候,火药配比已经精炼到了硝石六成、硫磺木炭各两成的程度,与黑火药的最佳配比已经很接近了。

到了明朝年间,火药配比更是进一步科学化,明人对火药和火器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火药的配比已经基本与最佳配比无二,更是出现了数种具有突破性的新式火铳。

然而一朝建奴南下,野蛮取代了文明。华夏的火器进程被截断了。其一句目光短浅的“骑射为本”,火器发展更是直接倒退百年,甚至还不如宋时。

再加上基础科学的短缺、匠人们的粗制滥造,几百年后清朝的火药,才烂成了朱肃印象中的那样。

而这个时候的明朝火药,却反而是封建时代华夏火药的巅峰了。

“这个火药……似乎没什么问题。”朱肃咳了一声说道。本来还想装个伯夷的,没想到被老祖宗们的智慧打脸了。

他想了一想,还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改进方案:“若是将火药药粉以蛋清裹之,使药粉凝成一粒粒圆润的小颗粒,这威力,还能再上一成。”

“哦?”朱标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颗粒状的火药,能够增大空气进入的缝隙,更好的促进火药的燃烧效率。”朱肃解释道。

朱标问的突然,没想到朱肃当真随口解释了出来。

看来,这些知识并不是随口胡诌,而是确有其事。朱标心道。

“唔,虽费事了些,倒也可以一试。”沐英沉吟道。能多一成威力,便能多破一层重甲。

“至于这些铳……”看着这一堆傻大黑粗的东西,这些劳什子看上去颇像是烧火棍子、狼牙棒、加重版唢呐之类的,就是不像火枪。朱肃有些无从下手。

“那个,英大哥,要不,你打几枪给我和大哥看看?”

“好。”沐英也不推辞。左右这院子也大,出不了什么大事。他左右看了看,一指墙边的一棵大树:“太子殿下,我以那棵树为标靶,可好?”

“无妨。义兄请自为之。”朱标道。一棵歪脖子树而已,打烂了再移栽一棵就是。

沐英点点头,拿起一根“烧火棍”就开始做起准备。原以为沐英要给自己秀一波精准的枪法,没想到他提着“烧火棍”,径直走到了离歪脖子树只十数步的地方。

“咦,这么近的么?”朱肃疑惑的想。

随后,沐英便开始清膛、装药、压实、装弹、装引线、点火,一步步的步骤做下来,朱肃差点没给睡着。直到“砰”的一声巨响,树上木屑炸裂开来,朱肃才猛然被吓的回过神来。

“这便是我大明军中,最为常见的‘洪武铳’了。其威力,纵使北元重甲骑兵迎面来袭,亦可一枪崩而碎之。肃弟以为如何?”沐英道。

“唔。威力倒是尚可。只是,一定要离那么近吗?”朱肃问沐英道。

“若是战阵之上,倒是不必这么近。只是火铳此物并无准头可言,愚兄怕崩坏了院墙,故而靠的近些。”沐英解释道。

对了,这个时候的火铳是没有膛线的。因为弹丸只会乱飞,射程亦大有所限。

找到了一个改进点,朱肃的自信心算是回来了些许。

“那每次射击,都需这么多步骤吗?盏茶时间,能射击几次?”朱肃继续问。

“步骤确实繁多了些,但也是必要,若不做好,便有炸膛或者哑火的风险。盏茶时间……应该能射击四五发吧。还得要铳手操作精熟、枪管不至过热才成。”沐英道。

“唔……”盏茶时间,居然才四五发,这射速也忒慢了……他想象中的古火铳,至少一分钟也得射个两三发吧?

没想到比想象中的还慢。

这种射速,若面对骑兵,就是用三段击也绝对顶不上用处。要织出骑兵无法通过的严密火力网,最少也要十七八段击才能够。

“……太慢了。”朱肃不由得皱眉。

“肃弟可有改进之法?”沐英激动道。

“唔……”朱肃摸摸枪管,才发了一枪,枪管已然微微发烫。“若是要彻底改进,只怕得先累积好基础技术,从材料方面从头改进才行。”

“速成的方法的话……我看哥哥你抓火药、压实、燃引线等等步骤,一步一步做下来,甚是麻烦。”

“为何不用纸壳,将每发所需的火药装入壳中。用时撕开纸壳,直接倒入其中即可。如此,岂不省时省力?”

这话一出,沐英竟突的怔住了。随后一拍膝盖:“这么简单的法子,我竟没想到!”

“如此,还有一桩好处!凡生疏铳手与精熟军士最大的区别之处,便是抓取火药时或抓了太多、或拿了太少。如此或要哑火、或便炸膛。”

“有这法子,这一条大问题,岂不迎刃而解?如此简单,数百年来,竟没人想到!”

“大哥你也莫失落。这‘纸包火药’的法子虽简单,但离它被人想出来,还需几十年呢!”朱肃嘿嘿一笑。“如今,就先拿出来便宜我大明朝了。”

“肃弟你这穿越者,当真是能立奇功!”朱标也笑道。几十年后的东西提前拿出来,那岂不是说我大明,于这一途已先领先了几十年?

“其他的呢?你刚刚说,若是要彻底改进,该当如何?”沐英继续追问。

“唔,先是要改进材质吧……这材质做出的枪炮,实在不耐用的紧。需得练出更为精炼的钢材才好。”

“这又涉及到许多知识,只我一人,实难办成。必定需要有几个懂科学的人,一步一步进行研究,还需要许多厉害的匠人……”再说下去,难道要我徒手刻膛线、手搓机床和高炉?朱肃一脸为难的苦笑。

朱标和沐英对视一眼,正待要说些什么,外间传来一内监的尖声通禀:“禀太子殿下、吴王殿下、沐将军,外间有魏国公府小公爷携礼来访,言请太子殿下,吴王殿下务必见面一叙!”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中兴之主穿越:我是老实农夫?你们想多了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