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在美酒佳肴与曼妙歌舞中,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齐宣王微微抬手,轻轻挥了一下,示意舞姬退下。
舞姬们轻盈地行礼,莲步轻移,缓缓退出殿外,丝竹之声也渐渐停歇。
此时,齐宣王正襟危坐,神色转为庄重,开口说道:“今日相聚,国事为重。诸位爱卿,依次说说各自都邑的治理情况吧。”
众人当然是都同意的,因为本来就是这么个过程。
首先站起的是高唐都大夫,他恭敬地拱手,朗声道:“大王,高唐都在过去一年,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千亩,粮食产量较去年增长两成有余。且鼓励商贾往来,市集繁荣,税赋亦有所增加。”
齐宣王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
接着,平陆都大夫起身,行礼后说道:“大王,平陆都着力发展纺织业,引进新的纺织技术,所产布匹质地优良,远销他国,不仅百姓富足,还为都邑积累了不少财富。同时,加强城防建设,如今平陆固若金汤。”
这个也不错,齐宣王也很满意。
即墨都大夫紧跟其后,上前一步道:“大王,即墨都致力于文化教育,广建学宫,培养众多贤才。这些学子为都邑出谋划策,推动各项事务发展。农业与手工业协同并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
最后,莒都大夫赶忙起身,说道:“大王,莒都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渔业与盐业。如今渔业兴旺,盐产量也大幅提升,通过与各国贸易,获利颇丰,都邑百姓安居乐业。”
景程这边根本就不用汇报,因为来的路上就已经汇报过了,而且齐宣王对饶安的情况也是相当清楚的。
眼见众人都汇报完了,齐国的国力蒸蒸日上,齐宣王大悦,哈哈笑道:“诸位爱卿皆乃齐国栋梁,把各自都邑治理得如此出色,实乃寡人之福,齐国之幸!”
言罢,他挥手示意大家都坐下,然后目光环视众人,询问道:“诸位爱卿,还有没有其他事宜要奏报?”
事情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其他的都大夫都没什么事儿。
不过景程却有事儿,而且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儿。
如今时机也不错,正好可以说出来。
只见景程缓缓站起,身姿挺拔,神色庄重,拱手道:“大王,臣有事要奏。”
齐宣王目光温和地看向景程,说道:“景卿但说无妨。”
景程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大王,如今我齐国兵强马壮,国力昌盛,实乃开疆拓土之良机。臣以为,可对赵国用兵。
赵国经此前波折,国力已然虚弱。国内民生凋敝,朝堂人心惶惶。
反观我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将士们士气高昂,皆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为齐国建功立业。
此时攻打赵国,我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定能势如破竹,大获全胜。”
“什么?”
此言一出,桓台宫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大夫微微皱眉,面露思索之色;有的则眼中闪过兴奋,摩拳擦掌。
齐宣王微微点头,示意景程继续说下去。
景程见状,神情愈发激昂:“大王,若能拿下赵国,齐国的疆土将大幅扩充,人口增多,资源更为丰富。
赵国地处中原要地,交通便利,拿下赵国,齐国便能掌控更为广阔的商路,商业繁荣指日可待。
而且,此举还能极大地提升我齐国在列国中的威望,威慑其他诸侯,为齐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景卿说的有道理,但此事关系重大,寡人还得考虑一下。”
说完这话,齐宣王看向桓台宫内的其他人,淡淡的问了一句:“你们呢?你们觉得如何?”
这时,高唐都大夫起身,忧心忡忡地说道:“景大夫所言虽有道理,但兴兵作战,毕竟凶险万分。若战事不利,不仅损兵折将,还可能引发其他列国的干涉,齐国恐陷入四面楚歌之境,还望大王三思啊。”
即墨都大夫也站起身来,拱手道:“大王,景大夫之策,从长远看确有诸多益处。赵国如今虚弱,看似是个好时机。只是战争一起,百姓又要饱受战乱之苦,还需权衡利弊。不过,若准备充分,一战而定赵国,对齐国发展确实大有裨益。”
……
众人各抒己见后,都将目光投向齐宣王,等待大王定夺。
齐宣王眉头紧皱,在王座上微微挪动身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他深知,这一战关系重大,胜则齐国霸业可图,败则后果不堪设想。
沉默片刻后,齐宣王猛地抬头,目光坚定,大声说道:“寡人决定,进攻赵国!愿我齐国将士,奋勇杀敌,扬我国威!”
随着齐宣王的一声令下,桓台宫内气氛瞬间凝重而热烈,仿佛已然嗅到了即将来临的战火气息。
齐宣王一表态,其他大夫纷纷起身,神色激昂,齐声说道:“愿听大王号令,进攻赵国!”
一时间,桓台宫内气势如虹,众人的决心仿佛能冲破殿顶。
景程看着眼前这众志成城的局面,心中大喜。
他微微侧身,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紧接着,他右手下意识地攥紧拳头,仿佛已经握住了胜利的曙光。
事实上这个事儿他还真就十拿九稳,毕竟已经对赵国渗透了那么长的时间了,而且他饶安也是兵强马壮。
之所以要在桓台宫提出来,就是要走一个正式的流程,毕竟赵国国也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之一,他这边擅自进攻的话不太好。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迎刃而解了,齐宣王已经正式同意了进攻赵国。
桓台宫内的大臣和大夫们也都是众志成城,接下来就直接出兵就好了,更甚至根本就不用从临淄这边出兵,饶安直接出兵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