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听完男人的分析,连连点头,“相公,你说的似乎不无道理,既是如此,那我也不敢贪心,买下这个庄子,便心满意足了。”
杨家村这个庄子,若是全部种上粮食,一年的收成,足够一大家子的口粮了。
如果年景好,还能余下不少粮食,她已经想好了,留下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其余的便卖给粮商换钱。
“我也是这般想的,咱之所以买庄子,不就是为了种粮吗?若是年景好,肥力足,亩产四五百斤,完全不成问题,一年少说也能收四五万斤粮食,足够咱一大家子食用,余下的,也可以囤起来,以防灾年时,粮商哄抬物价,让咱吃不起粮,当然,还可以卖了换钱,完全没有必要置办太多,除非自己开粮店。”
家中有多少积蓄,陈家旺一清二楚,买完这个庄子,便所剩无几,如果再继续置办其它家业,恐怕就要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了。
小溪点点头,“嗯!一切都听相公的,不过,你明日才能去办地契,这一来一回,怕是要耽误不少时间,庄子估计是去不成了。”语气中夹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失落。
见她这般模样,陈家旺轻声宽慰道:“那可未必,我会尽快回来的,若是顺利的话,咱就去,反之,后日再去也不迟。”
小两口在后院轻声细语地讨论着明日之事,码头这边,大嫂张氏却格外想念小宝。
即使面对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猪蹄,也提不起半点食欲,味同嚼蜡。
“秋菊,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像霜打的茄子似的,无精打采的,可是累到了?”陈家兴伸手在张氏眼前晃了晃。
张氏摇头,“没有,就是许久没有看到小宝,心中有些挂念,上次孩子回来,还是一个月前,眼瞧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似乎该准备秋衣了,要不,明日你带我去趟镇上吧!”
她惊觉,自从搬来镇上后,自己似乎就与儿子渐行渐远,每天只顾着埋头赚钱,从而忽略了小宝,也不知这孩子心中是否会埋怨。
“小弟和弟妹对小宝疼爱有加,自从搬去镇上,吃喝穿戴,无一不是他们在准备,比我们做爹娘的还要上心,前些时日,我过去,就看到他身上穿着一件新衣,说是弟妹新做的呢!我们欠他们小两口的人情,也不知何时才能还完,只盼儿子将来能够金榜题名,谋个一官半职……”
这是陈家兴的肺腑之言,他发自内心地感激弟弟和弟媳,对小宝以及他们这个家的照顾。
只可惜他没啥本事,也帮不上小两口什么忙,反倒事事要依靠他们,内心充满了愧疚。
“即便如此,我也想去看看,那可是我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说不惦记那是假话,至于家旺和小溪的恩情,也只能慢慢偿还了。”
张氏并非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平日里也时常让男人给小叔子家送些银子和粮食,可是两人却执意不收,还说亲兄弟互帮互助,本就是天经地义之事,不必放在心上。
“那还能怎样?你以为我愿意亏欠小弟的人情吗?那样只会让我显得更加无能,可事实也确实如此,我明明才是家中长子,却要处处仰仗弟弟的照顾。”
陈家兴满脸羞惭,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那蚊蝇的低语,几不可闻。
张氏实在憋不住了,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俗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何必如此执拗,在我心中,你已经很厉害了,家旺虽然善于经商,可你在雕刻方面的造诣也不遑多让啊!不然雕刻的物件,也不会那么受人欢迎。只不过你们擅长的领域不同罢了,不要妄自菲薄,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好,有你这句话,我便知足了,谢谢你当年没有嫌弃我性格木那,还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我,并为我们陈家生了两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哪怕今生没有女儿命,我也认了。”
事到如今,陈家兴依然对没有生个女儿而感到遗憾。
每次看到婉宁他都稀罕的不行,只盼自己也能有个如此软糯可爱的宝贝女儿。
让他失望的是,如今盼妹都满周岁了,媳妇的肚子却迟迟没有动静,这辈子,怕是再也圆不了给人做岳父的梦了。
“无论男孩女孩都是投爹投娘来的,皆是我们的命,女儿的事,就顺其自然吧!”
张氏如今已经想开了,管他男孩女孩呢!还不都是自己的孩子,养儿子也没啥不好的,虽然没有女儿那般贴心,却可以陪在自己身边,若是家中遇到点啥事,也能挑起大梁。
而不像女孩,遇事就慌,只会哭哭啼啼,千娇万宠着养大,却要嫁去婆家,伺候一大家子。
遇到个知冷知热的好男人还行,如果摊上个拎不清的,每天都过在水深火热之中,堪比人间炼狱,仔细想想,还是生儿子更好一些。
“不顺其自然又能咋办?”陈家兴小声嘀咕了一句。
“你说啥?”张氏一边收拾桌子,一边问,她今日食欲欠佳,实在吃不下,不如早点收拾完,去干活。
陈家兴连忙摇头,“没说啥,我的意思……明日咱总不能空手去吧!”
“当然不能,小弟家啥也不缺,但人口多,咱就买几斤肉吧!这个比较实惠,再给孩子们买点糕点。”
不说小叔子夫妻俩对他们家的帮助,单是大伯娘的身份,就不好空手过去。
如今家中日子越来越好,自然不能再抠抠搜搜,让外人看了也笑话不是。
“爹娘他们也不知啥时回来,每次去二弟家,最多坐半个时辰,今日时间最久。”
陈家兴虽然不及其他两兄弟会哄人,但胜在听话,对张氏的决定,向来是言听计从,自然是她说啥是啥,哪怕媳妇说买牛肉带去,他保证二话不说,就出去打听哪里可以买到牛肉。
但想到爹娘已经走了一个时辰,还没回来,不禁有些诧异,这还是头一次,去了如此之久。
“爹娘难得去家瑞那边一次,自是被留下吃午饭了,不然早就回来了,可能是今日不怎么忙吧!”
还真被张氏猜对了,冬梅的摊子上,今天确实不怎么忙。
以往公婆过来,从未在家吃过饭,难得有空闲的功夫,便简单做了几道小菜,把两人给留下了。
“爹娘,你们吃啊!别客气。”冬梅热情地招呼着两位老人家。
陈家瑞也在一旁随声附和,“是啊!您和爹难得在我家吃顿饭,咋还这般见外,又不是别人家。”
话毕,就为爹娘各夹了一个肉丸子放入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