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也是费了一番功夫才把天灾的事跟仲泽衍说清楚。
仲泽衍了解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眉头一直没松下来过。
“前阵子钦天监推测大雨会下许久,这倒是与你所说的一样。”仲泽衍说着,想到了什么,微微抬眸望向自己的左手,“小夏,你是神吗?为何什么都知道?”
盛夏:“……”
崽啊,你的重点好像偏了哦。
她又扯来一张纸,继续画。
她告诉他,他们得预防天灾,哪怕不能让天灾消失,那至少也不能让“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事情发生!
仲泽衍微微沉吟。
天灾降下,即便盛夏没有画出那样的场面,他也能想象到未来会有多惨烈。
小夏是善良的,正如当初时疫,她对他毫无保留一般。
若没有她,时疫那次就不知要死多少人。
仲泽衍想的,不仅只有这些。
他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似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钦天监是否能预测到未来的天灾大旱,若钦天监能预测大旱,朝廷自是不会坐视不理。”
但现在还太早了。
观天象能知道近来有大雨,却不能观测到几个月之后。
盛夏想了想,在纸上画了几个土豆,提醒他,农庄里还有很多土豆。
仲泽衍却是摇了摇头,一边计算,“农庄地窖里的确还有大概六十石土豆,但这六十石至多只够长安城百姓吃一阵子,年后倒是又种了一批土豆,若是如今再加量种植,等到夏季或许能存个几百石,可大齐子民无数,即便是几百石土豆也只是杯水车薪。”
大齐的一石是90斤。
地窖里那些,用大齐的计量法来算,便是60石。
盛夏不是古代人,并不清楚5000斤有多少,只是听着数字觉得多。
这会被仲泽衍这个本地人一算才发现,这个法子的确有bug。
他们种的东西哪里够那么多人吃。
只是,仲泽衍说完,也怕盛夏灰心,又道,“当然,这些土豆的确能应急。至少长安城周边的百姓能撑一阵子。”
盛夏知道他在安慰自己,也没那么乐观。
她一边咬着奶茶吸管,一边思考。
远水救不了近火,长安城周边是没事,可离长安城千里远的边疆又怎么办?
还有其他地方……
如果只是长安城不饿肚子,到时其他地方的灾民得知长安城有东西吃,全都涌入京……那只会更糟糕。
盛夏意识到,这事不能只靠她和仲泽衍。
她正想说什么,游戏里的小人儿也开了口:
“想要防止灾情发生,单凭我们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得让朝廷知道此事,且是越早知道越好。”
越早知道,便越好做打算,也能更好的存粮。
撑过今年,一切都能好起来。
盛夏看着游戏屏幕里一脸严肃的小人儿,忽然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感觉。
主角就是主角,果然还是崽崽更聪明一些。
而且,别看崽崽人小,处理事情来有条不紊的。小小年纪即便面临天灾也并未有多少畏惧,反而在认真的想办法。
两人商量过后,有了初步的想法。
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改变大局,可朝廷可以。
朝廷是大齐的朝廷,皇帝是大齐子民的皇帝,若历帝知道大旱将至,定会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
即便改变不了天灾的事实,也能有所防备。
只是……
用什么方式将大旱的消息传到历帝耳朵里呢?
即便不是历帝,也可以是朝中那些举足轻重的官员。
比如内阁首辅,比如镇国公……
可仲泽衍只是侯府庶子,与那一品官员并无交集。
他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如果走到人家面前去说几个月后会有大旱,外人只会当他是疯子,是个胡言乱语的黄口小儿!
谁会相信一个十三岁少年说的话?
何况还是这么离奇的话。
连钦天监都不能预测未来的天气,他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即便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只怕事情过后,仲泽衍是再也无法安然呆在侯府小院了。
想来想去,仲泽衍决定,利用长安城的百姓将天灾之事扩散,以此来引发朝廷重视。
他提笔写下一首有关天灾的童谣,而后来到侯府后门找到李三,将字条和一包碎银子递给李三,吩咐道,“自今日起,你每日都去城中寻些乞丐与孩童,将此童谣传唱出去。记住,务必让长安城中每个百姓都能听到这首童谣。”
李三愣愣的,虽然不知道仲泽衍要做什么,但作为仲泽衍最忠心的随从之一,他无条件无理由地追随仲泽衍,立即将童谣纸条收了起来。
“对了。”仲泽衍又想到了什么,叮嘱他,“记得乔装打扮一番,别让人认出你来。”
“公子放心,我晓得的!”
李三很快就去办了。
不过半天时间,长安城的小巷中就有了孩童们高高兴兴唱童谣的声音。
“地裂开、河床干,老牛望着空槽叹。龙王庙里香火盛,不见雨点落人间……”
孩童们并不知道这些童谣的意思,只知道挺好玩的,念起来朗朗上口,有的抓着糖葫芦在街市中追逐打闹,边玩边唱。
童谣的传唱力极其之强。
几日之后,大街小巷都能听到这首童谣。
路过的百姓、或是家中的大人听了,却是觉得奇怪。
近来连日地下着雨,怎么孩童们却在唱“地裂开、河床干”?还有什么“不见雨点落人间”?
明明每天都下雨呢。
百姓们都愁死了,这雨下的连衣服都晒不干,有些家中过得困难的,屋顶漏雨,墙上都快发霉了。
这不是在跟他们唱反调吗?
不过也有人认为,就是因为近来雨下的烦人,这才会有这首童谣。这是百姓们对老天爷的祈望,希望这天能快些晴起来。
童谣的确能快速扩散信息。
可有些信息,并非一下子就能让人接受。
特别是朝中似乎还没有注意到民间的童谣上。
仲泽衍见状,又添了一把火,第二首、第三首童谣开始在长安城扩散。
这一唱,唱了小半月。
半月后的某日早朝,有个文官将童谣之事禀报上去,直言道:“皇上,近日城中流传着这样的童谣,微臣只怕事情不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