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要说堪合辽北战功确定赏格这件事,本身倒是没什么不对。从捷报传来到现在,也有几天时间了,要不是被南察的异动耽搁,其实这事前两天就应该开始行动,现在已经算是被意外推迟而晚点了。

不过皇帝这道口谕来的时间如此赶巧,这就难免有些耐人寻味:外廷正热闹呢,心学派、实学派两方的言官一南一北,你先唱罢我登台,正开始打起口水仗。

这个时候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分属心学、实学两派的官员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加入战团;中立派的官员兴致勃勃,瓜子花生小板凳,准备又看一场好戏。

谁知道这种时候皇帝却只当没看见外廷的热闹,反而把确定辽北战功和赏格的事提出来,根本不搭理外廷这一茬,自说自话忙自己的事。

这是什么意思?皇上是在逃避什么,亦或者暗示什么吗?

逃避似乎没有必要,现在双方虽然都已经有所行动,但毕竟还没有重量级大臣表态。皇帝如果真想早些将这些声音压下去,哪怕不等海瑞的自辩疏也是可以的,只需要一道圣旨下来,把前尘往事朝先帝身上一推,说自己不敢质疑先帝的圣断就好。此时外廷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也只好闭嘴。

既然不是逃避,那很可能就是暗示。能暗示什么呢?众人觉得皇帝多半是想表达一种态度,即朕现在不想看到这些扯皮的事,朕的心思在边疆。

这个思路说得过去,皇帝近几年的关注点几乎从来没有变化,一直都在察哈尔。西北之乱也好,叶赫河之战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察哈尔才出现的。

再推及国内证据,仅从皇上最亲密的伴读高务实的调动,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高务实自南方北归打赢漠南之战以后,历任辽东苑马寺卿兼金复海盖兵备、辽东巡抚、兵部左侍郎、户部尚书,每一任都与察哈尔脱不开干系。

皇帝显然不会把他最信任和重用的臣子放在毫无意义的闲职之上,既然高务实北归之后历任职务皆与察哈尔有关,这便足以说明皇帝的目光聚焦在察哈尔,从未发生改变。

此时,聪明的人已经恍然大悟:南察或者说本次丁亥京察是因何而起?

因为皇帝要转移百官对于正国本一事的关注,所以才立刻把被西北之战给拖延了数月的京察临时祭出。

换言之,京察本身对于皇帝来说并不一定多么重要,它只是对百官很重要,皇帝却未必十分重视。

既然如此,指望皇帝因为京察而忽视他最关注的察哈尔,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不仅不可能,他还会竭力避免百官在这件事上牵扯太多精力,让他备战察哈尔的计划遭到怠慢。因此到了现在这一步,皇帝才会想方设法把京察的热度淡化降低,把辽北之战的赏赐摆上台面。

至此,这些聪明人便明白过来了:心学派对于南察反应如此之大,可见海瑞一定是抓住了他们某些痛脚,那么此时此刻,包括王锡爵在内的心学派官员肯定无法像京察之前那样清闲,竭力鼓吹什么早正国本。

“正国本”这件很惹皇帝烦心的事,已经被高务实的建议所化解,因此皇帝又要把朝廷的关注重点转回察哈尔去了。这便是皇帝的真实用意。

不过,大明的官员历来不是很听招呼,哪怕严嵩当权的时期,反对严党的官员也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敢于大骂皇帝的官员存在——如海瑞便是其中典型。

在这样的风气下,尤其京察又涉及到众多官员的切身利益,想要他们不理京察而关注察哈尔,似乎……也不太现实。

就像王锡爵现在的尴尬一样,引爆风潮不难,难的是结束风潮。皇帝提出京察,把百官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不再逼着皇帝册封太子,如今目的达到之后想要让他们收回目光,转而投向察哈尔,这显然也很难。

虽说这些聪明人都懂得“看破不说破”的道理,但现实中总有些难以控制的情况,比如同僚好友一时没能领悟皇帝的动机,此时你很难忍住不指点他一二。因此这么一来,一传二二传三,到了最后大伙儿都明白过来,原来当前的形式都不过是皇上在操弄。

到底是御极十五载的九五至尊,不是当初懵懵懂懂的小皇帝了。虽说用丁亥京察转移正国本的视线多半是出自高务实的手笔,但现在高务实自己还陷在“南北之争”中出不来,皇帝便已经用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态度引导事态发展,可见今上真的长大了。

不过大伙儿转头一想,似乎又不由得心生疑虑:高务实作为提出这一手策略之人,真的是陷在里头出不来了么?似乎也不太合理。

既然聪明人能想到这一点,聪明如申时行、王锡爵,显然也早已明悟过来。

就在皇帝口谕下达的当天晚上,王锡爵便悄然造访了申大学士府拜访申元辅。

申时行似乎这几日精神不佳,与王锡爵见面的时候,家中仆人端上来的是两杯参茶,浓郁的参香让人一闻就清醒了不少。

王锡爵却忍不住苦笑,有些歉然地道:“让元辅操心了,锡爵甚是不安。”

申时行的眼泡略微有些浮肿,看起来状态的确萎靡,但他的态度依然如故,平静地摆了摆手,摇头道:“身在直庐,哪有一日不操心的,高求真早年有句话说得挺好,‘既有地位尊崇,莫嫌责任重大’。我为首辅,天下之事皆要审视,即便没有今次之事,也清闲不到哪去。”

王锡爵诧异道:“高求真还说过这么一句话?他地位显隆也是漠南之战以后的事,但……”

“这话不是近来说的,很早以前便说了,当时皇上御极未久,圣学繁多,每每天不亮便要开始晨客。那一日正巧是我督学,圣上怕是还有些许起床气,对我和侍君伴读的高求真说‘世人都说做皇帝好,谁知做皇帝连何时起床都做不得主!’”

王锡爵面色一僵,心道:这起床气可不小,而且这话叫臣子如何作答?

申时行也顿了一顿,苦笑道:“不瞒元驭兄,当时我也有些发愣,不知该是训诫好,还是劝谏好。倒是高求真,虽然当时只有十一二岁,且每日比圣上还要早起一个时辰左右才能赶到宫中伴读,却毫无怨言,立刻肃然说出了上面那句话。”

王锡爵悚然动容,严肃地道:“多闻此子早慧,却未曾料到竟能早慧至此。他若是近年说出这些话,我倒也还能理解,可他十一二岁便有这般领悟,这……就有些过于惊人了。”

“时人总将他与杨升庵做比较,甚至高文正当年也曾为此自得,以为侄儿能与杨升庵相提并论乃是莫大荣耀。殊不知我早已知晓,高求真比杨升庵厉害何啻十倍!

杨升庵之早慧不过文才了得,高求真却何止于文才?此子除了不能阵前斗将,几乎无所不通,智计百出、心思深沉,垂髫之年便玩弄冯保等人于股掌之中。这般人物,却总为自诩聪明者所轻,其败岂能无因?”

申时行说到这里,忍不住长叹一声:“他若真是我门下弟子,那该有多好。”

王锡爵默然片刻,忽然醒悟申时行这话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之外,还有点醒自己之意,想是担心自己也轻视了高务实。

他连忙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锡爵此次回京,对高求真的重视也有不够,以至于如今陷入两难之境。元辅今日之警示正如当头棒喝,锡爵必当谨记。”

“元驭兄,你我之间就不必说这样的话了。”申时行微微摇头,端起参茶饮下一大口,又道:“高求真便有天纵之才,如今也是你我对手,我说这些话也不是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只是,我与他毕竟打交道更多一些,有些了解也属应当,非是怪你什么,你不要误会。”

“锡爵岂敢。”王锡爵忙拱了拱手,道:“今日外头有不少人论及皇上下午那道口谕,说是……”

“这些说法我已知晓。”申时行摆手制止王锡爵复述,皱着眉头道:“但知道这些又有何益,难道你我不知丁亥京察因何而起?知道缘由并不甚难,难的是如何应对。”

申时行加重语气,强调道:“以丁亥京察转移百官对正国本的呼声,这一点从京察提出之时你我便心知肚明。可这是一出阳谋,名正言顺,难道我们可以不加应对么?既然是要应对的,那就必然‘中计’,如之奈何?”

王锡爵一时无言以对。他在苏州时,总觉得申时行面对高务实有些畏首畏尾,别说占高务实的便宜了,能不吃亏,甚至能不吃大亏就算难得,是以王锡爵当时老觉得申时行能力有所欠缺,对不住当初那顶状元郎的帽子。

谁知道他王锡爵自己来京之后,意气风发了不到半个月,就落入高务实套中,被人牵着鼻子走。甚至如今还半只脚踏进泥泞之中,要不是申时行的提醒,搞不好这次还得被海瑞抹一脸稀泥,声名尽毁。

看来不是申时行能力不足,委实是高务实这小子过于阴毒,满肚子坏水,沾都不能沾一点,否则必遭毒害。申时行是深知此子厉害,故而宁可小心无大错,也不肯行任何冒险之举,这才总让高务实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占些便宜。

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心学派底子虽厚,但现在实学派在北方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对南方诸省也开始了渗透。

如果心学派方面始终如此被动,任由高务实今天割一刀、明天切块肉,再牢固的墙角也会有被挖倒的一天。

何况如今反对心学的还不止是实学派,例如顾宪成那厮,本非实学派出身,骂起心学来却比实学派还狠毒得多,简直句句诛心,尤为可恨。

这些人都和心学不对付,特别是顾宪成的出现,还意味着南方心学大本营内部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动摇——顾宪成可是常州府无锡县人,实在是出身心学鼎盛之地的人了,竟然也是如此,可见形势之严峻。

在这般局面之下,倘若申时行与自己联手都还压制不住高务实,那么将来自己二人不在,谁还能压制得了他?可别忘了,高务实年仅二十五六岁,便已经是部堂高官,掌握大明财政大权的重臣了。再过几年的察哈尔决战如果他又获胜,谁也阻止不了他入阁辅政。

三十岁,绝大多数学霸们也只是刚刚名登金榜,初步踏入仕途而已,高务实却极有可能在那时便成为阁老,这其中的分量和影响,谁敢言轻?而当他成为首辅,其内阁之中的其他人,谁又熬得过他?万一没有什么意外,他的圣眷又如今日一般稳固,这岂不是要秉政数十年的征兆!

到那时,心学可就真是大势去矣,恐怕再无翻身之日。

想到此处,王锡爵不自觉的看了看申时行浮肿的双眼,忽然能理解面前这位一边被称之为八面玲珑,又一边被认为不够强硬的首辅来了。

有高务实这样一位具备各种优势的对手在,申元辅肩上的担子之重,不到一定的地位哪能理解!在家坐而论道容易,有本事去和高务实放对试试看?

真当高务实几乎从未人前发火就是他好相与?

肤浅!

人家那是根本犯不着冲谁发火,挥挥手就能灭了对象,他有必要发你的火?更不要说,这些在背后编排申元辅不够强硬的人,真要是让他们站在高务实面前,恐怕连腰杆都站不直呢。

“元辅辛苦了。”王锡爵慨然一叹,真心实意却又颇为落寞地道:“南察之事,我已致函各员,敦促他们偃旗息鼓。请元辅不必操心南京局势,一力保住李成梁,保住我心学一脉在九边诸镇唯一的支点。”

----------

感谢书友“书友”、“发光的老虎”、“玄游冥”的月票支持,谢谢!

PS:码字期间靠在桌上睡着了,我也不知道睡着了多久,反正后来冻醒来继续码完就这个点了,十分抱歉。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他比我懂宝可梦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胡血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我,开局斩杀太子,起兵造反!安平县男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三世情爱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我是正德帝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