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江门市时,王正强坐在车内,望着窗外的景色,陷入了沉思。
与阳城那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景象相比,江门的发展虽显得平淡无奇,但这份平淡中却透着一种真实。
在这里,他能切实感受到当地干部脚踏实地工作的劲头。
“部长,接下来我们要去苗州了。”王维波的声音轻轻打断了他的沉思,“苗州地处山区,路程可能得五个小时。”
王正强缓缓望向窗外,开口问道:“听说苗州是荆楚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是的。”宋江接过话头,详细介绍起来,“全州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占总人口的38%。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这里的发展相对滞后。”
车队缓缓驶入山区,道路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曲折盘旋。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窗外的景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平坦的平原渐渐被连绵起伏的群山所取代。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颠簸,苗州终于映入眼帘。这座山城紧紧依偎着群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建筑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融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然而,让王正强颇感意外的是,这里的街道异常整洁干净,市容市貌井然有序,与他想象中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模样截然不同。
苗州州委大院前,江向东早已率领班子成员整齐列队等候。
见考察组车队缓缓抵达,他快步上前,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紧紧握住王正强的手,大声说道:“欢迎王部长莅临指导!苗州各族人民一直盼望着中央领导的到来!”
王正强敏锐地注意到,在江向东身后,州长阿米卡提和其他班子成员站得笔直,表情整齐划一,就连微笑的弧度都几乎一模一样。这种过分的整齐,让他的心中隐隐感到有些不适。
座谈会上,江向东开始了条理清晰、数据详实的汇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苗州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全州党政部门由35个精简至18个,精简率达到了48.6%。特别是在干部安置方面,我们做到了‘零上访、零投诉’。”王正强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如此大规模的改革,竟然能做到“零上访”,这实在是有些不合常理,其中或许隐藏着什么问题。
轮到阿米卡提发言时,这位少数民族州长的表现更是让王正强心生疑虑。他的发言几乎是对江向东汇报内容的机械复述,没有任何自己的补充和发挥。
而且,在发言过程中,阿米卡提的眼神不时偷偷瞟向江向东,似乎在寻求他的认可。
王维波似乎察觉到了王正强的疑虑,适时插话道:“苗州的情况确实特殊。省委在推进改革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里的民族特点。”
李平江也补充说:“特别是干部安置工作,我们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政策。”
宋江的汇报相对客观一些,他说:“苗州的改革确实面临很多特殊困难。比如少数民族干部比例问题、民族地区稳定问题等。但在州委州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
整个座谈持续了一个小时,王正强始终保持着平静的表情,但内心早已波澜起伏。
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几个不寻常的细节:所有发言的干部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表述,没有一个人提出任何实际困难,就连鼓掌的节奏都出奇地一致,仿佛是经过精心排练的一场表演。
下午的实地调研进一步加深了王正强的疑虑。
在州政务服务中心,他随机询问一位来办事的苗族群众:“现在办事方便吗?”
那位群众紧张地看了一眼陪同的州领导,然后机械地回答:“很方便,领导们都很关心我们。”王正强心中明白,这种回答可能并非群众的真实想法。
在新建的民族团结广场,王正强与几位少数民族老人交谈。他们的回答同样程式化:“感谢党的政策”“生活越来越好”……这些千篇一律的回答让王正强越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更让王正强感到不安的是,在考察州直部门时,他发现所有办公室的布置、文件摆放甚至盆栽的位置都如出一辙。这种过分的整齐,透露出一种刻意营造的虚假氛围。
在一所民族中学,王正强特意避开陪同人员,独自与几位教师交谈。
起初,老师们显得十分拘谨,在他的耐心引导下,终于有一位老师小心翼翼地说:“其实我们学校还缺很多教学设备,但是……”话还没说完,看到远处走来的州领导,这位老师立即闭上了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
傍晚,考察组来到一个苗族村寨。村民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地欢迎考察组。
场面看似热闹非凡,但王正强却注意到,这些“自发”前来欢迎的群众,连舞蹈动作都整齐划一,显然是经过了精心排练的。
江向东自豪地介绍:“这个村寨是民族团结示范点。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民族纠纷。”
王正强意味深长地问:“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连一点小摩擦都没有?”
江向东坦然回答:“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一天的考察结束后,江向东热情地邀请考察组留宿苗州:“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晚宴和住宿。”
王正强婉言谢绝:“谢谢江书记的好意,但我们还要赶回省里总结调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