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克拉里奇酒店的顶层套房,仿佛成了风暴眼中那片诡异的宁静之地。窗外是这座古老都市一如既往的阴郁天空,而室内,李安然肩头的伤在精心护理下已无大碍,只是这场精心策划的重伤戏码,仍在欧洲乃至全球的暗黑世界与金融圈层里,持续发酵着余波。
李安然没有浪费这用伤痛换来的宝贵窗口期,在周杰和安娜的协助下,他远程指挥着两条并行的战线。
一条是韦伯在苏黎世,依托郭玲燕提供的庞大金融网络,进行的万塔计划资金转移。
另一条则是以米哈伊尔、大安德烈、阿廖沙为首的武装与情报力量,在欧洲地下世界进行的精准清洗与情报攫取。
“老板,韦伯那边传来消息,第一阶段一千二百亿美元已成功经由十七个主要路径,超过三百个中间账户,注入马岛金融自由区和我们在香江、新加坡的指定账户。”安娜汇报时,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动,竟能在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眼皮底下,近乎无声无息地完成。
李安然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渐渐亮起的街灯,脸上并无喜色。“顺利,是因为有人希望我们顺利。”他缓缓道,“肯特和伯施需要这笔钱稳定国内,自然会动用资源为我们扫清障碍。而我们的对手……他们此刻的注意力,恐怕更多地被大安德烈他们在伦敦街头的血腥吸引了。”
周杰递上一份刚解码情报:“米哈伊尔他们在苏黎世郊外拦截的那次会面,录音分析有了初步结果。那个bIS的中层官员,提到了一个代号方舟的项目,似乎与深海资源勘探和非传统能源有关。而那位卢森堡的银行家,则在抱怨近期多个离岸账户受到异常监控,资金流转困难。”
“方舟……”李安然重复着这个代号,眼神微凝。
这与他之前在印度洋海影号事件中遭遇的、以及黄秋平提及的利维坦计划,隐隐形成了呼应。他感到自己正在接近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似乎与海洋深处、与远超当前公开科技水平的技术有关。
“告诉米哈伊尔,重点追查方舟。还有,让阿列克谢的团队深挖bIS内部与方舟项目相关的所有资金数据流。我有预感,这不仅仅是金融游戏。”李安然下令。
“明白。”安娜迅速记录。
就在这时内部通讯器响起,是酒店安保负责人的声音:“李先生,有一位自称是罗德里格斯博士的访客,没有预约,但坚持要见您。他出示了……国际红十字会的证件,以及一份旧德意志帝国鹰徽印章的文件副本。”
国际红十字会?旧德意志帝国文件?李安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在这个敏感时刻,这样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显得格外突兀。
“带他到小会客室,严格安检。”李安然沉吟片刻后说道。
片刻后,在小会客室内,李安然见到了一位年约七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圆框眼镜的老者。他穿着合体的旧式西装,气质更像是一位老派的学者,而非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
“安然李先生,冒昧打扰,请原谅我的唐突。”罗德里格斯博士起身,用带着德国口音的英语说道,举止从容不迫,“我是国际红十字会历史档案与特殊项目调查部的负责人,埃伯哈德·罗德里格斯。”
“罗德里格斯博士,请坐。”李安然示意对方落座,自己则在主位坐下,周杰和安娜一左一右站在他身后。“不知博士此行,有何指教?”
罗德里格斯从随身携带的旧皮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份复印文件,推到李安然面前。“李先生,我们部门负责梳理和解密红十字会历史上一些……未能完全公开的档案。最近,在整理1945年前后的档案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与您近期遭遇有关的线索。”
李安然拿起文件,上面是德文打字机打出的内容,夹杂着手写的注释和那个醒目的帝国鹰徽。他粗通德文,能看出这是一份关于某种生物适应性深海维生系统的初步设计蓝图和人员转移记录,签署日期是1945年4月,地点是但泽港。
“博士,我不太明白。”李安然放下文件,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这份六十年前的德国技术文件,与我何干?”
罗德里格斯推了推眼镜,声音低沉而清晰:“李先生,您不觉得,海影号在印度洋遭遇的、那种能精准致人昏迷的神经声波武器,其技术思路,与这份文件中提到的次声波生物效应控制部分,有某种……相似性吗?”
李安然心中一震,脸色却依旧平静。“博士,您的想象力很丰富……这并不能证明什么。”
“或许不能直接证明。”罗德里格斯并不气馁,继续道,“档案记录显示,1945年4月,有一艘代号U-530的xxI型潜艇,在但泽港接收了包括这份技术资料在内的一批特殊物资和人员,随后奉命突破盟军封锁,前往南大西洋某预定坐标,此后便杳无音信。而同期的其他档案碎片暗示,当时纳粹高层有一个名为新施瓦本的绝密计划,旨在为第三帝国保留火种。”
“新施瓦本……”李安然知道这是指南极。纳粹德国对南极的探险和宣称主权,在历史上确有记载。
“我们认为……”罗德里格斯的声音更低了,“新施瓦本可能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地,或许是更深、更隐蔽的海洋。而当年那些未能实现的科技构想,可能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被延续甚至……发展了。”
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李安然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
纳粹遗产、深海基地、超前科技……如果罗德里格斯所言非虚,那么他面对的对手,其历史和底蕴可能远超他的想象。所谓的命运织机、普罗米修斯这些隐秘组织,其根系是否就深植于这些二战末期逃离的阴影之中?
“博士,您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李安然问出了关键问题。
罗德里格斯坦然道:“国际红十字会的原则是中立与人道。我们关注任何可能引发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或破坏现有文明秩序的技术滥用。李先生,您近期在欧洲的行动,以及您在马岛建立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制约某些……激进势力的平衡力量。我们希望,在必要时,您能成为阻止某些灾难发生的防火墙之一。这些资料或许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您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送走罗德里格斯博士后,李安然独自在会客室里待了很久。
他反复看着那份泛黄的复印件,脑海中各种线索交织:印度洋的幽灵信号、海格力斯的电子欺骗、罗德里格斯提到的纳粹遗产、方舟项目……
“安娜……”他按下通讯器,“通知阿列克谢,调整情报搜集方向。除了金融和常规地缘情报,重点关注与二战末期纳粹技术转移、失踪潜艇、以及全球异常深海活动相关的所有信息。特别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区域。”
“是,老板。”
李安然感到,棋盘似乎变得更大了,对手的影子也变得更加幽深古老。他之前的布局,主要针对的是金融层面的涅盘计划和地缘政治上的博弈,但现在,一个涉及历史谜团和未知科技的维度,正缓缓揭开面纱。
马岛塔那那利佛,李睿在最初的震惊和混乱后,迅速展现出了作为长子的担当。
他一方面动用一切资源,尝试与伦敦取得直接联系,确认父亲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他必须稳住马岛的后方,安抚人心惶惶的家族成员和核心管理层。
在胡明慧依然坚守公司、古梦和米拉贝尔情绪不稳的情况下,李睿成为了家里的主心骨。他将弟弟李翊和韩小满召集到书房。
“小翊,小满,家里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李睿神色凝重,“父亲那边联系不上,消息真假难辨。但我们不能乱。小翊,你在国防大学接触到的层面特殊,有没有可能通过……国内的渠道,了解一下伦敦的真实情况?”
李翊点了点头:“大哥,我试试看。战略风险评估中心的陈涛主任对国际动态非常关注,也许他那里能有一些消息。”
“记得不要给人家添麻烦。”李睿叮嘱道,随即看向韩小满,“小满,我需要你帮我留意军方的动向,尤其是多明戈舅舅离开后,部队的稳定情况。”
“放心吧,小睿。”韩小满郑重点头,“马岛是我们的根基,谁也别想在这里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