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皇后端坐在凤椅之上,听闻太子所言后,她先是冷哼一声,随即,直直看向太子,开口道:“怎么?太子妃的娘家身份就不够体面了?袁家好歹是翰林院侍读之家,满门书香,家中姑娘皆是知书达理,这可是陛下亲口说过的,太子如今这是嫌弃袁家地位不够了?”
赵皇后直接将正熙帝搬了出来,太子听到这话,暗自咬牙,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轻易发作。
他脸上依旧维持着恭敬的神情,随后立即回应道:“母后误会了,儿臣只是想着,这白家姑娘乃是父皇亲自赐名,地位与寻常姑娘家截然不同,自是配得上嘉宁。”
赵皇后听了,摆了摆手,神色间透着几分不耐:“一个个不都是几岁的幼童,哪里谈得上什么配不配得上。这伴读人选都是名门之家、书香之后,要看就看谁与嘉宁的品行性格相符。
但依本宫看,袁家一是书香门第,二来又是嘉宁的外家,几个推出的姑娘都是表姐妹,血缘之亲摆在这,再适合不过。”
太子还欲再辩,刚要开口,赵皇后却又抢先说道:“行了,本宫已同你说过多次。太子就别再执着了,此事本宫定下了,嘉宁的伴读就从袁家那几个姑娘中选,别再折腾了。”
太子妃站在一旁,自始至终都默不作声,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人的对话。
此刻,听到赵皇后这般决定,她心中暗自窃喜,没想到峰回路转了。
看来皇后娘娘也察觉到了太子的异样,想到此处,她不禁在心里暗自叹口气,幸好有皇后娘娘这样明事理的人做主,不然万一出了什么荒唐事,丢脸的可就是自己了。
此前太子收那两个宫女进东宫,就已经让她在各世家宴会面前受尽了闲话。
太子不甘心就这么被驳回,他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只见赵皇后脸色一沉,又道:“怎么,此事本宫定不得?难道要让你父皇同你说?”
赵皇后身为正熙帝的元后嫡妻,多年来稳坐中宫之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伴读人选,于她而言,正熙帝自然不会轻易驳她的面子。
太子听到这话,心中一凛,连忙低下头,无奈的说道:“儿臣不敢,既然母后定下,那此事就这么定吧,儿臣这就去禀报父皇。”
“那儿臣先告退了。”说着,太子便带着太子妃转身离开坤宁宫。
临走前,他还忍不住留恋地看了温以柔一眼,随后一步步走出殿门。
不知那丫头用了什么手段,竟然把皇后请出来为她出面。
太子心中满是疑惑,难不成宫中那些传言都是真的?当真和贵妃、小七彻底决裂,转而投靠到皇后了。
想到这里,太子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紧接着,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急事,脚步不停,侧身对身旁的太子妃匆匆说道:“孤还有事要办,你先自己回东宫吧。”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去,背影透着几分急切。
太子妃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轻声说道:“恭送太子殿下。”
待太子的身影消失在转角,她才缓缓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落寞,随后在宫女的簇拥下,朝着东宫的方向走去 。
殿内的温以柔怎么也想不到,自家妹妹如今竟与赵皇后有这般深厚的联系,以至于其这般不惜为她们出面周旋。
回过神后,姐妹二人忙不迭地向赵皇后道谢。
赵皇后眼神在温以柔身上久久停留,意味深长地开口:“有时,美貌也是一种罪过。你们二人所幸出生在一个好人家,家中长辈尽心为子女打算。若是生在那些卖女求荣的人家,就凭你这出众的长相,怕是要引来不少祸事。”
两姐妹一听,心中一凛,自是明白赵皇后话里的深意,忙不迭地应和着。
赵皇后微微颔首,转而看向温以缇,接着说道:“索性,你们温家人都聪明,本宫看着喜欢,便也愿意帮你们一把。太子这会想必已经去寻年儿了,你们可得好好打算。”
温以缇闻言,暗自思索起来。
如今她与赵皇后站在一起的情形,已然被太子看在眼里。加上后宫的流言,太子必定认定自己和七公主已然决裂。
从前,太子或许是忌惮自己,又或许是出于其他缘由,一直试图拿捏自己。
可如今见自己不会再因七公主的事去找他麻烦,以太子的性子,必定会另寻办法,如此一来,赵锦年便成了太子极有可能利用的棋子。
想到这儿,温以缇很快理清了思绪,忙点头应道:“是。”
一旁的温以柔瞧着妹妹和赵皇后的这番对答,也隐隐猜到了大概。
只是有一点,她始终想不明白,为何赵皇后要不遗余力地帮妹妹呢?
白晨曦似乎被嘱咐过,始终乖巧地立在温以柔身旁,没有像同龄孩子那般吵闹,亦或是不停的问为什么。
赵皇后神色略显疲惫,轻轻摆了摆手,:“本宫有些乏了,你们二人就先回吧。今日天色还尚早,你们姐妹俩可以再多说些话。”
温以柔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自然明白赵皇后这是特意给她们姐妹留出相聚的时间。
二姐妹连忙行礼感谢,声音中带着几分恳切:“是,多谢娘娘体恤。”
白晨曦仰着稚嫩的小脸,眉梢眼角尽是藏不住的担忧看向赵皇后,软糯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真挚:“皇后娘娘,您一定要多保重身子呀,可别太累着自己了,臣女下次再来看您。”
赵皇后瞧着这可爱的小娃娃,眼中满是慈爱,也笑着回应道:“好,那本宫就等着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