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东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脸上露出坦然的笑容,语气诚恳地开口:
“徐书记既然问到这儿,我就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说实话,得知省长人选不是自己时,心里确实有点波动———毕竟离这个位置这么近,说一点想法没有,那是假话,也是对组织不够坦诚。”
他放下茶杯,语气多了几分郑重:“但冷静下来琢磨,我完全理解您的考虑。我在省委这边做党务工作时间长,从基层到省委,接触的大多是组织建设、思想宣传这些领域,真要说在政府一线抓经济、搞建设,确实没长江同志那么丰富的经验。省长岗位要管全省的发展大盘子,要懂产业、通民生、善统筹,长江同志在沿海市干了这么多年,把一个地方带成经济高地,这份实打实的政绩和经验,我比不了,也确实更适合这个岗位。”
“您常说,干部任用要看‘人岗相适’,这次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陈浩东笑了笑,眼神里透着坦荡,“组织培养干部不容易,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让整个班子运转更高效。我这点个人情绪,早就消化完了。接下来,我会一门心思干好本职工作,在省委班子里主动配合您的工作,也会全力支持长江同志开展政府那边的工作,绝不能因为这点事影响了全省的大局。”
他端起茶杯朝徐雨萌举了举:“您放心,我这点觉悟还是有的。河东省的发展是头等大事,咱们班子团结一心,才能让各项工作推得动、落得实。”
陈浩东的回答让徐雨萌放心不小。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觉悟的!
一个人只要心里有了疙瘩,如果不解开的话,那么,在工作中绝对就会消极对抗,不但形成不了合力,反倒还会内耗。
徐雨萌看着陈浩东坦荡的神情,眼中露出真切的赞许,轻轻点了点头:“浩东同志,你能这么想,我心里特别欣慰。”
她放下手中的茶杯,语气诚恳而郑重:“说实话,在提名省长人选时,我也反复考虑过你。你的政治素养、协调能力有目共睹,这些年在省委副书记岗位上,为全省党务工作、民生保障等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
“但你刚才说的‘人岗相适’,确实是我最终下定决心的关键。而更让我佩服的是,你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更能坦然接受组织的安排,这份胸襟和觉悟,不是每个干部都能做到的。”徐雨萌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赏,“官场中,有人盯着位置争高低,有人盯着责任干实事,你显然是后者。这种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态度,才是咱们共产党人应有的境界。”
她端起茶杯:“接下来,省委这边的担子还需要你多分担。有你在,我心里踏实。相信有你和长江同志相互配合,咱们河东省的班子一定能拧成一股绳,干出更大的成绩。”
“这点请书记放心!我毕竟是受到dang教育多年的干部,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浩东书记,”徐雨萌突然话锋一转,“你对自己的进步有什么想法?”
“我?”陈浩东一愣,没想到书记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陈浩东放下茶杯,脸上露出平和的笑容:“书记,说实在的,我从没想过要刻意追求什么‘进步’。我这一辈子,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就像老话说的,我就是长城脚下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他顿了顿:“在哪个岗位上,就把哪个岗位的事干好,这是我一直记在心里的话。至于将来的安排,那是组织上需要考虑的事。我相信组织会根据工作需要和我的实际情况作出最合适的决定,无论把我放在哪里,我都会踏踏实实把活儿干到位,绝不含糊。”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眼前的工作,把省委这边的担子挑好,配合您和长江同志把河东的事情办实,这比什么都重要。”陈浩东的语气里没有丝毫虚饰,只有对组织的全然信任和对工作的专注。
“既然浩东同志这么说,那我也向你透个底.........”徐雨萌也敞开自己的心扉说道:“上次去中州的时候,几位老总也向我透了底,我在河东的工作时间恐怕不会很长,到时我走的时候,我会尽力向上级推荐你来担任这个省委书记,当然了,这消息目前对谁都不要透露!”
陈浩东又惊又喜。
没想到书记心里有这个打算!
自己还是目光短浅了。
陈浩东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一抖,眼中闪过一丝难掩的激动,但很快便沉淀为深深的郑重。他微微欠了欠身子,语气带着抑制不住的动容:“徐书记,您……您这话真是让我又惊又愧。我从没想过这些,刚才还说只想着把眼下的活儿干好,实在是……”
他顿了顿,定了定神:“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是组织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但现在,我绝不会因为这话分心。您放心,我只会比以前更用心地把省委的工作抓实,配合您把河东的基础打牢,让将来无论谁接这个班,都能顺顺当当干下去。”
“至于您的心意,我记在心里了。这份信任,比任何‘进步’都让我觉得踏实。我能做的,就是用实打实的工作回报您,回报组织——眼下先当好这块‘砖’,将来若是真有更重的担子,我也绝不会掉链子。”
他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
.........
河东省的干部还注意到了这次常委会的一个反常现象。
讨论了省长,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副省长,但却没有讨论河东省的另一个重要城市:沿海市的市委书记人选。
一般像这种情况,大概率就是上级和书记通过气,沿海市委书记的人选———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