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志满脸堆笑的回答说:“方主任,食用油事件发生后,华夏粮油储运集团公司十分重视,集团公司这边已经派出了督察组下去调查和了解情况,因为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
谢有志还没有说完,这边方向东的眉头已经皱起来了,很显然,他对谢有志的回答很不满意。
看到zong纪委的人对自己的回答不满意,谢有志脸上的笑容也挂不住了,有些尴尬的在那里搓手。
“既然集团公司的调查有难度,那就让粮油储运集团调查组的人回来,从现在开始,这个案子由我们开始接手!”
谢有志一听,整个人都懵了。
“这个..........这个不太好吧?我们已经在查了.........”
方向东冷冷地说道:“谢董事长,这不是和你商量,是通知你!”
胳膊拧不过大腿。
谢有志的反应还是很快的,马上点头:“方主任,我们华夏粮油储运集团公司全力配合........嗯,全力配合!”
..........
不少单位的人和事都经不起查。
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都是好的,一发生问题百孔千疮。
华夏粮油储运集团也是如此。
一周后,方向东结束了对华夏粮油储运集团公司的调查,其他两个组的调查也有了结果。
主要原因无非是两个:监管缺失、权钱交易。
监管缺失主要是食药监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此次华夏粮油集团公司储油罐运输过程中缺失监管,除了储油罐运输环节的监管漏洞,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缺失还体现在多个关键环节,暴露出系统性的隐患。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食品安全百孔千疮。
部分中小型食品加工厂为降低成本、掩盖原料缺陷或提升口感,长期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比如蜜饯生产中过量添加二氧化硫以延长保质期,导致产品中残留的化学物质远超国家标准,长期食用会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面包房为让面包更蓬松,违规添加含铝泡打粉,而铝元素在人体内累积可能损害神经系统。
更隐蔽的是“非法添加”问题:一些黑心商家在火锅底料中添加罂粟壳提取物增强成瘾性,在乳制品中掺入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在辣椒粉里混入工业染料“罗丹明b”增色,这些物质均属于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却因监管抽检频率不足、检测技术滞后,长期潜伏在食品供应链中。
部分食用油、豆制品生产企业使用转基因大豆、油菜籽作为原料,却未按规定在包装上清晰标注“转基因”字样,消费者知情权被剥夺。更有甚者,将转基因原料混入非转基因产品中销售,以低价抢占市场,而监管部门对原料采购台账的核查流于形式,难以追溯源头。
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监管不力。个别地区存在农户私下种植未经审批的转基因玉米、水稻的情况,这些作物未经长期安全性评估就流入市场,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但由于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田间地头的巡查频次低,往往直到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才被发现,为时已晚。
农药兽药残留问题突出。蔬菜种植户为快速除虫,违规使用剧毒农药“克百威”“氧乐果”;生猪养殖场为缩短出栏时间,超量使用抗生素,甚至添加“瘦肉精”促进瘦肉生长。尽管有农药兽药残留标准,但基层农技部门对农户的指导不足,抽检时多集中在大型种植基地,对散户、小作坊的覆盖严重不足,导致“问题农产品”通过农贸市场、小摊贩等渠道流向餐桌。
水产品养殖的“潜规则”。部分养殖户在鱼塘中过量投放化肥、激素以提高产量,导致水体污染,鱼类体内积累有害物质;海参、贝类等海产品养殖中,为预防病害大量使用呋喃唑酮等禁用药,这些药物的代谢物在人体内难以降解,可能诱发基因突变。而水产市场的快速检测设备覆盖率低,多数时候仅靠肉眼观察判断“新鲜度”,无法识别化学残留。
冷链“断链”现象普遍。生鲜肉类、乳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因冷藏车温度失控、配送时间过长等问题,导致产品在常温下暴露数小时,微生物大量繁殖。但监管部门对冷链物流的温控记录核查宽松,很多企业的温度监测数据可以人为修改,难以确保食品在全程低温环境中保存。
过期食品的“翻新”操作。一些冷库为降低损失,将过期冷冻食品重新包装、更换生产日期后再次流入市场。由于冷库存储的食品种类繁多、批次复杂,监管部门的定期检查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往往依赖企业自查,形成“监管盲区”。
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监管队伍人手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食品监管部门“不作为”、“不敢作为”,甚至一些企业同食品监管部门负责人蛇鼠一窝,同为一丘之貉,对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粮油储运方面更是触目惊心!
拿到粮油储运资质的物流方竟然是谢有志的亲戚。
物流方为了经济效益置食品安全于不顾,运输过程中不专器专用,运输柴油汽油后直接运输食用油,在物流方已是常规操作。
食用油生产企业也没有严格把关,以至于这些受到污染的食用油生堂而皇之的进入加工厂,最后流入百姓的餐桌。
经批准,李蓝天、丁伟大、谢有志接受调查........
顾涌案余波未尽。
李中华到案一周后,其父李老“突发”心脏病去世。
先后有七名jj接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