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州西部,原京都地区,如今已成为齐王封国核心,并且更改名字为齐鲁城,寓意此地归附大明,沐浴王化。
这里确实是倭国昔日最繁华、人口最稠密的区域,齐王府就坐落在原京都御所附近,规制宏大,其护卫皆是从京营中精选的悍卒,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夜色深沉,王府内一处僻静的书房中,烛火摇曳。
齐王朱常?独自坐在案后,白日里那如春风般的和煦笑容已然褪去,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深沉。
他并非不想留在繁华安宁的京师,但父皇的决定,无人可以违逆,那份天威之下的敬畏与顺从,早已深植骨髓。
既然来了,便没有回头路,只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为自己,也为后来者,踏出一条稳妥的路。
心腹太监曹如意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躬身低语:“殿下,都按您的吩咐安排妥当了。今日宴席上的赏赐和言语,各方都感念殿下的恩德。”
朱常澍微微颔首,目光落在跳跃的烛火上,缓缓道:“感念恩德……这还远远不够。如意啊,我们并非只是来此享福的。”
他抬起眼,眼神清明而冷静:“大哥去了南洋,山高水远。这倭国,如今便以本王为长。”
“后面……还有好几个弟弟,将来或许也要被分封到这海外诸岛。此地初定,看似臣服,实则暗流汹涌,李成梁、陈璘等老将固然能征善战,但终究是臣子,是外人,心思难测,那些降伏的倭国大名,更是首鼠两端,那个德川秀忠的发型,本王看着都恶心……”
“但本王若不能在此地站稳脚跟,树立起足够的威望,将这里真正经营成我大明稳固的藩屏,将来弟弟们来了,岂不是要陷入险境?”
“本王这个做兄长的,岂能让他们也提心吊胆?”
曹如意连忙道:“殿下深谋远虑,顾念兄弟之情,实乃诸位殿下之福。”
朱常?轻轻“嗯”了一声,继续道:“所以,这‘贤王’的名声,必须经营好。施恩于人,收拢民心,让无论是将士、官员,还是本地百姓,都念着本王的好,觉得本王仁厚,可依靠。”
“唯有根基稳固,方能从容应对变局,也能给后来的弟弟们,创造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他看向曹如意:“明日,以本王的名义,在王府外增设粥棚,周济城中贫苦。”
“记住,场面要做足,态度要诚恳,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大明的亲王,是心系百姓的,跟他们之前的倭主完全不一样……”
“是,殿下。奴婢明白,一定办得妥妥当当。”曹如意心领神会地应道。
安排妥当后,朱常澍轻轻挥了挥手,曹如意悄然退下。
书房内又只剩下他一人。
他靠在椅背上,轻轻揉着眉心。
扮演一个完美的“贤王”并非易事,需要时刻克制,处处用心。
但他知道,这是必要的。
在这远离父皇羽翼的海外,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手段,为自己,也为未来的弟弟们,撑起一片天。
这并非出于多么炽烈的野心,更像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种在皇家命运裹挟下,必须承担起来的担当。
窗外,本州岛的夜风依旧,但在这位年轻齐王的心中,一条以“贤德”为表、以“稳固”为里的道路,已经清晰地铺展开来。
他要让这倭地,成为大明海外藩国中的典范,成为后来弟弟们可以安心落脚的地方。
至于这其中需要多少算计,付出多少心力,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齐鲁城时,位于宏大王城主干道上的六七个粥棚前,已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粥棚搭建得结实规整,上面悬挂着“齐王府赈济”的醒目旗帜。
数百名王府仆役和护卫在曹如意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秩序,巨大的铁锅里熬煮着浓稠的米粥,热气腾腾,米香混合着些许杂粮的香气,在清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对于许多饥肠辘辘的百姓而言,这无疑是世间最诱人的味道……
齐鲁城乃至整个本州西部,虽然战事已基本平息,但多年的战乱和动荡严重破坏了生产,许多平民百姓依旧挣扎在温饱线上,能勉强不饿死已属不易,像这样能吃到官府施舍的、还算浓稠的热粥,是许久未曾有过的事情。
排队的人群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幼儿的妇人,有面黄肌瘦的半大孩子,他们眼神中带着期盼、局促,还有一丝长久以来对权贵的畏惧。
上面人换了一茬一茬,只有他们的处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都不要挤!排好队!人人都有份!”
曹如意站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小木台上,用略显尖细但努力放得温和的嗓音喊道:“奉齐王殿下令谕,体恤尔等生计艰难,自今日起,每隔五日,王府便会在此设棚施粥一次,助尔等度过难关!”
听到这话,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和低语。
他们这个时候,是能够听懂部分汉语的。
五日一次!
这对于朝不保夕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阿里嘎多……多谢,多谢殿下……” 一个老翁捧着刚刚领到、盛满热粥的破碗,双手颤抖,浑浊的老眼望着王府的方向,嘴里用生硬的汉语混杂着倭语不住地道谢。
旁边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一边小心地吹凉粥喂给孩子,一边对身旁的人感叹:“这位大明来的亲王殿下,真是菩萨心肠啊!比我们以前的那些……那些大人,要好太多了。”
“应该是吧……如果能一直有这样的粥喝,做谁的百姓都好……”
人群中议论纷纷,最初的畏惧渐渐被感激和好奇取代。
他们看着那热气腾腾的粥棚,看着那些虽然严肃但并不凶恶的王府侍卫,再对比记忆中那些横征暴敛、视人命如草芥的旧主,心中那杆天平,开始不由自主地倾斜……
也让这里的百姓们,清楚,大明带来的不是只有刀兵和征服,更有秩序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