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衎闻言大喜,当即拱手躬身谢恩。
他心里面很清楚。
只要把纳入版图的土澳大陆经营好。
他宇文衎定然能在华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是青史留名,传扬万代亦不为过!
“对了,无畏,从华夏商行调派一支船队给郢王。”
“另外,从倭奴百姓中,挑两万小娘子一同迁往南瞻部洲道。”
“喏!”
拍了拍宇文衎的胳膊。
宇文衍扭头对着苏威又交代了一句。
既然做出了决定。
他就希望郢王能在土澳大陆尽快打开局面。
将华夏文明的烙印深深镌刻在那片土地上。
一众中枢大佬就南瞻部洲道的开发治理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明确远景目标。
小朝会结束后。
众臣拜别,下去安排相关事宜。
刘焯,宇文衎,宇文术三人没离开。
他们还有事情要和皇帝商议。
“小言,通知报业司,将此事于下期邸报刊登,详细报道!”
大周朝廷又在海外增加一道之地。
这种事情必须得大书特书,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
史官也会据实记史。
向天下诸国宣示主权,为后世子孙留下史料实证。
墨言出殿安排通传事宜。
宇文衍示意三人入座。
“陛下,此次出海航行,六分仪得到充分的验证,真的是太好用了。”
“是啊,皇兄。”
“我和三郎跟着刘大人操作过几次后便学会了。”
“其他观星领航员也能轻易上手,独立完成。”
刘焯此次出海,主要目的就是试验六分仪。
“实用便好。”
“过洋牵星术乃是远洋航行的眼睛。”
“六分仪不论是精度还是效率都比牵星板要先进许多。”
“以后,天涯海角,苍冥汪洋,我华夏巨舰何处去不得?”
宇文衍尽管知道六分仪肯定行。
也深知此物对于远洋航行的重大意义。
但内心还是激动不已。
可以说。
有了远洋航行能力的船舰,和精湛的海上观星定位导航术。
他宇文衍能将航海时代提前千余年。
而且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没有任何对手的海洋霸主。
“全托陛下奇思妙想,得有此神物诞生。”
“通过实践检验,发现了数处可以改进的地方。”
“此次回京,天文地理馆将对六分仪进行完善升级。”
刘焯说话间。
眸眼中满是对天子的崇敬之色。
“很好!”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发扬这种求索精神,天文、地理、航海诸事都将不断推陈出新,蓬勃发展。”
宇文衍对于历史上这位名声不显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满意得很。
不但才高八斗,精通经史。
还有一份对学术、事业的狂热之心。
这几年来。
他将天文,算术,机械等与航海相结合。
通过亲自出海试航,总结出一套极其宝贵的航海经验。
完成着作《士元航海图志》。
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航海家。
“陛下圣言,定当铭记于心。”
“改进六分仪后,臣请再次出海。”
得到天子的肯定和鼓励,刘焯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当即开口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士元已经有计划了?”
宇文衍也不觉得意外。
刘焯全身心投入航海一途,怎么可能停得下来!
“回禀陛下,臣想进行一次环球航行!!”
刘焯说着。
从怀里取出一本经折装册子。
“环球航行?”
宇文衍闻言也是眸光一亮。
以前和刘焯讲述立足之地乃是一个球体,海洋是相通的。
他就问过这个问题,得到肯定的答复。
或许,正是从那一刻起。
内心就萌生了有朝一日要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的念头。
接过册子,展开。
正是一份详细的环球航行计划。
“环球航行,相较下南洋,十倍凶险不止,你可得想好喽!”
对于环球航行,宇文衍是支持的。
尽管危险重重,但这种开创之举理应记在华夏史书之上。
“陛下,臣不怕!”
刘焯一脸坚毅,斩钉截铁地说道。
一旁的莱王宇文术也是两眼放光,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
“三郎,你也想去?”
宇文衍嘴上问着,露出几分犹豫之色。
环球航行确实凶险异常。
哪怕一半航程都是沿着海岸线海域航行。
但横跨大西洋和沧冥宗(太平洋)的不确定性太高。
谁也不知道在茫茫大海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极端境况!
“臣弟想去,请皇兄成全!”
宇文术也是语气坚定,豪气满满!
声音中还夹带几许兴奋。
“也罢!”
“此举若成,定然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朕允了!”
“太好了。”
“谢陛下成全!”
刘焯和宇文术闻言大喜。
就连一旁的宇文衎都是一脸神往。
本来。
若是宇文衍不设南瞻部洲道的话,他也肯定会去的。
看到皇兄如此看重那里。
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为皇兄,为大周,为华夏守好土澳大陆。
宇文衍点头,随即对两人嘱咐了一番。
当初,小型宝船下海试航。
宇文衍把灵魂记忆中的后世航线在海图上详细标注。
走正确的,相对安全的航路。
把横跨大西洋和沧冥宗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从火器营给船队调拨燧发枪百支,震天雷五千枚。”
“沿途若是有不开眼的海盗,或是不知死活蛮夷,给朕狠狠揍他丫的!”
“谢陛下!”
“我等记下来。”
刘焯,宇文术拱手谢恩。
“另外,南、北东洲,极有可能生活着华夏殷墟先人之裔。”
“船队抵达后,你们好好探查清楚。”
宇文衍话刚说完,三人脑子顿时短路了。
万里之遥的东洲有华夏遗民?
若不是此话出自当朝天子之口。
他们会认为那就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可能之事。
“陛下,真有此事?”
“是啊,皇兄,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刘焯和宇文术还是没忍住,开口说道。
“朕不是说有可能嘛。”
“眼见为实,是不是真的,你们探查后不就证实了么!”
“弘文馆正在整理上古神书《山海经》,其中‘海外东经’卷描绘的或许就是东洲的地理风貌。”
宇文衍这么一说,三人更是张大了嘴巴。
真要如此。
那岂不是说,华夏先人的足迹早在远古时期便已经踏足东洲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