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记载,李岩中举的年纪也不大,算是年纪轻轻;还有记载表示是,他“有文武才”,文武双全。总之,根据这些有关李岩的记载,他就是一个出色的人才。同时,他性情豪爽,时常周济穷苦百姓,又喜欢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如果说他文武双全的描述属于对他的才能的肯定,那么后面对他性格的描述,就非常接近于一个典型的侠气的形象……所以,如果李岩真的存在,那么他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而如果他并不存在,那么这就是后来人专门根据侠气侠士来构建的一个人物。】
【那么,拥有这样的才能、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家庭背景的李岩,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样的呢?】
【答案是,均田。——没错,这样的出身背景以及才能性格的李岩,他主张均田。当然,这个主张其实和他的才能以及性格并不冲突,但是看起来其实和他的家庭背景是有些冲突的。不过并没有记载李岩所主张的“均田”到底是什么样的“均田”,具体的政策和实施方面究竟如何……所以,我们也不对他的这个主张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但总之,有这样的政治主张的李岩,那是肯定和明朝朝廷不能是一路人,因此,按照相关记载,在李自成抵达河南的时候,李岩选择了参加起义军,和李自成见面。】
“不论李岩的存在是真是假,这个时候有不算很少的读书人愿意投奔李自成、并且给李自成出谋划策,肯定是真的。”李世民其实不怎么在意李岩此人的真假,他更关心李岩这个人物给李自成这一路起义军带来的影响。
如果李岩为真,那自不必说,就是这种有才能的人也开始愿意投奔起义军首领,为起义军出谋划策,辅佐李自成这样的原本在很多读书人眼中的反贼去争夺天下。
这就是说明,在这个时候,明朝朝廷的威望在一部分读书人眼里面,已经下降了不知道多少了。
或者说,明朝朝廷在这些人眼里面还剩下多少威望,都已经不太好说。
肯定还不至于已经一丁点威望不剩,就算是隋朝杨广搞成那个鬼样子,也还是有人觉得隋朝才是正统,大唐乃是反贼呢。
而如果李岩并不存在在,这个人物是后来人编造出来的,那也无妨——人物可以编造,但是这个人物做出来的很多事情却未必是编造,多半是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转移到这个人身上。
比如,李岩这个人物辅佐李自成,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正确建议,让李自成的威望提高。如果李岩这个人物是编造的,那这些事情却不会是编造的,而应该是李自成军中的其他谋士向李自成提出建议,辅佐李自成。
而这样,同样能够证明,在当时有一定的有真正才能的读书人开始投奔李自成,,不再把李自成视作是一个“反贼”,而愿意为他效力,把他看作是一个正经的争霸天下的主君。
总之,不论是李岩存在或者不存在,他都能证明当时李自成及其所部在一部分读书人心目中的形象转变,以及明朝朝廷的声望衰退。
而这对于明朝朝廷而言,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对于李自成而言,那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当然,走到这一步,李自成也绝对不能算是高枕无忧、胜券在握了——不是指军事方面的,而是指声望正统人心方面……虽然现在有不少读书人认可了他,接下来认可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想要真正稳住天下人心,那还有的麻烦。
李自成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也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还不能意识到自己需要对那些读书人、地主等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给不出筹码和手段……那他一定不可能坐稳江山。
-
“均田还能是什么均田,不就是把田地都平均分下来给咱们吗?”很多百姓并不在乎李岩此人是真是假,他们最关心的只有土地以及赋税问题。
而正巧,这里面还真的涉及到了土地乃至赋税——李岩的政治主张,是均田。
均田,这大家能听明白,就是平均分地嘛!这是好事儿!绝对的好事儿!
北魏到唐朝中期,大家还推行均田制,虽然各种问题也不少,但是百姓们还是觉得这个制度很不错的,因此,这些时间的百姓们对均田颇为赞赏;在这个时间段之前或者之后的百姓们,也从“历代”以及故事中看到听到过这个制度,因此同样不算陌生,也觉得这个制度很不错。
所以,他们对于这上面隐隐约约的对“均田”这个政治主张的保留态度感到疑惑和不解。
“均田肯定不算错,但是怎么推行均田,均田到底要个什么条件,那可就不好说了……”一些年纪大的人倒是对此比较理解,纷纷出言。
“其实你们也不用怎么想,这件事情很简单,就像是那些官员们,有一些政策说起来好像是对咱们不错的,但是等轮到这些官员手上的时候,他们再往下推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就完全不是对咱们有好处的了。这个均田也一样啊!”
“是啊,而且你李叔说的还是本来这个政策制定还是没有包藏坏心,要是从最开始制定的时候,就打算只要个名头上好听,实际上完全不一样的话……”
这些老人们纷纷摇头。
均田,单纯说这件事情的话当然没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个均田到底要怎么推行——他们其实也不觉得李岩心里面有什么其他算盘,李岩肯定是想要让大家都能有自己的地的!要不然,他参加什么李自成的队伍?
但是只说这个对“均田”的保留态度,却没有问题。毕竟,均田只是个说法而已,这上面说的,一个政治主张,就两个字,能看出来什么?
要说到底是好是坏,怎么也得等到具体的条件什么的都说出来了才行。
【顺带一提,明朝的土地政策呢,虽然理论上是有抑制兼并的,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抑制兼并。或者说,明朝的土地政策就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明面上要抑制兼并,但是实际上却在纵容甚至鼓励兼并。】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看一个人一个事儿,要看具体是怎么做的,而不是怎么说的。】
【明朝确实有抑制兼并的规定,比如朱元璋的“富者不得兼并”,比如藩王不能私自置买田地、违者严惩等等。但是问题在于,实际上呢?实际上的情况我们都看到了。】
【什么不得兼并,什么不能私自置买田地,都是屁话,都是糊弄人吓唬人的!】
【藩王们有哪一个没有私自占有更多土地?富者哪一户没有扩大自己名下的土地面积?朝廷又做什么了吗?】
【所以,实际上呢,某种程度上,明朝是可以被视作是不抑兼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