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呵呵”
龙座上的朱皇帝,脑门青筋直跳,目光冷冽,呵呵冷笑,死死盯着程大炮和扶纲,火冒三丈啊。
“程尚书”
“扶侍郎”
“好一个冤枉啊”
“朝廷上下,南迁以来,勋贵几百人”
“怎么?你们就是如此草率,审核废黜名单?”
“还有闲情,把责任推卸给侍从室,司礼监”
“呵呵”
“你们是想累死朕啊,事必躬亲,事事过问,对吧?”
没错的,今天的朱皇帝,是不会留面子给礼部的。
他妈的,南明四个皇帝,册封的勋贵,都有四五百人,混乱不堪。
真实的情况,就是很多功勋爵位,朱皇帝都没有听说过,朝廷里面也是找不到人。
是的,就是如此,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屡战屡败,一路南逃西逃,都跑到边境线了。
期间,有无数的文臣武将,阵亡的,投降的,隐匿的,失踪的,查无此人的,乱七八糟。
强势的朱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大朝会,就干掉了两百多爵位,拿掉了一半以上。
当然了,那些罢黜的名单,肯定要交给礼部审核啊,总不能朱皇帝,一个个去认领吧。
“咚咚咚”
骤然听到朱皇帝,如此不客气的质问,都说到了死字。
两个头铁娃,程大炮和扶纲,脸色都变绿了,二话不说,磕头不止,口中高呼着:
“陛下息怒”
“老臣死罪”
“陛下宽恕”
“老臣罪该万死、、”
、、、
这两个老狐狸,肝胆俱裂啊,不敢再狡辩了,唯有玩命磕头。
但是,还是一句话,磕头是没问题,死罪也没问题,就是不认罪。
没错的,当初看到名单的时候,他们两个老狐狸,就发现了问题,但选择不开口。
反正,渭源侯和新化伯,都是夔东的军阀武夫,免了就免了吧。
是的,他们这些大明的正统文臣,当初就不同意收编忠贞营,纳李氏嫡女入宫。
只是,面对强势的朱皇帝,他们有苦难言而已,扛不住朱皇帝的霸道专横。
更何况,开放科举,选拔官员,霸道蛮横的朱皇帝,也是一拖再拖,毫无诚意啊。
反正,大朝会废黜的名单,是朱皇帝的侍从室拟定的,出了大问题,也是侍从室的问题。
“呵呵”
“好好好,好的很”
“都是死罪,该死该杀啊”
看着两个铁头娃,死不松口,玩命磕头,朱皇帝脸黑如炭,嘿嘿冷笑,喃喃自语。
心中暗道,既然那么喜欢磕头,那就继续磕头吧,跟刚才的袁宗第一样,磕出血再说。
没错的,这两个头铁娃,死不认错认罪,朱皇帝是没办法的,也不能擅自定罪。
更何况,朱皇帝也无心处理他们两个,毕竟他们干的还不错,人才难得。
毕竟,出了反叛大事件,朱皇帝也是责任人,自己也有错,太急躁了,扯到蛋蛋了。
半响后,撇下两个头铁娃的朱皇帝,才抬起头,看着礼部的最后一个重臣,带着不满的语气,开口继续质问:
“刘侍郎”
“该你了,别端着了”
是的,回师几个月,朱皇帝发现了一个问题,很不寻常的东西。
这个礼部,尚书程大炮,左侍郎扶纲,总是这两个大佬,站出来说话。
右侍郎刘高宜,有点不合群,或是不自信,也许是别的原因,很少主动发言,不够积极主动啊。
要知道,这个刘高宜,是第一批进入岷王府的文臣,是从龙功臣呐。
当初,在永昌府的时候,刚刚监国大明的朱雍槺,无人可用,越级提拔刘高宜啊。
这个时候,礼部的两个大佬,死不松口,死不承认。
强势霸道的朱皇帝,就希望这个刘高宜,潜邸之臣,能够站出来,说一些该说的话。
“咚咚咚、、”
听到点名的刘高宜,脸色淡定,好似早有准备了。
二话不说,从容不迫的站出来,跪地磕头,目光坚毅,眼眸坦诚的看着朱皇帝,口中高呼:
“皇恩浩荡”
“陛下圣明”
“微臣有罪,该死该罚”
“微臣身为礼部右侍郎,审核不严,监管不力,有负圣恩”
“微臣愚钝,微臣才疏学浅,不通政事,德不配位,不足以堪此大任”
“微臣愿请辞,礼部右侍郎之职,望陛下恩准、、”
说罢,这个礼部右侍郎,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摘下自己的官帽子,放在身旁,整齐的摆放好。
然后,再一本正经的跪下去,继续磕头,认罪认罚加辞职,态度无比的端正。
没错的,这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刘高宜,很干脆,辞官一点都不含糊。
是的,他是看出来了,老狐狸程大炮和扶纲,就是铁头娃,死不认错,甚至是推脱责任。
但是,刘高宜不能这么做,肯定要认罪认罚,毕竟他也是礼部右侍郎。
如今,废黜两个带兵的勋贵大将,礼部的罪责不小,无论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
这个时候,刘高宜身为潜邸旧臣,肯定要站在朱皇帝这一边,不能让程源他们得逞。
“啊”
不待上面的朱皇帝,周围的群臣们,反应过来。
宗室之首,一直沉默寡言的朱企鋘,惊爆惊呼,猛的站出来,黑着脸指着刘高宜,大声呵斥道:
“混账东西”
“子卿啊,万万不可”
“你这是瞎胡闹,何至于此”
“兹事体大,成何体统,有辱斯文”
“你是大明的重臣,正三品的朝廷大员,岂能如此草率”
“快快快,捡起来,戴好你的官帽子,给陛下请罪、、、”
说着说着,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叔公,眼神越是急切,恨不得亲自跑过来,给刘高宜戴高帽子。
太惊悚了,身为旧上司,又是工部尚书的朱企鋘,事前一点消息都没听说过啊。
是的,不久以前,他是听到过刘高宜的抱怨,说程大炮和扶纲,把持住礼部,别人很难插手。
但是,想不到啊,今天的刘高宜,竟然如此硬刚,直接辞职不干了。
这可把老辣的朱企鋘,急坏了,气急败坏啊。
看的出来,朱企鋘一把年纪了,头发须白,估计也干不了几年。
这个刘高宜,可是朱企鋘的心腹之一啊,甚至未来的接班人,一旦不干了,朱企鋘就得气吐血。
另外一个心腹,就是罗子明,正在永昌府,任职知府,有点远了啊。
要知道,现在的中华王朝,地盘越来越大,人才越来越多。
六部是最重要的职权部门,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少人眼红着,死死盯着呢。
刘高宜,好不容易进入了六部,做了右侍郎,再熬个十年,说不定就是部堂大人了。
“嘶嘶嘶、、”
此时此刻,大殿里,终于也有了明显的骚动。
一个个重臣大将,屏住呼吸,倒吸冷气,瞪着牛眼子,想看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没错的,现在是大明中华王朝,国势已经非常不错了,且还在快速上升期。
如今的朝廷六部,可不是朱由榔时期的六部,不值钱的朝廷重臣。
可以预计,这个关键时刻,一旦离开了六部,要想再回来,那就是比登天还难了。
当然了,最惊恐的两人,就是礼部的两个大佬,程大炮和扶纲,正跪在中央,都忘记了磕头。
两个老狐狸,相互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脸上,发现了惊恐惊诧,脸色奇差无比。
没错的,他们做了啥事,自己是最清楚的,很默契的,联手打压刘高宜,把礼部搞成了二人转。
太明显了,他们两个人,是轮流坐庄啊,都做过尚书和左侍郎,调换了好几次呢,都有一大堆心腹。
“咚咚咚”
可惜,铁了心要辞职的刘高宜,对老叔公的劝解,周围的嘈杂声,充耳不闻,卯着劲,继续有力磕头。
没错,这一次的辞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啊,并非是心血来潮。
“哎”
看着礼部的第三个铁头娃,右侍郎刘高宜,玩命磕头,铁了心要辞官。
龙座上的朱皇帝,也被惊动了,挺直腰杆子,死死盯了一会,突然深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刘侍郎”
“在永昌的时候,你就跟着朕”
“那时候的岷王府,要啥没啥,穷的光屁啰嗦”
“是你们几个,日夜操劳,劳心劳力,筹备勇卫营,筹措粮饷兵械,功不可没啊”
“哎”
“时间过的真快啊,一晃就一年多了”
“别磕了,起来吧,戴好官帽子,好好站回去”
“今晚的一切,朕可以,当着什么都没发生过的”
说完后,了无生趣的朱皇帝,摆了摆手,示意这个大功臣,赶紧站起来,别玩这个了。
是的,如今的朝廷格局,已经够复杂了。
这要是,再跑了刘高宜,以后就更难搞了,尤其是这帮西南帮,要一手遮天啊。
到时候,就得逼迫朱皇帝,为了朝廷的平衡,动手动刀子,修理这帮人了。
前段时间,科举选官的事情,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这帮西南帮,在朱皇帝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的,站出来逼迫皇帝,太强势霸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