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现代时空。

“那明英宗朱祁镇呢?”

曾宇这时候好奇的问道。

他在之前网上有看过为明英宗朱祁镇翻案的,认为土木堡之变是文臣的阴谋。

“你是想说土木堡之变吧?”

冯建笑呵呵的说道。

“不错,就是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去看,可以说是阴谋。”

“但如果从政斗的角度去看,任何一方都逃不开责任。”

“皇帝、文臣、军方。没有任何一方能逃避开责任!”

“如果说以阴谋论的角度去看,认为文臣的阴谋,但文臣也死了很多啊。”

“因为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所以现在有记载的,是死了六十六位大臣。”

“这六十六位大臣中,兵部尚书邝埜死了,户部尚书王佐死了,侍郎丁铭、王永和死了,内阁成员曹鼎、张益也死了。”

“太常寺少卿也死了几位。太仆寺少卿也同样死了几位。”

“最后,中书舍人死了三位,监察御史死了八位!”

“除了这些官职比较大的,还有一些官职小的员外郎等等,就不仔细说了。”

“如果说是文臣的阴谋,文臣可是死了近乎一半多的数量,这还能是文臣的阴谋吗?”

冯建看着曾宇,问出了这么个问题。

要从阴谋论去考虑,说的通,但整个土木堡之变,又不是死的都是军方的人。

死去的一半多有官职的,都是文臣,这还能说是文臣的阴谋么?

“那好,如果说是文臣的阴谋,并且这个阴谋还是葬送军事集团的人。”

“那最后文臣得到了什么好处?”

“权力?朱祁镇没有一点的阻拦,重新上位,并且还一道圣旨诛杀了于谦。”

“他们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么?”

“如果真的要从阴谋论的角度去思考,不应该说是文臣的阴谋,应该说是江南文臣的阴谋。”

“不然的话,这些死去的文臣是说不清的!”

“你不能只看着死去了大量的勋贵,就说是文臣的阴谋,不然的话,那些文臣就白死了?”

这么一听,曾宇觉得颇有道理。

如果真要说是文臣的阴谋,那么多在土木堡之变死去的文臣是说不清的。

“所以,要真从阴谋论的角度去思考,只能说是江南文臣的阴谋。”

“他们为也先递送了情报,然后一同把武将和北方的文臣集团全部葬送。”

“但在土木堡之变中,武将能逃避开责任吗?”

“逃避不开的!”

“之前我们说过,不能把古代封建时期的军队想的太好,也不要带有现代我们国内军队的滤镜。”

“认为军队都是什么对内的好好先生。”

随后,冯建开始讲起了那个时候明朝军方的一些事情。

“从明初开始,洪武皇帝朱元璋设立了卫所制度。”

“之后的朱棣一直没有改变卫所制度,任由卫所制度留了下来。”

“我们学过历史,知道卫所制度在洪武的中期就已经开始糜烂。”

“卫所军官中饱私囊,士兵沦为他们的“农夫”,说得好听点是农夫,说的不好听,其实就是奴隶。”

“而且,因为卫所制度的存在,还是不能逃跑的奴隶。”

“所以,明朝从很早开始,边防实力就已经开始逐渐的减弱。”

“永乐朝的时候北方还好一点,因为北方是朱棣的大本营,并且在永乐朝还时常在打仗,所以糜烂的很少。”

“但永乐朝结束了之后,朱高炽和朱瞻基开始停止战争,并且战略收缩呢?”

“那自然而然,北方的边军糜烂速度开始加快。”

“那除了边军,你们觉得,那些武勋就是圣人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也别说谁,所以边军的糜烂,武勋同样要负有很大的责任。”

话落,冯建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给了众人一些思考的时间后,才又慢慢的说道:

“我们再说也先最开始的入侵。”

“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入侵。”

“猫儿庄之战,也先攻大同,明朝大同右参将吴浩于猫儿庄(今山西阳高县北一带)迎战瓦剌,迅即兵败战死。”

“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四员将领各率兵一万赴阳和(今山西阳高西北)防御。”

“紧接着,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左参将石亨等率明军与瓦剌战于阳和。”

“史书从这开始记载,由于太监郭敬的作祟,致使明军大败,全军覆灭。”

“随后,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出征的事情了。”

“史书记载,大同的军报传到了京城,王振与英宗于震惊之余居然热血沸腾,以为“以大明的天威和天子的感召,定能顷刻之间将也先击败”,于是拿定了御驾亲征的主意。”

“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率百官竭力劝阻,明英宗朱祁镇不听,终于七月十六日,率大军仓促出发。”

“十七日到达了龙虎台,但由于组织不当,士兵们又未经过战阵,夜间宿营时,出现了不应有的混乱。”

“大概是巡夜士兵弄出了异样声响,结果睡梦中的一部分官军以为敌军来袭惊慌而起,乱作一团,差点炸营。误会很快澄清,但是一场虚惊无疑给出征带来了不详的征兆。”

说到这里,冯建忽然停下了,随后面色逐渐严肃了起来,看着众人说道:

“大同的军报传到了京城,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

“但这大同的军报,是第一次猫儿庄之战的军报,还是阳和之战的军报?”

“史书从这开始春秋笔法,不说清楚了!”

听到这,众人的情绪一下子都被调动了起来,眼神紧盯着冯建。

“随后,史书记载,百官劝谏英宗,但英宗不听,在不知瓦剌军队主力方向的情况下,诏令迅速集结军队,两日内出兵讨伐也先。”

“也就是说,不是现在网上盛传的什么五六日集结军队,史书记载的是两日!”

“但又不把大同的军报说清楚,到底是猫儿庄之战,还是阳和之战?”

“只是给了一个暗示,七月十一日猫儿庄之战,七月十五日阳和之战。”

“这中间还有两日是朱祁镇集结军队,并且军队还是七月十六日出发。”

“这就是一种思绪的引导,让你自己以为是猫儿庄之战。”

“但如果真是猫儿庄之战军报的话,大同总督宋瑛等人,为何要出城应战?”

“史书说是太监郭敬作祟。”

“但到底作了什么祟?史书还是不说清楚,就只是说了作祟。”

“猫儿庄之战失败,很正常,因为猫儿庄没有什么防守的建筑。”

“但阳和是不一样的,阳和严格的来说,是被称为阳和口。”

“这个口字,就很能说明问题的所在了,但为何大同的总督宋瑛等人会出关迎战呢?并且还只是率领了一万人。”

“如果是太监郭敬的原因,那好,这个锅就在郭敬的头上,但如果不是呢?”

“如果是大同的总督宋瑛执意要出出关迎战呢?”

“可能有人会说怎么可能?宋瑛有这么蠢吗?”

那个时候的明军,还真的有些事情说不好!

冯建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史书关于土木堡之变之前的记载,随后又在脑海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说道:

“正统十年十一月,明英宗朱祁镇接到报告说来朝贡的瓦剌使臣随行物品中携带了大量盔甲兵器弓箭铳炮,经过调查发现是大同、宣府等地走私商出售。”

“鉴于此时明朝还在严格管控火器制造技术于两京,能合法制造火器的边地卫所少之又少,显然走私商跟明军脱不了关系。”

“于是朱祁镇给当时大同总兵武进伯朱冕和宣府总兵等将官下了一道敕令,让他们今后严厉打击走私行为,若再有发生严惩不贷。”

“正统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明朝宥镇守山西太监郭敬罪,初敬部下军王兴欲以盔甲易外夷马,被军赵真白其事。”

“正统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明英宗谕石亨:“朝廷简命内外重臣共守边境,今尔闻有声息,领军出廵总兵镇守官武进伯朱冕、太监郭敬既不肯奏又嗔怒尔,其曲昭然在彼,已遣勑切责之。”

“正统十四年,太监郭敬私遗胡寇兵器,则潜为蒙蔽。”

说完这些,冯建饶有兴致的看着众人说道:

“太监郭敬一个人就能走私火器?”

“明军的问题很大,非常大!”

“如果真要以阴谋论的角度去思考,我觉得不是什么文臣的阴谋,是武勋的阴谋。”

“走私火器这种事,要说只是边军的行为?那我是不信的。”

“朝中有没有参与这件事的?你们以现代的大走私商角度去思考,觉得有没有朝中大官的参与?”

“所以土木堡之变,有没有可能,是武勋给的朱祁镇一个惊喜?”

“因为查走私的事情,所以武勋干脆就给了朱祁镇一个天大的惊喜?”

“正统十年开始查走私,正统十三年朱祁镇斥责石亨,随后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发生。”

“要从阴谋论的角度去看,那武勋也是有可能的。”

武勋?众人惊愕的看着冯建,没想到武勋的问题这么大?

“所以,不要以现代的军队滤镜去看那时候的军队和武勋,问题很大的!”

“话又说回来,这个石亨是谁?”

“可能有反应过来的,知道这个石亨,就是和张辄、曹吉祥等人参与夺门之变的一个武将。”

“但除了这个之外,石亨之前的事,你们知道吗?”

“石亨最早是继承其伯父职务,任宽河卫指挥佥事。”

“1436年,石亨升为都指挥佥事。不久,任参将,辅助武进伯朱冕守大同。”

“1441年,石亨上奏章,建议朝廷发给耕牛种子,让军队开垦边塞土地以增加军粮。”

“次年,又奏请朝廷,建议在大同西路边境修筑堡垒,囤积粮草,均得到英宗采纳。”

“此后,石亨在红城、延安、金山等地,多次击败瓦刺军,以功先后升迁都指挥使、都督佥事。”

“为给朝廷广泛搜罗人才,石亨请求仿效汉唐制度,除保举以外,还要设立军谋宏远、智识绝伦等科,对拟将任用的贤士先要述职自陈,再行试用,最后方可任职。”

“1449年,从于谦守京师,击退瓦刺军,封镇朔大将军。”

“之后就是参与夺门之变,然后1460年,以叛逆罪死于狱中。”

“从这去看,石亨是不是一个人才?”

“在也先进攻大同的时候,他和总督宋瑛等人一起大战于阳和口,最后就他一人跑了回来。”

“降官募兵,立功赎罪。经尚书于谦推荐,掌管五军大营,晋升为右都督。”

这么一个人,竟然是参与夺门之变的武将。

众人皆是挠了挠头。

“随后,我们再说到最开始的那段记载,大同军报到了京师。”

“如果这军报是阳和口的军报,也就是七月十五日之后的军报,那七月十六日朱祁镇御驾亲征,问题就很大了。”

“如果真按史书的猜想,那就只能是猫儿庄之战的大同军报。”

“但说真的,朱祁镇收到了军报,决定御驾亲征,这件事只能是阳和之战的军报。”

“不然的话,大同总督宋瑛已经把也先打退了呢?朱祁镇还御驾亲征什么?”

“所以只有阳和之战失败,死了太多的人,军报到了朝中,已经开始商量派人去击退也先,朱祁镇才有可能御驾亲征!”

“但遗憾的是,史书并没有说清楚是什么军报,只是暗示说是猫儿庄之战。”

“随后史书又开始加入个人主观的臆测。”

“什么臆测?大概是巡夜士兵弄出了异样声响...误会很快澄清...一场虚惊无疑给出征带来了不详的征兆...”

“这不是个人主观的臆测是什么?”

“所以,综合来说,从时间点,行为,还有史书的春秋笔法来看,土木堡的问题确实是很大,非常大。”

“武勋有可能,文臣也有可能。”

“但说了这么多,其实都只是后世的猜测罢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也不知道。”

“可有一个问题很显着,你们其实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人也都没有发现。”

“为何朱祁镇御驾亲征,会有这么多的文臣跟随?!”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一下子愣住,随后惊愕的面面相觑。

......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不让江山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寻唐问宋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玄幻长生:从质子到无敌至尊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