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讨伐益州不仅要走过数千里的险山恶水,稍有不慎,比如说被成都刘备提前发现了这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进入益州的振汉军便会万劫不复,根本没有退回江南的可能。
但这是桓佑提出的计谋,法正当然不会出口质疑。
当然,也不能赞同。
所以起身致礼,却不说赞同与反对,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可他不质疑,不等于别人不质疑。
每次桓佑向孙策献策,孙策都不敢马上答应,而是私下找周瑜、鲁肃商议一番,完全搞清楚桓佑之策的根本后,才会接受并开始执行。
也好在孙策身边有周瑜、鲁肃这两个东汉末年的顶级智者,否则孙策真可能连桓佑所献策略都可能听不懂。
如果桓佑真的和青州成公子一样,只想兴盛大汉,却没有自己坐上龙椅的想法,那孙策绝对会对桓佑言听计从,甚至把桓佑给供起来。
如果要是桓佑有什么想法……
这事儿孙策、鲁肃、周瑜三人商议过不止一次。
他们的美好愿望是:仙人弟子怎么会和自己这些凡俗之人争呢?
可桓佑不争,不等于桓氏不争。
所以,他们每次商讨的结论都是:只要桓佑愿意给孙策出谋划策,愿意让江南变得更富更强。除了兵权,什么都可以给桓氏,
鲁肃到底已经年过三十,比周瑜、孙策沉稳多了。
他尽管开口赞为妙计,可质疑还是有的。
“子麒,走武陵蛮道,不仅道路难行,期间有一段还需要大量纤夫拉船上行。
“关键是武陵蛮族会骚扰大军。一旦大军与武陵蛮开战,想隐藏此路实兵,恐怕不易。”
听到鲁肃的疑问,桓佑笑了,刚想开口回答,谁知法正先开口了。
“纤夫及隐匿行踪之事,倒是不用过虑。”法正看着大家说道。
“哦?”孙策看向法正。
“只是溯沅水而上的那一段需要纤夫,秋收后征辟徭役很是方便,一月后纤夫便可返回江南。
“这些年来,几乎无人走武陵蛮道。毕竟武陵蛮道不仅有武陵蛮的拦路骚扰,其道路也险阻异常,不适于大军通过。
“关键是经过武陵蛮所在地区后,便是无人烟的区域。便是有人看到了大军行进,只要对他们友好一些,他们也不会想到通报官府,再急报成都。”
法正的意思很明确,武陵蛮道已太久没人走了,大军通过,一路上也只是能遇到一些武陵蛮。
只要对他们友好一些,他们才不会没事找事,派人去通知成都。
鲁肃马上对法正致礼,表示他赞同法正所说。
桓佑也笑道:
“子敬主簿勿忧。如今江南天下首富,武陵蛮穷困不堪。只要给沿途武陵蛮一些好处,他们不仅不会骚扰大军,还会给大家开道、引路和掩饰行迹。
“若主公采取吾之策,吾便自请为使,前去游说武陵蛮。”
“不行。”孙策把脸一板。“刚刚及冠,哪里用汝犯险?”
“主公差矣。吾之去只有好处,何险之有?说服武陵蛮事小,探查道路事大。
“取益州后,若要让江南与益州通行更加便利,便是需要交好、收服武陵蛮的各族精夫。
“探查道路及交好武陵蛮精夫,才是我自请为使的真正目的。”
武陵蛮各族的首领称为“精夫”。
武陵蛮由五溪蛮、廪君蛮为主,包含濮、苗、僚、澧中蛮、溇中蛮等成分,后来慢慢演化为苗族、瑶族、土家族等,即新中国成立时湘西、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
正史中,助刘备打夷陵之战的沙摩柯,便是五溪蛮的精夫,亦是后世土家族的英雄人物(见《土家族简史》)。
听桓佑如此说,才知道桓佑所虑有多么深远。
毕竟,走武陵蛮道入益州,比走夜郎道再转綦江道,近了几百里。
而且,夜郎道主要是陆路,而武陵蛮道的前半程,则是以水路为主。
如果收取了益州,打通益州与江南的水路,可就极其重要了。
比如说,用武陵蛮道把益州的粮、铁运往江南,水路当然要比陆路成本低得多。
孙策、周瑜、鲁肃、法正都极为叹服桓佑的深谋远虑。
“子麒,吾之子房也!”孙策满眼都是对桓佑的赞赏。
大家吹捧了一阵后,鲁肃又提一问。
“子麒,吾江南虽未与益州刘备结盟,却一直交好。突如其来攻取益州,恐天下人耻笑。”
桓佑再次微微一笑。
“自入春以来,刘备便任简雍为牂牁郡太守。简雍甫一就任,仅用数日,便断绝了益州售往江南的粮食、菜油、布帛、铁矿石等贸易,如何说‘一直交好’?
“益州不义在先,出兵益州正当时也!”
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孙策接到贸易通道断绝的消息后,以为江南的商队得罪了益州。他还和鲁肃商量着,派使者再次入蜀,哪怕付出一些利益,也要重开通道。
否则,哪怕现在江南存储有足够的粮草,但铁矿石依旧短缺。
而铁矿石最大的来源便是益州。
如今听桓佑如此一说,才发现,此坏事竟然能变成好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围歼兴汉军于僰溪口死地,速取益州,再开通武陵蛮道,铁矿石岂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何况整个益州还有数百万人口呢,这对于孙策来说,是比铁矿石还重要的资源。
搞清楚如何攻取益州后,孙策便问道:“既然取益州要动用七万正兵,起码还要十万辅兵吧?如此江南耗费甚巨,又如何能同时取江东呢?”
“主公,”桓佑对着孙策恭敬一礼。“取益州用陆军,取扬州则陆军、水师参半。”
周瑜、鲁肃、法正听到桓佑的话,眉头都蹙了蹙。
不过,率真的韩当没忍住,第一次开口。
“子麒先生,江南与江东不是结盟了吗?”
听到韩当称自己为先生,桓佑略显得意地一笑。
“正因为江南与江东是盟友,而丹阳铁矿产量极低,难道我振汉军不应该帮盟友一番,入驻丹阳铁矿,提高铁矿石产量吗?”
桓佑的回答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