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骥看来,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哪怕出现一些小的波折也不会改变大局,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军队中有着较高发现权的方面重将,自己必须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提前着手准备下一场的立国之战。
歼甲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军能够拥有一型足以匹敌F86的优秀战机,将会极大改变未来朝鲜战场的不利态势,而喷气式战机飞行员的培养自然不能拖后腿。
和之前优先生产Ar96教练机给航纵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道理,第二炮兵的技术储备也要尽可能早的着手。
德国的导弹技术在二战末期是领先于时代的存在,美国和苏联都是通过“回形针计划”抢夺德国科学家和技术资料来继承其技术遗产,进而快速发展出诸如土星5号火箭和R7洲际导弹这样的科技结晶。
靠着系统的帮助,我军虽然没有机会得到德国的科学家,但也拿到了全套的技术资料,再加上钱老这位超级天才的顶级头脑,第二炮兵的成军时间应该会比原本的历史来得更早。
和仙桃空战取胜的同一时间段,全国其他战场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受华中野战军影响不大的东北战场仍沿着历史的惯性在继续前进,唯一的变化就是少了陈明仁的国军更快的被孤立在了长春、沈阳、锦州三个据点内,东北剿总司令已由陈诚换作了背锅侠卫立煌。
华北战场,没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已经比历史上更早把阎老西赶出了老家,随时准备汇合徐聂大军给华北王傅作义上一上强度。
山东地面,502虽然没有了在豫东秀一把神操作的机会,但天才嘛,总是能够脱颖而出的,他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大量歼灭国军有生力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据说跟赵骥一样已经被叫去西柏坡参加面试了。
通过种种迹象,赵骥知道决定国军前途命运的“四大战役”很快就要打响了。
时间来到九月份,和历史上一样,首先开打的是形势已然一边倒的东北战场,当东野主力浩浩荡荡南下攻击锦州时,北野一兵团(徐聂)和二兵团(刘邓)也几乎同时对傅作义部发起了牵制性攻势。
接到战况通报的赵骥不由感慨一句:“唉,这次大师怕是玩不了东西对进这种花活儿啦”。
可惜,赵骥终究还是高估了大师的军事才能,在东北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舍不得自己新一军和新六军的大师,居然不顾傅作义的强烈反对,直接向华北的中央军部队下达命令,硬是凑出了一支东进军团去救援锦州。
赵骥本来还以为会廖耀湘会因为自己的蝴蝶翅膀逃过一劫,没想到……这家伙还是如历史上那般自作聪明的率兵出城跑去打彰武了。
都是命呀!
当辽沈战役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进入收尾时,在中央的命令下,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汪贾起义部队的配合下,兵锋直指徐州并切断了黄百韬兵团十万大军的退路。
坐镇徐州的刘峙大将军一面慌忙下令各部队向自己靠拢,一面急电南京请求长沙剿总派出援兵替自己解围。
长沙,白崇禧愤怒地挂断电话,然后当着黄维、宋希濂等一干将领隔空喝骂道:“救什么救,我自己这里马上就要有一场大仗要打!没有我的命令,你们谁也不准动”。
跟历史上不同的是,白崇禧这次选择不救刘峙并不全是私心作祟,而是当面的华中野战军第六军、第七军在副司令郭勋祺的指挥下,已经在前不久出兵攻占了常德以北的沣县和临丰。
而中野主力第一、二、三、四、五、八军也在岳阳完成集结,摆出了随时大举南下攻击长沙的架势。
白崇禧自顾已然不暇,哪还来的心情去管刘峙死不死。
“你们都说说,我们到底该不该跟赵骥先在常德和长沙打上一打?”尽管早就定下了依托湘南多山多水地形配合粤军余汉谋部构筑湘粤弧形防线的打算,但事到临头时,长沙剿总内部却因此产生了极为两极的争议。
首先就是以张淦为代表的桂系将领,他们大多主张直接放弃常德和长沙这两处战略要地,然后收缩兵力,把中野诱入衡阳至宝庆(今邵阳)的预设战场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而以黄维、宋希濂为代表的中央军将领则认为放弃常德和长沙无异于自弃纵深,一旦衡宝防线被突破的话,那就只剩跑到广西打游击这一条路了。
跑到广西去?开什么玩笑,到时候岂不桂系成了中央军,我们反而变成地方杂牌了。
白崇禧的态度居于两者之间,心高气傲的他其实有心跟中野在常德、长沙先打上一仗,万一战局不利再退到衡宝也不晚,可就怕……就怕中野战力太强,到时候不光守不住湘北平原,万一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可就满盘皆输了。
在指挥部听着一众将领相互辩驳半天却没能吵出个结果,白崇禧心烦意乱地离开指挥部独自散心,想要借着排出胸中的愤懑来冷静冷静头脑。
见此情形,谢和赓赶紧快步跟上递上一件披风:“表姐夫,天冷了,小心着凉,你要是万一着了风寒,奈数十万将士何”。
接过披风的白崇禧身上和心头都是一暖,关键时刻还是得自家亲戚才可靠呀!
“和赓,你也说说,我究竟该不该守湘北?”
“军事自有表姐夫你拿主意,我不过是个书生,也就能帮着处理一下文书杂务,哪懂打仗的事情”。
谢和赓的回答十分谦逊,白崇禧非常满意:“没关系,你在旁边也听了这么天了,我让你说就尽管大胆说出来,说错了还能怪你不成”。
既然白崇禧都这么说了,于是谢和赓便稍微酝酿一下后答道:“我倒是觉得该在湘北打上一打,不过得让黄维和宋希濂他们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