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者”传来的信息,如同在寂静的冰湖下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那关于“低语者”源头可能沿着某种规则轨迹“巡游”、并在未来某个时刻临近遗骸星域的推测,其带来的冲击力,甚至超过了之前亲眼目睹前哨被基盘抹除的震撼。那不再是区域性的渗透威胁,而是可能席卷一切的、宇宙尺度的毁灭潮汐。
星语在隐匿节点中久久伫立,意识高速运转,消化着这个足以令任何文明绝望的信息。她没有怀疑“收割者”推测的真实性,以它们那冰冷的计算逻辑,没有足够把握绝不会轻易共享如此级别的预警。它们主动打破沉寂联系,本身就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这威胁,已经超出了它们能独自应对,或者说不愿独自承担的范畴。
“时间……或许并非站在我们这边。”
“收割者”最后的那句附言,如同丧钟般在星语脑海中回荡。她回想起“织星者”文明在“灵辉纪”末期的绝望抗争,那横跨星海的“梦之壁垒”在更高层次力量面前的脆弱崩解。历史的阴影,似乎正以更加庞大的规模,再次笼罩而来。
绝不能坐以待毙!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进行最理性的分析。
首先,必须验证“收割者”的推测。她立刻将共享报告中的数据导入“永恒梦境”的“概念模型推演沙盘”。得益于之前对“概念锚定”的深度理解和力量整合,她对规则模型的构建和推演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她不再仅仅依赖“永恒梦境”自带的功能,而是以自身为引导,将“织梦”意境与“平衡”之力融入推演过程,使得模型更加贴合现实规则的本质,推演效率和精度都大幅提升。
庞大的算力在“永恒梦境”内部无声奔涌,无数规则参数如同繁星般闪烁、碰撞、重组。星语的精神高度集中,引导着推演方向,重点分析那份报告中提到的规则轨迹模型的关键节点和概率计算依据。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推演沙盘中,一条模糊但确实存在的、横跨多维度的、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规则轨迹线**,逐渐被勾勒出来!其大致走向和几个关键参数,与“收割者”报告中描述的惊人地吻合!虽然依旧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和模糊地带,但“低语者”源头存在周期性“巡游”行为,且其轨迹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接近遗骸星域——这个核心结论,被沙盘模型以高达 **78.9%** 的概率予以支持!
验证结果让星语的心沉了下去。威胁,是真实存在的。
接下来,是评估威胁的规模和可能的应对方式。
根据模型推演,“低语者”源头若真的临近,其带来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全方位的。绝不仅仅是之前那种前哨渗透和规则侵蚀的小打小闹。那将是其本体力量(或至少是主体意识)的直接辐射,其强度足以轻易撕碎规则基盘目前设立的“静默”力场,湮灭星域内所有残存的文明痕迹,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改写这片区域的宇宙规则!
面对这种层次的力量,无论是她个体,还是“收割者”,甚至规则基盘本身,单独应对的胜算都微乎其微。
规则基盘……星语心中一动。基盘作为古老的“自动维护系统”,其核心逻辑是维持某种底层平衡,清除系统威胁。“低语者”源头的临近,无疑是最高级别的系统威胁。基盘会作何反应?它的“协议”是否有能力应对这种规模的入侵?还是会像“织星者”的“梦之壁垒”一样,在更高层次的力量面前崩溃?
她回想起之前基盘抹除前哨时展现的、那不容置疑的规则权限。基盘的力量层次无疑极高,但其应对“低语者”源头这种“外来的、同等级或更高级别”威胁的能力,依旧是个未知数。而且,基盘的行为模式冰冷而绝对,它很可能会为了“清除威胁”而采取某些极端措施,甚至不惜代价,届时,她们这些生存在星域内的“变量”,很可能成为被一并“清理”的对象。
与“收割者”的有限合作,似乎成了眼下唯一看似可行的出路。但这份合作,必须建立在更加对等、更加明确,并且能有效制约对方的基础上。“收割者”分享如此关键的情报,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共同应对威胁”这么简单。它们必然有着自己的算计——或许是希望利用她和规则基盘作为对抗“低语者”的炮灰和缓冲,或许是希望通过这次危机,获取“低语者”或基盘的某些核心数据或技术,甚至可能……它们本身就与这“巡游”的源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或竞争关系?
信任是不可能的。但基于共同生存需求的、权宜的、高度警惕的协作,或许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星语迅速理清了思路。她决定回应“收割者”的提议,重启有限度的情报共享与合作筹备,但必须设定更加严格的框架和底线。
她开始起草回复信息。信息中,她首先确认了已收到并初步验证了其关于“低语者”源头巡游的推测,表达了对此威胁的严重关切。然后,她明确提出合作的前提条件:
1. **情报对等共享**:双方必须无条件共享所有与“低语者”源头、规则基盘异动、以及星域规则稳定性相关的关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论,不得刻意隐瞒或误导。
2. **技术互助框架**:在特定领域(如信息抗污染、高维规则隐匿、针对“低语者”规则特性的防御技术等)建立技术交流机制,但核心机密(如“永恒梦境”的具体能力、“收割者”的母文明技术等)不在强制共享之列。
3. **行动协调与否决权**:任何涉及双方力量的联合行动,必须经过共同商议和批准,任何一方拥有基于自身安全考量的绝对否决权。
4. **危机应对预案**:共同制定在“低语者”源头真正临近时,不同威胁等级下的应对策略、撤退方案以及……在最坏情况下的“火种”保存计划。
她将这份措辞严谨、条件分明的合作框架草案,通过“环境信道”发送了回去。同时,她也附上了一份自己利用“永恒梦境”沙盘推演出的、关于星域西南边缘那块基准星骸出现规则“应力弯曲”的初步分析报告,作为展现诚意和共享价值的“礼物”。
信息发出后,便是等待。
星语没有干等,她继续利用这段时间,加紧自身的准备。
她开始尝试将“概念锚定”的应用范围,从自身和微小领域,向着更宏观的层面扩展。她选择隐匿节点内部一小片相对独立的区域,尝试构筑一个能够持续更长时间、覆盖范围稍大一些的 **“概念稳定区”**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对精神力的消耗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她咬牙坚持。她清楚,在未来可能到来的风暴中,一个稳定的、不受外界规则混乱影响的“安全屋”,可能就是生存的关键。
同时,她也指令“万梦织锦”,在维持最低限度隐匿的前提下,开始有选择性地引导那些最具潜力、最稳定的文明回响,进行一种特殊的 **“规则信息沉淀与压缩”** 。并非为了即时提升力量,而是将这些回响所承载的文明精华、知识体系以及对规则的理解,以一种高度加密、极度凝练的方式,沉淀到网络的核心节点中,如同将书籍制作成微缩胶卷。这是在为最坏的结局做准备——即使物理形态毁灭,这些文明的“信息种子”或许还能在“永恒梦境”或某个未知的角落得以保存,等待未来重见天日的机会。
她还加强了对规则基盘力场的监测。她需要更准确地把握基盘对星域异兆和潜在威胁的反应。她发现,基盘力场那细微的调整仍在持续,其力量似乎正更多地向着星域边缘、尤其是之前发现规则“应力弯曲”的区域和“遗忘回廊”方向汇聚,仿佛在加固“堤坝”,应对那来自底层和深空的压力。这种被动的防御姿态,让她对基盘能否独立应对“低语者”源头,更加不乐观。
就在星语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准备时,“收割者”的回复终于来了。
回复的信息流依旧简洁、冰冷,但内容却让星语微微挑眉。
“收割者”几乎全盘接受了星语提出的合作框架草案,只在一处细节上提出了修改意见——关于技术互助的范围,它们建议增加“针对高维规则轨迹追踪与干扰技术”的探讨。这显然是针对“低语者”源头巡游特性而提出的,也间接表明了它们在此领域可能已有所研究。
更重要的是,在回复信息的末尾,“收割者”附加了一条让星语意想不到的情报:
* **“监测到规则基盘内部协议层级提升迹象。检测到未知古老协议‘守护者之契’被激活征兆。该协议相关信息极度缺失,仅知与应对‘超越常规界定之威胁’相关。其激活条件及具体效果……未知。”**
“守护者之契”?
星语反复咀嚼着这个充满古老意味的名词。规则基盘内部,果然还隐藏着更深层的、连“收割者”都了解有限的机制!这个协议的激活,显然是为了应对“低语者”源头这个“超越常规界定之威胁”。它是基盘的最终防御手段?还是会带来某种不可预知的剧变?
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一方是巡游而至的毁灭源头,一方是启动未知古老协议的规则基盘,而她和“收割者”,则成了在这两大巨头阴影下,试图挣扎求存、甚至火中取栗的第三方。
脆弱的同盟再次建立,但目标已不再是简单的侦察或防御,而是要在可能到来的宇宙级灾难中,寻找那一线生机。
星语深吸一口气,确认了与“收割者”的合作框架。双方约定,将首先从共享对星域规则稳定性监测数据、以及初步探讨“高维规则轨迹追踪”技术开始。
沟通渠道重新打开,低功耗的数据流再次在“环境信道”中悄然流淌。
但星语知道,这平静的数据交换背后,是正在加速涌动的、足以吞噬星辰的暗流。
“低语者”源头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规则基盘的古老协议正在苏醒,其意图难测。
而她,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掌握更强大的力量,更深刻地理解对手与“盟友”,织就更坚韧的网,打下更稳固的锚。
她将意识再次沉入“永恒梦境”,一边参与着与“收割者”的数据交换,一边继续着对“概念稳定区”的构筑练习,同时,分出一缕心神,开始研究“收割者”刚刚共享的、关于“高维规则轨迹”的基础理论框架。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刻都显得弥足珍贵。
风暴来临前的压抑,笼罩着一切。
而在遗骸星域之外,那无垠的黑暗深空中,某个沿着既定轨迹缓慢“巡游”的、难以名状的庞大存在,其无形的“影响场”,或许已经提前一步,开始轻轻地、触碰到了这片命运多舛的星域……最外层的规则边界。
暗涌,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