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谨张老师,给姜明月留下的印象便是,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素色长衫。
今天亦是如此。
那长衫的每一道褶皱里,似乎都藏着岁月沉淀的故事,也藏着他对戏曲艺术一生的执着与热爱。
张老师头发已有些花白,稀疏却整齐地向后梳着,几缕银丝在灯光下闪烁着别样的光芒,恰似岁月洒落的霜花,见证着他在这方戏曲天地里的辛勤耕耘。
一曲测试音响的唱段,在教室悠悠响起,宛如戏曲开场前的锣鼓点,拉开了这场艺术传承的序幕。
和表演课大多,需要清空教室座椅不同。
戏曲课,在张老师上第一节课时,就让大家把教室的座椅,围成一圈,中间形成一个大圆。
既方便他的教学,也方便同学们观察他的示范。
音响里的唱段结束,教室里的窃窃私语也消失殆尽。
张老师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到教室中央,他的身姿挺拔如松,脊梁挺直,丝毫不见年过五旬,近六旬的佝偻之态,那是多年戏曲功底铸就的独特气质。
开口讲课时,声音浑厚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圆润的珍珠,从他口中缓缓吐出,落在学生们的心田,激起层层涟漪。
“戏曲表演,基础在‘身段’,精髓在‘神韵’。”
他说着,抬手示意学生们站起。
“戏曲讲究‘四功五法’,四功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手、眼、身、法、步。今天先从‘身段’中的‘手’和‘步’教起。”
他话音刚落,便抬手演示起“云手”——双臂如行云流水般旋转,手指似兰花轻颤,掌心如明月流转。
“云手看似简单,实则暗含太极阴阳之理,动作要连贯如丝,力道要柔中带刚,不可有断点。
这既是身法的基础,也是戏曲表演中‘以形传神’的关键。”
大家纷纷模仿,却有人动作僵硬,手腕转得生硬如机械。
老师笑着摇头,走到姜明月身旁,轻轻托起她的手肘:
“腕子要松,肩要沉,想象自己手中捧着一盏烛火,既要护住火苗,又要让它摇曳生姿。
戏曲的‘做’功,讲究的是‘无声胜有声’,一个手势便能传达千般情思。”
他边说边示范,姜明月渐渐找到了感觉,手腕的动作变得柔韧起来。
张公谨耐心的挨个指点,直到每个人的动作都达标,便迅速的进入“台步”训练。
张老师从第一节课就和他们说过。
戏曲,表演,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需要苦练才能出成绩的职业。
课堂上这短短一两小时的时间,想要教授更多的东西,就必须把练习时间放到课外。
这就很看自觉,毕竟有很多人,连每天出晨功都无法坚持,更别说,坚持练习,课堂上教导的戏曲方面的知识。
授课多年,张公谨见过太多,考上京电影学院的目的,就是当明星,只是想成名。
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将学校当成踏板罢了。
年纪大了,力不从心,在课堂上将老师应尽的义务做到,无愧于心。
时间久了,谁在课后听他的话,花了时间,下了功夫苦练。
只需学生课堂上一个起手式,他就能看出来。
到那时,上心的学生,会得到他更用心的辅导,不上心的学生,便会被他放弃。
重视是互相的,他年纪大了,不像小曾他们,有精力,把走偏的学生带回来。
他很任性的选择,让学生自由生长,个人有个人的活法,人生太长,他们能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张老师踮起脚尖,踩着戏曲独有的“丁字步”在教室中游走,每一步都似踩在无形的鼓点上,轻盈却稳如磐石。
“戏曲的步法有‘慢步、快步、碎步、搓步’等多种,但最基础的便是丁字步。
脚尖对‘丁’字,重心稳,腰身活,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进退自如,如风拂柳般灵动。”
他让班里男生中,形体最好的沈默尝试。
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沈学霸,难得在大家面前,表现出不行的一面,走得东倒西歪。
沈默的表现,显然在张老师的预料之内,他不疾不徐的点拨道:
“步法不仅是走,更是‘以身带步,以步传情’。比如旦角走步要含胸拔背,显出柔美;武生则要挺胸昂首,显出气势。
你们看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剑舞,那台步可是步步生莲,步步藏戏!”
贪多嚼不烂,教完‘身段’中的‘手’和‘步’。
便自然的过渡到,渗透到表演系学生,每一门专业课里的,表情与眼神的训练。
张老师走到中间,忽然变换神情:眉头微蹙如愁云,眼角轻挑似喜鹊,嘴角含笑藏嗔怒。
“戏曲的表情讲究‘三分形,七分神’。旦角的‘羞’不是低头掩面,而是‘眼含秋水,眉带春山’;武生的‘怒’不是瞪眼咬牙,而是‘目露寒光,气贯长虹’。”
投影幕布上,循环播放的视频,有他刚刚的示范,也有示范之外的内容,供大家观摩模仿。
他让全体学生对着,自带镜子练习“喜、怒、哀、乐”四态,并逐一纠正:
“比如‘哀’不是哭,而是‘愁眉锁眼,泪含睫中’,像《窦娥冤》中窦娥的悲愤,那眼泪是无声的控诉,不是嚎啕大哭。”
陈砚扮怒时,双目圆睁却无神。张老师立刻纠正:
“怒不是瞪眼,而是‘怒目藏火’,眼神要有穿透力,似利剑出鞘!
戏曲的‘眼功’有‘定眼、转眼、瞟眼、媚眼’等多种,每一种眼神都要配合身段和唱腔,才能达到‘形神兼备’。”
张公谨站在陈砚面前与他对视,目光如炬,陈砚竟被激得后背发凉,瞬间领悟了眼神的力度。
随后,张老师又教“含情目”——眼睑低垂,目光从睫毛下流转,仿佛秋水含烟。
“这种眼神多用于闺门旦,像《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一颦一笑皆含情,眼波流转间便能勾人心魄……”
不仅如此,发现很多学生的眼神不够灵动,张老师还毫不吝啬的,向大家传授了些许,私底下苦练,能得到显着进步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