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
太阳将将的要落山时候,殿里殿外的电灯已经点亮,照量了高悬正中的一方匾额,上书四个大字:明光大正——好吧,正大光明!
你要说咱大清守旧吧,确实是守旧,但也仅限于思想上,行动上却很诚实,利用西洋玩意享受生活,早在1888年就建立了西苑电灯公所,专为紫禁城供电照明。
紫禁城由此步入了电气时代。
嘴上骂着奇技淫巧,但你要说赶紧摒弃电灯,只点牛油大蜡,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知道好赖。
此时,乾清宫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
这乾清宫原本是皇帝寝宫,同时也在此举办家宴。十全老人当年整的那个“千叟宴”,就是在这里举办的。
那么多的老头,在屋里肯定放不下,所以只能在广场上吃席。正月初六的气温,可想而知,等完事儿之后,千叟基本就变成五百叟了……
却说韩老实的这次晚宴肯定没那么多老头,所以不需要设在广场。
但也沥沥拉拉的有二十来桌,出席者除了靖安军的将领之外,还有京城的头面人物,都是军政、工商、文化等方面的名流。
不要小看吃一顿饭的效果,这是稳定人心的应有之义。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但是连一顿饭都不肯安排,任谁都会在心里划魂儿。
而且这些头面名流也确实是想尝尝正经御膳房的伙食,以前可不是谁都有机会享受到皇帝赐宴待遇的——即便是退位之后的宣统小皇帝,那也不容易。
而以后——嗐,哪还有以后了,宫廷宴显然是最后的绝响了。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还能赶上末班车,大家都挺期待的。
此时御膳房已经忙得热火朝天,御厨们敢糊弄皇帝,却不敢糊弄韩大帅,生怕吃得不开心了,把他们拖出去枪毙。
所以现在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反倒对于马上迎来的失业,并没什么感觉,所谓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子。
凭借御厨的名头,外面的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这些大饭庄子都抢着要。
但是此时正在忙活着张罗事情的太监们,却不一样。
现在紫禁城里还有上千个太监。
大太监们确实搂够了钱,足够养老,实在不行也可以在琉璃厂谋个差事。但是占大多数的小太监们,却没那个本事,兜里攒下的三瓜俩枣的也不好干啥。
而外面有人花钱雇厨子,但谁听说没事儿雇个太监在家里的?
而这些太监又大部分都是身无长技,所以肯定要考虑以后的生计问题。
最好的结果,就是能留在韩大帅这边伺候人:听说韩大帅的夫人成群,不比皇帝的三宫六院少,没准儿就要用太监呢。
于是,这些太监们都是争抢着要表现自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求进入韩大帅的法眼。
可惜,这些太监却是想岔了。
韩老实是不可能用太监的,那样岂不是屠龙勇士变恶龙了?
老地主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括弧,好色这方面另说。
此时,主桌上的韩老实正与刚来不久的黎大总统扯着闲话。
黎大总统是吃过见过的人,当然知道所谓的宫廷御膳其实挺一般,所以没啥可期待的,他现在对韩老实如何处置紫禁城,更感兴趣。
“韩司令,你看这些太监,也挺可怜人的。真要是一股脑的全送到外面,可能有很多太监都过不去这个冬天,所以总还是要想个辙的,实在不行你就留用算了……”不愧是外号“黎菩萨”的大总统,确实是心地善良,这在大人物当中可不多见,比金子都珍贵。
韩老实说道: “大总统啊,你咋不在总统府用一些太监呢?”
黎元洪连连摇头,“那像什么话,共和的总统府怎么能用太监,万万不可行!”
韩老实无语,你这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其实韩老实在心里已经有了算计。
这些太监有些属于确实是好逸恶劳,但大部分都是只为混一口饭吃的可怜人。
尤其是听说其中有一个姓孙的,来自庆云京郊,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于是在南长街会计胡同“小刀刘”的鼓动之下,一狠心就吃了一割。
这当然没啥可说的,只是时间上值得一说——没错,这是发生在本月初,正好趁着清室复辟的机会进了宫。
掐着指头算起来,也只吃了十二天半的皇粮。
而在每月的月底才会发放月分常例钱,所以孙太监至今一分钱没领到。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属于有些过于草率了……
现在要是放出去,这孙太监穷只是其次,重点是还欠着“小刀刘”四十块银元的“手术费”呢。
因为入宫当太监的肯定都是穷人家孩子,无法事先凑够这笔“手术费”,所以都是事先立下文书借契,等入宫之后从月分常例钱里面扣,而且利息颇高,有些混得不好的太监,入宫十几年都还不清。
如果更进一步想赎回那个先用花椒油炸、再用生石灰保存起来的玩意,更是需要再支付八十块银元。
属实是史上最苦逼的打工人。
韩老实虽然无法完全共情,但也不至于铁石心肠到说什么“那没办法,时代发展总会淘汰一批人”、“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之类的屁话。
其实他已经有了谋算,那就是从这些太监里面找一批识文断字、能说会道、相貌周正、品行尚可的,在以后的紫禁城当中当个导游,或者是卖卖票、打扫打扫卫生啥的。
这也算是“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太监们,就全拉到关东去——当然不是养老,毕竟老地主不养闲人。
听说张奉天正在筹建一座大型兵工厂,总归是需要人打螺丝的。
而这些太监就很无家无业,随便怎么加班都没事,工资扣三分之一,以后等六十岁了再按月发——反正也没准儿是六十五岁……
黎大总统听了韩老实的安排计划之后,不由连连挑起大拇指,称赞道:
“韩司令,你这可算是太监们的再生父母了,刚丢了一个铁饭碗,就又捡起了一个铁饭碗,保不齐还是因祸得福呢!”
韩老实仔细琢磨了一下:可不是嘛,这——这算是从裁编转成国企员工?
就在此时,王剑壬健步如飞,走进了乾清宫。
身边却跟着一个高壮的汉子。
韩老实揉揉眼睛,越看这个汉子越眼熟,终于“呼啦”一下想起来了:卧槽,这不是冯布衣嘛!
主要是与历史照片对上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