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温蕴便手持竹简,步履从容地来到了后院。
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清亮的眸子扫过整装待发的几人,最后落在陆昭身上,开门见山:
“叫我来,是有什么事?”
“一起去探险。”
“?”
温蕴眨了眨眸子,
“去哪?”
“镇渊古城,往生古井。”
温蕴闻言,清丽的脸上露出一丝讶然。
她推了推眼镜,
“你不是说,那里凶险异常,让我们暂且不要靠近吗?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计划赶不上变化。”
陆昭笑了笑,将凌若姝的发现简单复述了一遍。
温蕴听完,柳眉微蹙:
“井下有活物苏醒,吞噬死气.....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你让我同去,是想..”
“师姐你见多识广,心思缜密,遇事能多一份参详。更何况.....”
他凑近了些,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笑道:
“此行凶险,把师姐你这么个大才女独自留在城里,太浪费了。”
这句半是认真半是调侃的话,让温蕴的心尖微微一颤,脸颊也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热意。
她轻哼一声,别过头去,嘴上却不饶人:
“那我是要收工钱的。”
.....
镇渊古城,坐落于浮云城以西三百里的一处巨大盆地之中。
从高空俯瞰,整座城市如同一只匍匐在大地上的远古巨兽,城中建筑大多残破不堪,被灰黑色的死气与怨念笼罩,显得阴森而诡异。
陆昭一行人并未大张旗鼓,而是悄然落在了古城之外。
“好重的怨气。”
佛子问蝉双手合十,面露慈悲之色,
“此地当年,不知陨落了多少生灵。”
“何止是怨气。”
凌若姝耸了耸鼻子,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空气里还混杂着上百种剧毒的尸瘴,寻常仙人沾之即死,妙啊。”
众人:“.....”
赵孟则一言不发,只是握紧了手中的长戟,那双金光闪烁的眼眸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作为残魂,他对这里的气息最为敏感,也最为厌恶。
“走吧。”陆昭当先一步,踏入了古城的范围。
一入城中,一股阴冷刺骨的寒意便扑面而来,仿佛要侵入人的骨髓。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呜咽的风声穿过残破的建筑,如同鬼哭狼嚎。
然而,正如凌若姝所言,越往城中心走,那股令人窒息的死气便越是稀薄。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古城的中央广场。
广场的中心,赫然是一口直径足有十丈的巨大古井。井口由不知名的黑色巨石砌成,上面刻满了斑驳的符文,但大多已经模糊不清。
井口周围,那浓郁如墨的死气竟真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缓缓地、源源不断地没入井中。
“就是这里了。”凌若姝指着井口,
“那股生机,就是从下面传来的。”
陆昭凝神望去,
以他的神魂之力,能清晰地感觉到,
井下深处,潜藏着一个极其恐怖的生命体,
它就如同一颗正在缓缓搏动的心脏,每一次跳动,都会吞噬海量的死气。
“少帅,这井.....给末将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赵孟沉声道。
“将军放心,待会儿你只需入井,剩下的交给我。”
陆昭安抚道。
他转头看向温蕴御书瑶和宋清若
“师尊、师妹、蕴儿师姐,等一下紧跟着我。”
温蕴点头,从储物戒中取出一枚阵盘,开始在周围布设预警与防御阵法。
陆昭则看向佛子问蝉:
“佛子兄,劳烦你为赵将军护法,以防他被井中残余的怨念侵蚀。”
“阿弥陀佛。”
佛子应下,盘膝坐于井边,口中开始诵念起《金刚经》,温和的佛光如水波般扩散开来,将井口附近的一片区域笼罩,驱散了那股阴冷之意。
“赵将军,请吧。”
“是!”
赵孟不再犹豫,手持长戟,纵身一跃,便投入了那深不见底的往生古井之中。
陆昭紧随其后,身形如一片落叶,悄无声息地飘入井内。
其他几位姑娘也亦步亦趋跟着陆昭而入。
.....
井下,是另一番天地。
四周并非想象中的漆黑,反而散发着一种幽蓝色的微光。
井壁之上,附着着无数发出微光的苔藓和矿石。
越往下坠,那股磅礴的生机便越是清晰。
赵孟的残魂之躯在井中受到了极大的压制,身形都变得有些虚幻。
好在有佛子问蝉的佛光护体,才不至于被同化。
不知下坠了多久,两人终于脚踏实地。
井底,是一个巨大的溶洞。
溶洞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散发着莹莹绿光的水潭,那股磅礴的生机正是源自于此。
而水潭的中央,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一具巨大无比的骸骨,静静地躺在潭底。
骸骨形态奇特,似龙非龙,似蛟非蛟,通体晶莹如玉,其上还残留着淡淡的金色神辉,即便已陨落万载,依旧散发着一股君临天下的无上威严。
而那股磅礴的生机,正是从这具骸骨的心口处传来。
在那里,一颗人头大小、如同翡翠般晶莹剔透的心脏,正在缓缓地、有力地搏动着!
每一次搏动,都会将周围的潭水,连同其中蕴含的死气精华,尽数吸入,而后又吐出精纯至极的生命能量。
“这.....这是.....烛龙?!”
赵孟失声惊呼,眼中充满了极致的震撼与不可思议。
陆昭几人此时也到达了他身侧。
“师尊、蕴儿师姐,你们可认识此物?”
温蕴和御书瑶这几天都在翻阅浮云城的书库,师尊更是借着灵台的便利,把很多书籍都送进了陆昭灵台的书馆,只是陆昭还没怎么翻阅到。
温蕴与御书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与凝重。
她们这段时间几乎将浮云城观海楼的藏书阁翻了个底朝天,对于上古的诸多秘闻,已非吴下阿蒙。
温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清丽的脸上罕见地流露出一丝不确定,她沉吟道:“卷宗记载,烛龙乃是开天辟地之初便已存在的先天神只,司掌时序与幽冥,其形态威严,神力无边。但这具骸骨.....虽有龙形,却似乎比传说中的烛龙更加.....精炼与复杂。”
“不错。”
御书瑶清冷的声线响起,她走到潭边,眸光紧紧锁定着那具玉骨,
“古籍描述,烛龙神躯庞大如山脉,睁眼为昼,闭眼为夜。但这具骸骨,虽也巨大,却更像是一具.....完美的战躯,每一寸骨骼都仿佛是为了战斗而生。而且,你们看它的头颅。”
众人闻言,齐齐望向骸骨的头顶。
只见那似龙非龙的头颅之上,竟生有两只峥嵘的、如同盘曲古树般的峥嵘犄角,角上还残留着淡淡的、仿佛能扭曲时空的法则之力。
“这不是烛龙。”
御书瑶给出了结论,声音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动,
“这是.....应龙!”
“应龙?!”
赵孟闻言,魁梧的残魂之躯猛地一震,那双金光闪烁的眼眸死死地盯着潭底的骸骨,失声道,
“是了!是了!这犄角,这骨形.....末将想起来了!这是应龙!是当年追随主帅,与撼山军齐名的‘应龙军’的图腾,也是.....应龙军第一代统领,那位传说中的大人的.....真身!”
“应龙军第一代统领?”
陆昭眉头微蹙,他能感觉到,赵孟的记忆似乎被眼前的景象刺激,正在飞速地恢复。
“没错!”
赵孟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愈发铿锵有力,
“主帅麾下有两大王牌军团,一为撼山,二为应龙!撼山军由人族强者组成,而应龙军,则是由主帅亲自点化的、拥有应龙血脉的妖族精锐组成!
其第一代统令的主将,号令我的上将....便是一头血脉返祖、修为通天的上古应龙!
他与主帅亦师亦友,情同手足,最后...为了掩护主帅撤退,独自断后,力战九大神王,最终神躯崩碎,陨落!”
赵孟的声音说到最后,已然带上了压抑不住的悲怆与敬意。那段被尘封万载、早已模糊不清的惨烈记忆,在见到故主真身的瞬间,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冲刷着他残破的神魂。
他的残魂之躯光芒大盛,不再虚幻,反而变得无比凝实,仿佛要将这万载的忠魂与不甘,重新烙印在这片天地之间。
“原来如此.....”陆昭喃喃自语。
“可是应龙将军的尸骨为何在此地,镇渊古城...和当年的应龙军有何联系?”
温蕴提出了关键的疑问,清亮的眸子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赵孟魁梧的残魂之躯因记忆的复苏而微微颤抖,他看着那具玉骨,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悲凉:
“镇渊古城....这里,应当是当年应龙军最后的驻地。”
他的目光扫过这巨大的溶洞,金光闪烁的眼眸中充满了悲恸。
“此地原名并非镇渊,而是葬龙渊。乃是应龙将军寻到的一处地脉灵穴,专供应龙军的将士们休养生息,淬炼龙魂。当年最后一战,将军他.....他自爆神魂与龙躯,引爆了整条葬龙渊的地脉,将追击而来的数万神军尽数埋葬于此!”
“而我赵孟领军的一支,彼时被主帅和应龙将军派往下界中州驰援人族...”
“想来,后来是因为葬龙渊的变故,此地才出现了新的神城。”
赵孟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溶洞中,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万载的重量,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葬龙渊,葬龙渊.....
原来这镇渊古城,竟是上古应龙军最后的埋骨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