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没见面了,肯定有说不完的话,这个时候过去打扰,确实不太合适。
反应过来,李学军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这个当大伯的,居然还没有侄子想得周到。
“对,是得让小琪和她爸妈说说话!”
说着又坐了回去。
“大伯,一直没顾得上问,天和、天敬的工作咋样了?”
说起两个儿子的工作,李学军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都安排好了,天明,真是多亏了你!”
两个二十郎当岁的半大小子,整天在街面上闲逛,都成李学军的一块心病了。
天敬还好,天和从小就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一直这么下去,李学军真怕天和学坏。
本来已经和严巧珍商量好了,实在不行就让他们两个下乡,走走孙福满的关系,看看能不能给安排到李家台子。
别的事孙福满不敢管,这点小事总不能还推辞吧!
万没想到,孙福满为了安抚李天明,居然直接抛出了两个岗位。
如今天和被安排到了连铸车间,天敬因为能写会画,直接被厂办要了去。
这下问题都解决了,李学军和严巧珍总算是松了口气。
“您说这话是拿我当外人啊?”
李学军闻言表情微怔,笑着摆了摆手:“行,我不说了,往后让他们哥俩再谢你!”
接着又问起了晚上这顿饭是怎么安排的。
席面已经定下了,由他和严巧珍出面陪着靳小琪的父母,可这次靳小琪的哥哥也一起来了,要是同辈人太少的话,倒显得他们李家不够重视。
“把天会两口子叫上,还有天满、天和、天敬,大莲两口子……”
“大莲就算了,孩子太小,没人照顾可不行,我给棉纺厂打个电话,把长宁叫过来!”
大莲和孙长宁如今也是儿女双全,大儿子孙思南3岁了,小女儿媛媛是今年生的,全都离不开人。
“听您的!我去找天满他们打个招呼,下班别走,全都去招待所集合!”
与此同时,招待所这边,靳小琪和靳母好不容易才止住了眼泪。
靳家虽然也免不了重男轻女,但并不像宋晓雨的娘家那样,所有的好处都让宋晓军一个人全占了。
对待几个孩子,靳父靳母还是能尽量把一碗水端平。
按照规定,每家只能留一个孩子,靳立桐是中专毕业,直接分配了工作,已经能帮着家里分担了,只是这样一来,剩下的几个儿女就只能去农村插队。
靳小琪的二哥和大姐刚到岁数,就去了西疆的生产建设兵团。
那个时候,靳小琪的年纪还小,靳父靳母费尽心思想要把小女儿留在身边,当时也曾动了靳母提前退休,让靳小琪去顶岗的念头。
可一旦这么做,家里的收入锐减,生活压力就太大了。
恰好当时,靳立桐的媳妇怀孕,日常开支越来越大,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但是,让小女儿下乡,两口子又实在舍不得。
任凭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轮番来家里做工作,两口子也始终不肯松口,到最后,甚至连靳父单位的领导都出面了。
如果继续留在杭州,靳父的工作都会受影响。
靳小琪眼见留城无望,便瞒着父母填了申请表。
“小琪,都是爸妈没本事,让你受苦了!”
说到受苦……
靳小琪自从到了李家台子,还真没受太多的苦。
除了农忙的时候要上工劳作之外,余下的时间……
一开始在养殖场当饲养员,后来又被安排在电风扇厂做质检员。
而且,这些年地里的农活,靳小琪也早就适应了。
“妈,我在村里真的挺好的!”
上工赚工分,上班赚钱,不但能养活自己,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寄一笔钱,帮着父母分担养家的压力。
第一次收到小女儿寄来的钱,靳父靳母被吓了一跳,要不是工作太忙脱不开身,怕是早就过来了。
后来在信里得知,靳小琪插队的地方就是上过报纸的李家台子,他们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可即便如此,夫妻两个还是免不了时时挂念着小女儿。
“小琪,你真的想好了?”
尽管知道现在说这话已经晚了,但靳父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倒是没有瞧不起女婿是个农民的意思,可一旦靳小琪在这边安家落户,以后怕是真的再没有机会回杭州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国家政策,靳父抗拒不了,可天底下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留在身边。
杭州和海城相隔一千多公里,以后想要见小女儿一面,怕是都不容易了。
“爸,现在还说这个做什么?已经定下的事,哪能说改就改的!”
对天亮这个未婚夫,靳小琪还是非常满意的。
两人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天亮就赶着回部队了,但靳小琪自问看人还是很准的。
唉……
靳父叹了口气:“你想好就行,往后不在爸妈身边,照顾好自己,有事就给家里写信!”
说着说着,靳父也感觉心头泛起酸涩。
靳小琪见状,同样是一阵默然。
“爸,妈,大哥,你们先休息吧,等晚上天明哥说要给你们接风!”
听靳小琪提起李天明,靳父靳母也不禁想到了刚刚见过面的那个年轻人。
确实如靳小琪在心里说的,是个顶有本事的人。
只报了个名字,就能安排他们住进钢铁厂的招待所,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天色傍黑,李天明一行人也陆陆续续地到了招待所。
双方见着面,又是一阵寒暄。
“亲家,一路辛苦了,我是天亮的大伯,现在才过来,实在是怠慢了,千万别见怪!”
李学军也是个场面人,说出来的话四平八稳,让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
“不会,不会,我们来得匆忙,已经很打扰了!”
说着话的工夫,孙立也到了。
“天明,现在开席?”
李天明去问了李学军和靳父的意见,一帮人接着又去了招待所的食堂。
何师傅得了孙立的吩咐,这一桌的席面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上桌,靳父靳母见了,不禁暗暗点头。
吃的好坏无所谓,关键是李家人的态度,能这么重视他们娘家人,也是看重靳小琪的表现。
想来小女儿婚后的生活,应该不会让他们操心了。
“亲家母,往后小琪嫁到我们家,您和亲家只管放宽心,绝对不会让小琪受一丁点儿委屈。”
严巧珍同样为人母,心里自然清楚靳母最担心的是什么。
“放心,放心,小琪年纪轻,往后还有好多事,要您多指点。”
靳小琪虽然在信里,也会提及李家的情况。
可是没亲眼看到,靳母始终觉得不踏实。
现在真的见着了,反倒是……
更不踏实了!
小女儿未来婆家的条件未免也太好了。
女婿的大伯是钢铁厂的处级干部,堂兄弟们都在国企上班,亲哥哥是李家台子的能人。
还有女婿自身更是部队的军官。
两相对比,他们只是个普通家庭,两口子都是工人,门第不相当,感觉倒是自家高攀了。
可事已至此,靳母也只能把一切往好处想。
但愿女儿婆家都是和善的人。
现在只剩下女婿还没见着,之前靳小琪的家信里曾寄过来一张天亮的照片,看着浓眉大眼,挺受端详的。
就是不知道人品如何,是不是真的像女儿说得那么好。
“亲家母,别撂筷子,多吃菜!”
“哦!好!”
心里装着事,这么一桌丰盛的宴席,靳母却也尝不出味道,只想着赶紧结束,回去以后,有些话要仔仔细细的叮嘱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