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冠军,他要定了。
谁也抢不走。
就在李飞于纽约运筹帷幄,磨砺兵锋之际,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们,同样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席卷整个北美体育界的风暴。
高盛集团,位于自由街85号的总部大楼,一间可以俯瞰哈德逊河的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所以,各位的意见很统一?”
主持会议的劳尔德·贝兰克梵,这位未来的高盛cEo,用他那标志性的、略带沙哑的嗓音问道。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十几位合伙人,他们是这个星球上最懂得如何用资本撬动世界的精英。
“是的,劳尔德。”
一位资深的体育产业分析师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笃定,“‘FLY’品牌的根基是李飞,而李飞的根基是NbA。NbA停摆,就像是给一辆正在高速冲刺的法拉利突然断了油。短期内,‘FLY’的增长势头必然会受到抑制,这是市场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另一位负责Ipo业务的合伙人补充道:“我们已经和摩根士丹利、美林证券的同行们通过气。大家一致认为,在停摆结束之前,任何关于‘FLY’上市的讨论都毫无意义。它现在的价值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大卫·法尔克推迟上市,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贝兰克梵点了点头,手指在昂贵的红木会议桌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但是,”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们讨论的,不应该是‘FLY’现在值多少钱,而是停摆结束后,它会值多少钱。”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自由女神像的模糊轮廓。
“先生们,不要被眼前的迷雾迷惑了。NbA会停摆多久?一个月?三个月?一个赛季?这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定会回来。篮球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是数千亿美元产业链的核心。那些球队老板,那些电视转播商,他们比任何人都不希望这场闹剧持续下去。”
“当比赛回归,当李飞重新踏上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地板,当他再次统治联盟,‘FLY’的价值会怎样?它会报复性地反弹。所有被压抑的消费热情,所有被暂停的品牌增长,都会在瞬间爆发。”
“我甚至认为,这次停摆对‘FLY’而言,并非坏事。它像一次压力测试,淘汰掉了那些意志不坚定的投机者,让真正看好它长期价值的资本,有机会在更合适的时机入场。”
贝兰克梵转过身,目光如炬:“所以,我们的策略很简单。保持接触,释放善意,但绝不催促。等风暴过去,我们要做第一个,也是出价最高的那一个,将‘FLY’这颗皇冠上的明珠,送上纳斯达克的王座。”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剩下窗外微弱的风声。
在座的金融巨鳄们,眼中都闪烁着贪婪而兴奋的光芒。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一场资本的盛宴,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拉开帷幕。
资本的耐心,源于对利益的精准计算。
而球员与老板之间的博弈,则充满了焦灼与拉锯。
………………
从1998年7月1日停摆正式开始,整个联盟仿佛陷入了一场漫长的冬季。
谈判桌设在了纽约第五大道的联盟总部,大卫·斯特恩的办公室外,总是挤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体育记者。
会议室的大门一次次打开,又一次次关上。
第一次会议,双方唇枪舌剑,球员工会主席帕特里克·尤因据理力争,要求提高球员收入分成比例,废除诸多限制条款。
而老板们的代表,公牛队老板杰里·雷因斯多夫则寸步不让,强硬地要求引入硬工资帽和更严格的顶薪限制。双方不欢而散。
第二次会议,气氛稍有缓和,但仍在核心利益上无法达成共识。
联盟抛出了一个看似“慷慨”的方案,但被球员工会的律师团队一眼看穿,里面充满了文字游戏和隐藏条款。
第三次,第四次……
时间一天天过去,秋去冬来。球员们无法进入球队训练馆,只能自己组织训练保持状态。
球迷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电视转播商的耐心也逐渐消耗殆尽。联盟的损失,以每天数百万美元的速度在增加。
终于,在圣诞节过后,大卫·斯特恩抛出了最后的“核武器”——如果在一月初还无法达成协议,他将正式宣布取消1998-1999整个赛季。
这个威胁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谈判的态势。取消整个赛季,意味着所有球员将颗粒无收,而老板们也将面临转播合同违约、赞助商流失的灭顶之灾。这是双方都无法承受的结果。
巨大的压力下,妥协的齿轮开始转动。
1999年1月6日,经过长达13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双方终于在凌晨时分,达成了一份临时协议。
当斯特恩和尤因走出会议室,向早已冻得瑟瑟发抖的记者们宣布这一消息时,整个体育世界都为之震动。
1999年1月20日,球员工会正式投票,通过了这份全新的劳资协议。
持续了整整204天的漫长停摆,宣告结束!
新的协议是一份典型的妥协产物,但天平明显向资方倾斜:保留了软工资帽,但引入了惩罚性的奢侈税;根据效力年限严格设定了顶薪标准,彻底杜绝了下一个凯文·加内特式的亿元合同;球员的总薪资与联盟收入间接挂钩……当然,作为补偿,联盟的底薪标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无论如何,篮球,终于要回来了。
然而,204天的停滞,对联盟的格局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冲击。
对于那些本就军心涣散、缺乏核心凝聚力的球队来说,这段时间是灾难性的。
球员们疏于管理,各自为战,体型走样,状态一落千丈。
当集结号吹响时,他们就像一群刚从假期中被强行唤醒的懒汉,眼神迷茫,步履蹒跚。
但对于真正的王者之师,这204天,却是最好的磨刀石。
………………
芝加哥,公牛队的训练基地——贝尔托中心。
当停摆结束的消息传来,菲尔·杰克逊第一时间召集了所有球员。
训练馆里,气氛肃杀。迈克尔·乔丹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的眼神一如既往地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人心。
过去这半年,他没有一天放松过对自己身体的锤炼,体脂率甚至比上个赛季还要低。
“听着!”乔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假期结束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一个缩水的赛季,冠军的含金量也会缩水。放屁!”
他的目光扫过身旁的卡尔·马龙,扫过萨姆·卡塞尔,扫过刚刚从尼克斯转投而来的老对手帕特里克·尤因。
“冠军就是冠军!戒指就是戒指!它不会因为赛季是82场还是50场而有任何不同!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陪太子读书,不是为了给谁当背景板。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那个该死的奥布莱恩杯,带回芝加哥!”
“从今天起,忘记你们的家人,忘记你们的假期,把你们的全部都给我留在球场上!我们的战斗,现在开始!”
“吼!”
马龙、尤因这些早已功成名就的老将们,此刻也被乔丹身上那股王者的霸气所感染,齐声怒吼,声震屋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