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便宜师父在这临陵府,就不好推脱了。
沈书凡咧嘴一乐,露出两排大白牙,大大方方的摇头:“那还是不打扰了,哪有因为徒弟的事打扰到老师的正事的,山长您说啥就是啥吧。”
“……”
本来说便宜老师慕容离在这里沈书凡是不太信的。
但当听到自己这位山长连自己小舅舅治腿的事儿也知道,就信了。
外祖家给的令牌,小舅舅亲自送给他,这位还清楚的知道他的情况。
行吧,多一位师父嘛!
多吧,虱子多了不怕咬!
书院在外面等着山长处理事情的人也没想到,他们还在感叹以为山长这次消火时间挺短的。
这么快就让他们进来了。
没想到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山长收徒了!
在经过二十年前收徒之后,又收了一个,还是一位十多岁的秀才。
让他们见证完小徒弟敬茶,就把他们赶走了。
欧阳疏山长道:“我都收学生了,哪里有空干别的,你们自己看着办,办好了就不用来问我了。”
办不好?
就没有敢说办不了这仨字的?
因为他们要真这样问了,山长只会往他们脸上甩一句话:办不好还留你们在书院干甚?
闲杂人等走了。
在山长院外等着的其他人也都走了。
既然山长说让其他人处理事情,那就太好了。
不过山长又收徒弟了,还是大喜事。
这样是不是也能说明他们山长,又打算出院子一年给学子们上一课了?
就算为了他的学生,也该有动作一下的吧?
欧阳收山长表示:做梦!
他收的学生要去边境都不上课,他干啥要去?
又累又不识好!
拜了师,也没外人,沈书凡就问:“老师,我和卢夫子怎么论?”
按同拜山长为师的话,他该称一声师兄。
但在宝泽县卢夫子是教授他的夫子。
这两个称呼可是能把卢夫子给扯到俩辈份了。
“自然是称师兄,你在宝泽县的那个叫卢浩清的夫子可不关他卢浩安的事!”
卢夫子无奈的道:“我还以为老师是要说各论各的呢!”
“想也别想。”欧阳疏山长道:“你的事情或许这小子能给你解决。”
两人同时看向沈书凡。
沈书凡:“…老师,师兄…你们说啥呢?我还要去边境历练。”
“正好顺路!”
“……”
*
卢浩安出生于临陵府的卢家。
他母亲是卢家长房长媳,但因为其身世是庶长女,哪怕在卢家事事亲为,件件得当,也不被卢家公婆夫君看重。
但也算是过得去。
卢浩安十六岁那年,卢母早上还叮嘱他要早日回家,商量迎娶事宜。
可到了下晌,卢家就派人来书院,把卢浩安叫了回去。
卢母自溢。
亲事继续,可却不是他卢浩安,而是一个突然出现在家里的卢浩清。
而那个卢浩清的母亲,竟然是他爹藏养在外多年的外室。
卢家的当家主母没了,这外室就被娶进了家门。
那卢浩清只比卢浩安小半岁。
卢浩安的母亲是被气死的,等堆也好不容易考取了举人,认为有了立脚之地,想要继续科举,却是已经没有后路,他被算计了。
他原来的未婚妻有一日找上他,说是有前婆母留了重要的东西给他。
卢浩安有所怀疑,但他还是去了。
而且带去了自己所有的侍卫和小厮,让他们在门口守着。
他一进屋,就中了招 。
等他醒来,他带去的侍卫和小厮都成了尸体,而那个女人却是以他要对她用强为由要告官。
除非他能乖乖听话。
那时候的卢浩安被激怒了,他抢了小厮手里的棍子,将那个女人直接打死了。
“当时我想着既然不让我活,那就都一块死!”
“死一个我不亏,死两个我赚一个!”
见他抱着求死之心出,卢父和卢浩清才走出来。
而他的亲生父亲对他施了家法,还让他帮着卢浩清考取功名。
“只要我儿考中了举人,我就放你母和离,如何?”
不得不说,他那个亲生父亲还是很会拿捏他的心思。
在得知亲母身死的真正缘由,他就想代母和离归家。
可卢母的娘家已经没人,更没有帮衬,卢家又担心宠妾灭妻的罪名,就一直没同意。
但又担心卢浩安不用心帮着考科举,还说过,就算考不过,十年后也会放他们母子脱离卢家。
否则就算是顶着卢家小叔子欺辱嫂子的难听名声,也要把他送官。
明明他才是家里的长子。
他同意了。
只为了想要将母亲接出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卢家。
从那天起,他们俩人就换了名字。
他成了卢浩清,而真正卢浩安从那天起就消失了。
卢家对外只称卢浩安身体不好去神医谷养身体去了。
那一天,卢家才刚娶进门家的新妇死了,还死了十几个侍卫小厮,对外也不能说是想帮着算计未成被打死了吧?
对那亲家的说法就是得了暴症病逝,卢浩清又娶了那家的一位嫡次女,就算是了结了此事。
本来今年有恩科,以卢夫子这些年的努力,大约是有一半的成算考中。
他就能把母亲接出卢府。
滑稽的是,那个卢浩清,他明明不用去考试,只要在开考的那天,待在院子里不出门就可以。
可他却自以为是的去买卖考题,还留下了线索。
当恩科成笑话,科举舞弊案爆发。
买卖考题 ,贿赂考官,卢浩清都参与了。
而且他自己遭受不住吓唬,自己交待了让卢浩安替考的事。
还在考场里考试的卢浩安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抓了起来。
卢家使了关系出了大把的银子,把罪名都推到了他身上。
还是欧阳疏的弟子,也是负责处理这次科举舞弊案的巡查使大人,在二皇子的人保卢浩清的时候,顺便把卢浩安也放了出来。
反正都是姓卢的。
没错,卢家明面上是普通商户,其实早就暗投到二皇子门下。
也是这个时候,卢浩安才知道,他爹的那位外室就是二皇子赏的。
正因为想要二皇子更信任他的忠诚,才会宠妾灭妻,甚至在科举舞弊时还要把他的命也葬送进去。
这恩科的科举舞弊案死了不少,京城的砍的人头滚滚的。
但大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除了礼部侍郎的官,也是逃无可逃的最大官,且被连累了九族。
其他人都是各部官员特意推出来消皇上怒气的。
人有人道,鼠有鼠道,官自然有他们各自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