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骇然失色,连忙弯腰抱拳:
“谨遵丞相之令!我等誓死守口如瓶,绝不泄露天机!”
杨仪点了点头,面色缓和下来:
“好,诸位都是本相倚重之人,还望共同守护我大汉之根基利器!”
当夜,众臣亲眼见识天机阁神威,折服不已。
许多人直到散议出府,脚步仍有些飘忽,仿佛置身梦中,不敢相信在蜀汉境内竟已打造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武器。
而他们心中对丞相杨仪的佩服与敬畏,也愈发如滔滔江水,不可复加。
忙碌数日之后,这一夜杨仪几乎未曾合眼。
翌日清晨,他回到丞相府,正思索后续练兵细节,一名军机处密探匆匆来报:
“报——丞相,曹魏朝廷差人送来国书!”
杨仪闻言眉梢一挑,沉声道:
“呈上来!”
拆开一看,只见那魏国书信措辞客气非常,大意是:如今魏蜀两国连年交战,生灵涂炭,魏主曹叡有意修好,愿遣特使出访蜀汉,与贵国丞相晤谈,以通两国之谊。
国书末尾,特意写明此番魏国特使,正是镇守北疆的大都督司马懿,并随行携带数名学识渊博的名儒大贤,一同前来拜会蜀中贤士名流。
“司马懿?”
杨仪放下书函,目光微微一凝。堂下邹平见状,小心问道:
“丞相,曹魏此举……当真要与我蜀修好?”
杨仪冷笑一声:
“曹叡真有诚意求和,会遣司马懿这等谋臣亲自前来?”
“司马懿老谋深算,足智多谋,他此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身旁赵统亦皱眉道:
“丞相所言极是。魏国那些穷酸儒生也罢了,可司马懿乃魏之智囊,若说只是做个使者跑腿,末将断不信。”
杨仪负手来回踱步,脑海中飞快思量。
自从数年前诸葛丞相辞世,他掌控蜀汉大局,一路开疆拓土,令曹魏连连受挫,不敢轻启战端。
可以说,当前局势对蜀汉极为有利。
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杨仪深知魏国并未善罢甘休。
曹叡这封国书的字里行间虽充满恭顺示好,其实难掩两层用意其一,恐怕正如杨仪所料,拖延时间,麻痹蜀汉,为魏国争取休养生息之机。
其二,则是想借遣使机会,派遣文臣儒士来我蜀炫耀国威,挫我锐气。
毕竟我军连下荆襄江东,正值士气高昂之际,魏人岂能不忌惮?
此番来者不善!
想到这里,杨仪嘴角泛起一抹玩味笑意:
“司马懿啊司马懿,你千里出使,打的什么算盘,本相如何不知?”
“也罢,你想拖延,我便将计就计陪你周旋;”
“你欲炫耀文治,我偏偏以牙还牙,叫你有来无回!”
他当即吩咐道:
“传令下去,即刻召集在蓉文武,入府商议!”
“诺!”
左右亲随飞奔而去。
不到半个时辰,蜀汉朝堂众重臣再次齐聚丞相府议事厅。
杨仪将魏国来书传阅一遍,直入主题:
“诸位,此番曹魏派司马懿为使者前来,必有深意。我等务必慎重应对。”
“诸葛丞相生前与司马懿斗智斗勇多年,此人不可小觑。”
刘巴愤然道:
“和谈是假,探我虚实是真!丞相,干脆不予理睬,闭门却之如何?”
杨仪摆摆手:
“不,此举关系两国颜面,不可贸然失礼。来者是客,我们且礼数周到地欢迎。只不过……”
他目光一厉:
“要让魏国使团见识到,我蜀汉远非当年可比!不仅武备精良、兵强马壮,文治教化也不输他们中原。”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正该如此!”
“末将愿率禁军于郊外迎接,必要时给他们个下马威!”
赵统抱拳请命道。杨仪微微一笑:
“不忙,魏使行程远,尚有时日准备。我等且分头行动:其一,立即檄文各州郡,广邀饱学鸿儒、才子佳士前来成都。”
他看向掌管礼仪教化的官员:
“此次司马懿带了不少魏国名士学子,自恃中原文风鼎盛,想在我蜀文坛上压人一头。”
“咱们也不能示弱,要与之当堂论经对赋,好好教训这些魏国酸儒一番!”
“哈哈,痛快!”
一名翰林院学士兴奋地捋须笑道:
“丞相放心,我蜀中亦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何惧来者!”
众文臣也是群情激昂,摩拳擦掌。杨仪继续道:
“其二,传令各军挑选精锐部队,整顿军容军纪。”
“待魏使一到,本相要亲率虎贲之师列阵校阅,让司马懿亲眼看看我大汉精兵的风采!”
说到此,他眼中精光四射:
“军容之盛,礼仪之庄,不可有半点闪失。此事赵统你负责,总领成都营诸军操练选拔。”
赵统拱手领命:“末将遵命!”
安排已定,众臣按计划迅速行动开去。
很快,文有学宫贤士群集,武有劲旅严阵以待,一张大网悄然铺开,只等曹魏使团自投罗网。
曹魏,此日洛阳皇城外、
一支百余人的使团整装待发。
为首之人身披青甲,鹤发鹰目,正是魏国大都督司马懿。
魏帝曹叡亲率文武百官出城相送。
曹叡一把握住司马懿的手,正色道:
“仲达,此番就辛苦你走一遭蜀地了。”
司马懿拱手肃然:
“陛下放心,臣定不辱命。”
曹叡轻叹道:
“唉,眼下东吴新亡,蜀贼趁势坐大,朕也是迫不得已才议和。”
“你素来足智多谋,又与诸葛亮多番交手,有你出马,朕才放心些。”
司马懿低头谦道:
“陛下抬爱。先帝在世时常言,不知彼而妄动乃用兵大忌。蜀汉近年形势如何,必须得实地探明,以定后计。微臣此去正为此事。”
曹叡点头道:
“正合朕意。若能顺带刺探些蜀军武器秘机,那就再好不过。”
一旁司空陈群皱眉道:
“陛下,司马公此去虎穴,万望小心行事啊!”
曹叡摆手道:
“杨仪不敢拿使节怎样。只是仲达,你也莫失了我天朝威仪,该强硬时还须强硬,莫让蜀贼小瞧了去。”
司马懿淡然一笑:
“陛下宽心。臣自有分寸。”
他双手一拱,“时辰不早,臣告辞了!”
曹叡郑重拍了拍司马懿肩膀:
“珍重!”
司马懿转身翻身上马,一声令下:
“启程!”
魏国使团在晨曦中鱼贯出发,扬长而去。
行出十余里地,司马懿回望尘封的洛阳城门,心中豪情暗涌。
他策马徐行,身边一名亲信幕僚凑近低声问:
“都督,魏国谁不知蜀地危险,这趟差事又不讨好,您为何主动请缨前往?”
司马懿闻言微微一笑,道:
“你且看,如今天下能被朕器重者几人?”
“我若想博得圣心,便得立奇功、显本事!”
“而要显出我的本事,就需找个够分量的人物来较量。”
他目光远眺西南方向,眼中精芒毕露:
“以前有诸葛孔明压我一头,如今他已作古,这天下能入我法眼的对手,就只剩下蜀汉的杨仪了。”
那幕僚恍然,又忧道:
“可是都督,杨仪治下蜀汉国力蒸蒸日上,听闻他武器精良、广积粮草,又灭了东吴,锐气正盛。”
“您此去凶吉难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