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他骑车来到村尾,远远便看到文宇和五蛋他们在那两房子门口。
“哥?我文华哥回来啦!”
李文宇眼尖,看到骑车过来的李文华,欢呼着跑上前。
五蛋他们一看,也跟着跑了上去,没别的,文华哥好吃的多。
“哥。”
“文华哥……”
七嘴八舌的围着叫个不停,李文华只觉得脑仁疼,“行了行了,我知道是你们的哥了。文宇,你们在这干嘛呢?”
文宇和五蛋他们已经十一二岁了,自然是要帮忙干活的,现在却扎堆在那两位老师住处门口玩。
李文宇一听问这个,表情顿时垮了,整个人蔫蔫的,“哥,我们在上课,现在是课间休息。”
李文华乐了,三爷动作真快呀。
之前他除了高中和大学课本,还找萧老师帮忙弄了小学和初中的,去南昌时,给了小葫芦一套初中到高中的,剩下的小学和初中课本全拿到了村里,手里只留了高中和大学的。
无视李文宇那不开心快溢出来的表情,车停在门口,准备进屋看看邵老师他们。
进入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桌子和长条凳,共有四排十二张桌子,全是简易的木桌,没有抽屉之类的,就四条腿上面一块木板那种。
桌上前面不到两米的位置还有块木板,上面还写了字,一看便是当黑板在使用。
黑板旁边坐着一五十来岁正在翻书的妇人,不是苏老师又是谁。
“苏老师。”
苏老师抬头:“是你呀。”
苏老师起身,将书放学生的桌子上,神色莫名的看着他:“学校现在怎么样了?”
“乱。”
苏老师颇为伤感的叹息道:“唉~你……”
话到嘴边又止住了,微微摇头陷入沉默。
李文华猜到她想说什么,但实在无能为力,只能当不知道。
“苏老师住的还习惯吧?”
苏老师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过强人所难,也就借着话头回道:“习惯,跟大家一起干干活,不忙还能教教还孩子们,连带着我孙子也能跟着一起学,我这身体都比以前好了不少。”
李文华点头笑道:“那就好,对了,邵老师呢?”
他进来到现在也没见邵老师和两人各自的孙子孙女。
“他呀,带孩子们去田里干活去了,说免得孩子们长大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李文华笑了笑,这两人住的习惯就好,住不习惯也没事,外面的情况会让他们习惯这里。
他并不担心这个,主要是想看看和村里人处的怎么样。
聊了几句后他去找三爷,并和苏老师说明天会有个新邻居。
“五蛋,去帮我找三爷在哪,找到了回来告诉我,奖励你两颗糖,找不到奖励你屁股开花。”
五蛋缩了下屁股,菊花都跟着紧了紧,撒丫子往田那边跑:“我一定能找到。”
找不到他也不回来了,免得屁股开花。
李文华一看他这样,就想起几年前坐在水沟钓王八的画面。
不知道这样子现在还敢不敢那样钓,等会得问问,看看能否神功再现。
看到还围在自己身边像黑炭似的几人,从挎包里掏出一把糖:“文宇,你们几个分了吧。”
“好嘞哥。”李文宇开心接过糖,转而神气十足的对其他几人说:“这是我哥给我的,你们想吃也得叫我哥。”
李文华只觉好笑,这家伙按年龄应该是最小的,竟然想用糖衣炮弹充当哥。
其中一个梗着脖子:“文华哥明明说给我们分的。”
李文华不记得他们的名字,只依稀听别人他叫小根,因为别人叫他爹老根,父子长的特别像,所以大家就叫他小根。
有了他带头,其他几人也不服气的喊着:“就是让文华哥说给我们分的,凭什么说是给你的。”
得,这是压不住小伙伴呀。
李文宇把糖往裤裆里藏:“你们不叫我就不给你们。”
夏天热,这些小少年都光着膀子,要不是因为要在这里上课,他们可能直接光屁股,李文宇糖没地方藏,只能拉开裤子往里塞。
李文华不忍直视,这糖怕是要有别样味道啊。
小根几个却无所谓,直接强行把李文宇按倒,拿出糖数了数,一人两颗,给李文宇留了三颗。
一个个咧嘴对李文华道谢:“谢谢文华哥。”
李文宇愤怒瞪眼:“你们以多欺少!”
“略略略~”
小根几人压根没把他的愤怒当回事。
这下李文宇更气了,“哥,你帮我揍他们。”
“你自己解决,要想当哥,就要让别人服你,我帮你揍他们,你永远也当不了他们哥。”
李文华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像是在说:哥看好你。
李文宇眼珠子滴溜溜转,似乎在想什么鬼主意。
李文华没空管他,因为已经看到五蛋带着三爷过来了。
他一边迎上去,一边又掏出几颗糖塞给五蛋:“玩去吧。”
五蛋拿着开心的跑向李文宇,论关系,几人中他俩最要好。
三爷抹了把脸上的汗:“今儿过来是有什么事?”
“嗯,明天会来个人,他是我们分局的局长,但因为一些原因,算是来改造的,明面上您安排他住牛棚,让他照顾牛和猪,暗地里让他住苏老师他们隔壁。”
三爷点点头:“懂了,只要没有外人在,咱们要客气点,有外人咱们就得让看上去苦一点。”
“没错,这些人以后可能会回去的,甚至可能比之前位置更高,若是能打好关系,将来对村里也有好处。”
三爷顿时更上心了,他现在可太知道有人好办事的道理,别的不如说,就交公粮,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烦。
“好,还有别的事吗?”
“没了,我就是提前过来和您说一声,等明天人送来时,当着那些人的面安排到牛棚去就行。”
那牛棚已经收拾过,看上去比以前更破。
三爷微微点头表示明白,又问起他们在城里怎么样。
李文华简单说了下,问起村里情况时,得知公社也有戴袖箍的,还想进村里检查,说是每家鸡不允许超过两只。
村里人当时直接堵在村口不让进,还是三爷不想把事闹大,让他们领头的进村,带着看了一圈。
只让一人进村,还是陪着检查的,能检查出什么来,各家半大小子早提着另外的小鸡笼到半山腰蹲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