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的朝会,在今日一早如约而至。
上半年,大明相对太平,并无太多大事发生,如果值得讨论,莫不就是入秋来的暴雨,决堤了数处河流。
文臣企图用天灾规劝天子,但最终因为刘瑾的介入,计划失败,天灾变成了人祸,几名负责治河的官吏被捕定罪,本该交给三法司,但不知为何,押送回来的路上遇到劫匪,全部意外死亡。
今日朝会才开始,百官就颇为意外的看着大殿最前方的朱厚炜。
他们不知道今日朝堂有什么大事发生,为什么蔚王会主动入朝。
朱厚照也意外的看到了自家弟弟,不过他现在毕竟是监国,倒也稳重的没对朱厚炜挤眉弄眼。
太监唱谒后,大朝会正式开始。
内阁总结了这段时间河水决堤给百姓带来的冲击,祈求户部拨款三十万两,专项用于地方赈灾安抚百姓工作,稳住民心。
工部再祈拨款五十万两,用于对黄河等河流修缮工程。
朝廷这两年随着商业和开海的开源,税收得到巨大的提升,每年户部统计下来净利可达到四百多万两银子。
看似很多,然而仅仅一个赈灾,一个修河,就已经快耗费四分之一的财政了。
遑论新安江、长江、鄱阳湖、洪泽湖、淮河等各河水流域,有些地方虽没决堤,然未必不会发生决堤的风险。
户部尚书韩文出列道:“启奏太子,这钱户部可以拨,但去年、前年、大前年,累年户部都拨款,可一旦暴雨来临,各河流依旧会决堤,臣祈求诸公群策群力,找出一劳永逸的办法。”
有些话韩文没有直说,说了得罪工部,户部每年拨下去那么多钱,这些钱真落到实处了吗?为什么这么多财政送下去,河流堤坝依旧会决堤?这么多年来,你工部都能用大理石将黄河长江两岸给加固了!
可为什么每年拨款每年修,每年修完又拨款?
工部尚书曾鉴开口道:“启奏殿下,臣祈都察院派巡察御史去地方巡查,看看是否有贪污渎职之官。”
他先撇清工部责任,同时也为了自证清白,你户部质疑没关系,那就让都察院去查,查到谁谁负责!
傅瀚是内阁首辅,自然不会看着六部相互斗争,同时调节六部矛盾,给自己增加威望,这也是他上台后一直在做的事。
“现在不是讨论此事的时候,韩尚书说的好,是否可以找到一劳永逸之办法,让各河流尤其黄河,不必决堤那么频繁?”
“工部可有治河的具体办法?不妨说一说,众人群策群力。”
工部尚书曾鉴道:“还是要修。”
焦芳对六部尚书都看不上眼,淡淡的道:“曾尚书说的轻松,还是要修,谁不知道要修?”
“怎么修?修好了能不能稳固,哪怕就一年,一年黄河不决堤,都算你工部首功,可你们做到了吗?”
曾鉴无言以对,恨恨的看了一眼焦芳,然后拱手对朱厚照道:“微臣知罪。”
朱厚炜缓缓走出班列,拱手道:“本王恰好有一策,工部不妨试一试。”
此一时,所有高官目光全部聚焦朱厚炜。
谁都知道蔚王今日来朝,不会无的放矢。
“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也。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则浅可深,治在吾掌耳”
百官安静的听着,朱厚炜继续侃侃而谈。
“黄河的淤泥、泥沙堆积,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急剧高涨,水下的泥沙难以清理。”
“是否可以开启一道口子,增加水流速度,用高速流通的水势,将河岸下的泥沙全部冲出去?缕堤束水攻沙,遥堤防洪!”
简单点说,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工部几名高官对治理黄河颇有心得,当听完朱厚炜建议后,几名工部官吏不由瞪大眼睛!
焦芳急促出列,拱手高亢的道:“蔚王此国策,实乃治世之良策,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方面是吹嘘,更多的还是因为蔚王提出的治理黄河政策,是难能可贵可以实施清淤的良策!
不仅焦芳这几个狗腿子出列赞赏,就连傅瀚等几名内阁辅臣,都不由眯着眼望向了朱厚炜。
满朝文武,不管对朱厚炜什么态度,但就此国策来说,都不得不佩服蔚王手段之厉害。
这样的治国人才,却不得不委身在府邸,怎么不是对朝廷的损失呢?
可惜,他是一名藩王,如果不是,该多好,一定将会是名留千古的名臣!
不说别的,只要黄河治理好,单这一项成就,就足以让朱厚炜青史留名,更别提蔚王在此前对大明做出的一次次贡献。
工部尚书曾鉴出列,拱手道:“启奏太子殿下,微臣附议蔚王之策。”
朱厚照脸上带着笑容,赞许道:“蔚王智高毓敏,着内阁首辅领工部就蔚王此策治河。”
“若有不懂,则可尽问蔚王。”
首辅傅瀚和工部尚书曾鉴拱手道:“微臣遵旨!”
……
徐府。
徐家几名长辈急促而来,找到徐光祚,道:“大侄子,喜事,喜事!”
“你可知咱侄女儿看上的那名男子是谁?”
“蔚王,蔚王啊!”
徐光祚一脸迷茫:“什么?”
“那个男子啊,不是什么穷书生,他是蔚王啊,大明二皇子啊!”
徐光祚:“啊?”
……
“小菡。”
夏婉儿在徐府侧院内,找到徐光菡,平复心情后开口:“我要入宫了。”
“总会有办法的。”
夏婉儿摇摇头道:“不是,朱公子他……是太子。”
徐光菡:“啊?”
夏婉儿点点头:“嗯,他是太子。”
“那,他弟……是?”
“蔚王。”夏婉儿道,“这下你不用千方百计考虑他要不要博取功名,会不会自卑于和你国公府身份差距了。”
徐光菡愣在原地,久久没回过神,那他的母亲……皇后?
昨天夜里,和她相处一晚的,是大明皇后?
徐光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