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迈德连锁超市中,尝试购买葫芦的人越来越多。
起初只是出于好奇,但当一个个葫芦被顾客现场切开,清澈甘甜的水从葫芦口喷涌而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自然的清香,所有人都惊呆了。
“太神奇了……”
“真的是水?我以为是营销噱头。”
“味道比我喝过的所有瓶装水都好!”
“这怎么可能?就算是注水,也太良心了,三十块钱三十升!”
人群中不断传来惊呼和交头接耳的声音。
一位大妈直接拎了两个葫芦,满脸激动:“我儿子在健身房锻炼,这水正好当运动补水的神器!”
一位打扮时尚的年轻女孩拿着手机拍视频:“兄弟姐妹们,沙拉伯迪加城出大新闻啦!王子推荐的神葫芦,里面能倒出好几桶水,简直是天然矿泉水神器!”
这些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转发数以万计,标题无一例外地吸引眼球:
【王子推荐】“神葫芦”惊现超市,竟能倒出淡水!
神葫芦火了!一葫芦三十块,三十升清甜水!
神奇植物替代淡化工厂?沙拉伯迪加城居民抢购新型水源!
次日,《沙拉时报》、《中东晨讯》、甚至《沙拉电视台》都在头条位置报道此事。
阿卜杜拉王子亲自出镜接受采访,介绍这一生态项目。
他在镜头前举起一颗切开的葫芦,微笑着说:“这不仅是解决水危机的希望,也是沙拉伯迪加对绿色科技未来的大胆尝试。”
——消息飞一样地传遍整个城市乃至周边地区。
艾哈迈德超市的葫芦被一抢而空,一些市民甚至驱车数十公里前来,只为抢到一颗“神葫芦”。
有顾客甚至带着冰桶来装水,一时间,“喝葫芦水”成了社交圈里的新时尚。
……
与此同时。
拉比格海水净化厂的一间封闭会议室内,灯光昏暗,空气凝重。
几位中年男子围坐在一张橡木会议桌前,脸色阴沉,神情复杂。
桌上放着最新的媒体报道截图,其中一条新闻赫然写着:
【葫芦淡水风暴】传统海水净化厂将被淘汰?
“这些媒体疯了吗?”一位身材微胖的厂主愤怒地拍桌,“拿个葫芦就想取代我们几十亿的产业?简直笑话!”
“笑话?”另一个戴着金边眼镜的男子冷冷开口,“你有没有看今天艾哈迈德超市的销量?我们一个月的瓶装水销售量,被他们一天就超过了。”
“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被‘王子’两个字冲昏了头。”第三个人嘲讽地说道,但眼神中却难掩担忧。
拉比格一直没有说话。
他是整个海水淡化行业中资历最老、产业规模最大的厂主,此刻,他也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指轻敲桌面。
“那我们怎么办?”眼镜男低声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个什么‘葫芦计划’抢走我们的客户?”
“我说,”胖子压低声音,目光冰冷,“干脆……除掉那个叫顾安的外国人。这一切的源头就是他。”
会议室一瞬间寂静下来。
拉比格的手指停止了敲击。他抬头,眼神犀利:“你疯了吗?”
“怎么了?过去我们不是没干过类似的事。”
“这是不一样。”拉比格冷冷道,“你忘了那个葫芦是谁背书的吗?阿卜杜拉王子。你要是敢动顾安,就是在动王子的脸面。你不想在沙拉伯迪加看到明天的太阳吗?”
话音一落,全场沉默。
没人再说话。
“那我们就这样被干掉?”有人终于忍不住,“看着我们的厂倒闭?”
拉比格微微摇头,声音低沉而理智:“不会那么快。葫芦虽然神奇,但他们目前产水有限,顾安那边只能供应饮用水,真正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还得靠我们这些大型厂维持。”
“可如果他们扩大了呢?”
“那我们再看。”拉比格站起身,神色肃然,“潮水刚刚涌来,我们还没有淹没。观察,适应,别急着出手——这是我们比顾安强的地方。”
……
另一边,阿卜杜拉王子的办公室内,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长桌一端是王子本人,神情兴奋;
顾安和费萨尔坐在另一侧,桌上铺着几张计划图纸和初步财务模型。
“这个月,‘神葫芦’卖出了两万颗。”阿卜杜拉手指轻点桌面,“只是试水,就已经引爆市场。如果我们不抓紧机会,别人很快就会模仿。”
“我同意。”费萨尔点头,“目前葫芦只能供应饮用水,但如果产量扩大,完全可以进入瓶装水、医院、学校等领域。”
“所以,我们要快!”王子语速飞快,“我要五倍、十倍的种植量。我会再拨两千万资金,你,”他看向顾安,“立即回龙国,采购所有能买到的种子。”
“是!”顾安点头,心中却有些忐忑。
当晚,他乘坐航班飞往龙国,一路思绪纷乱。
当飞机落地,他没有回家,也没有休息,而是第一时间打开了“丰收农场”官网。
他却惊讶地发现——种子板块竟然依旧处于\\\\“未开放销售”\\\\的状态,页面上写着:
【下一轮‘丰收农场葫芦’种子销售时间未定,敬请期待。】
评论区已经炸锅:
“什么时候开卖啊?求一百颗!”
“排队等种子等了三天了!丰收农场能不能快点!”
“据说现在有人拿着种子到国外赚钱去了,可不能这样,先供应国内,然后再说国外的事……”
顾安的心往下一沉。
他原以为,只要带着钱回来,就能第一时间采购大量种子,却没想到,一切卡在了“供应”上。
他心中隐隐不安:就算下一轮开放销售,他又能抢到多少?几百颗?几千颗?哪怕抢到一万颗,也远远满足不了阿卜杜拉王子的雄心。
在超市热卖的同时,龙国的供应链已经开始紧绷,这将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他在酒店房间踱步许久,最终下定决心:必须亲自去一趟“丰收农场”。
只有到产地、到源头,才能争取到第一手的种子,甚至——更深入的合作。
顾安提起背包,走出房门,踏上前往农场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