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皇上离开后,果亲王来到方才的棋局前,落下一颗白子,双方的局势瞬间逆转,白子突破重重包围,整盘棋局顿时被盘活了。
阿晋不解地问道:“王爷,福晋明明知道您并未失忆,您为何还要让皇上隐瞒今日的一切?”
果亲王轻叹一声,眸中满是担忧,“你以为皇上真的会受人胁迫,任人摆布?一年之约不过是借口罢了,等今日之局解了,他便会立刻想方设法除掉本王。”
“本王在宫外,皇上鞭长莫及,顶多也就是派一些杀手刺杀本宫,可嬛儿在宫中却时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以皇上多疑的性子,若是知道了嬛儿心中还有本王,他如何还能善待于她?”
“本王既然带不走嬛儿,不若就由本王来承担一切罪责,皇上恰恰会以为,一切都是本王一厢情愿,嬛儿心中有他而无本王,这样她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
翌日。
准葛尔带兵来犯,已经逼近雁鸣关的消息传入京中,接着果亲王离开皇宫,再次带兵抗击准葛尔部。
只是他这一次,不仅带走了阿晋和流朱,连舒太妃,弘曕和灵犀也一同带离了京城。
对于果亲王化险为夷、平安出宫一事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果亲王被冤枉的,皇上畏惧他的兵权想趁机除掉他,奈何准葛尔突然来袭,朝中无人可用,这才放他出宫。
亦有人说,果亲王的确是与宫中嫔妃有染,皇上顾念手足之情,放他出宫去击败准葛尔,为国效力,戴罪立功。
还有人说,果亲王通敌叛国,准葛尔是为了拯救果亲王这才带兵攻打大清,皇上为了大清子民,被逼无奈这才纵虎归山。
各种说法都有,可渐渐地又有一种说法兴起,且逐渐占据上风,说果亲王当晚夜会之人其实是他已经“逝去”的福晋,她其实并没有死,而是爱慕虚荣、贪恋权势入了皇宫为妃。
果郡王见到自己曾经的福晋,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熹贵妃,当即怒不可遏,想要寻她问个明白,可惜被皇上当场捉住。
皇上自觉愧对于他,便不追究他的罪责,放他一家老小离京,永不能再踏入京城半步,至此,民间地熹贵妃骂声一片,说她是祸国妖妃。
玉妃听着小德子的禀报,心中甚是得意,“祸国妖妃”的说法自然是出自于她,她虽不知为何皇上轻易放了果郡王,可也知道,熹贵妃的禁足怕是没几日了。
一旦她出来第一个要对付的便是自己,于是,在她得知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时,便让小德子私自出宫买通了一些叫花子,散播熹贵妃红颜祸水的谣言。
这样,她即便出来,也会自顾不暇。
可惜,她终究还是小瞧了甄嬛!
——————
养心殿内。
皇上双眸微阖,眉头紧蹙,盘腿坐在软榻上,双手置于腿上轻轻拨弄着那串碧玺玉珠,甄嬛缓缓入内,在距离皇上几步之遥跪了下来。
“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皇上闻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缓缓睁开眼看向甄嬛,她脸色略显苍白,整个人也清瘦了许多。
明明才禁足了半月有余,两人仿佛已有许久未见,再次相见,心中莫名生出许多陌生之感。
“熹贵妃,你可知错?”
“皇上若是指臣妾没有管理好六宫事务,臣妾知错,可若是指谋害皇子,臣妾无错!”
甄嬛的声音虽轻柔,但说出的话语却无比的倔强,见她还执着于之前的事情,皇上轻轻叹息一声。
他自是知道她是被冤枉的,他将她禁足,从来都不是因为五阿哥被人下毒,而是想背着她杀了果亲王,可如今,他的计划失败了。
“朕并非指之前的事,而是你与老十七!”
甄嬛心中猛地一紧,她在来的路上已经询问过苏培盛,得知准葛尔来犯,皇上已经放了允礼出宫,让他带兵去抵抗准葛尔。
她多少也能猜到些允礼和准葛尔必定存在某种联系,可心中仍旧感到震惊,他前世最痛恨的便是准葛尔,今生,竟然为了和皇上对抗选择与他们联手,甄嬛心中既心痛与愧疚。
如今,皇上再次提及自己与允礼之事,究竟是知道了允礼并未失忆,而自己心中仍有他,还是只是简单地试探?
“臣妾与果亲王?”甄嬛佯装疑惑地抬眸,不解地看向皇上。
“不要告诉朕你不知道,他其实并未失忆!”
“什么?他没失忆?”
“这……这怎么可能?”
甄嬛心中不安,面上却是佯装大惊失色,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皇上,嘴里不停地喃着“不可能”。
“你当真不知?”皇上眼眸微眯,眸中闪过一道狐疑。
“臣妾的确不知,他那日在宴席上明明是不认得臣妾的,臣妾哪里会知道他并未失忆?”
“皇上,臣妾如今是您的熹贵妃,他失忆也好,没失忆也罢,都与臣妾无关,臣妾从前不知,今后不愿知晓!”一滴泪从甄嬛眼角滑落,她忧伤地看向皇上,言语中满是痛心。
皇上紧紧盯着甄嬛的眼眸,像是在思索她说得是真是假,片刻后,他再次出言试探道。
“你对朕的情义,朕信!”
“可老十七如今对你并未死心,他勾结外敌试图威胁朕,让朕放你出宫。”
“熹贵妃,或许从一开始,朕就不应该强迫你入宫,明日,你便离宫与你的夫君孩子团聚吧!”
听着这字字恳切的话语,甄嬛心中冷笑,若不是她一早便得知了,允礼已经离宫,今日听到这一番话,怕是会信以为真。
什么情真意切?什么宠爱有加?不过都是虚情假意的试探!
甄嬛绝望地看着皇上,眼神中满是无助与悲凉,她朝着皇上磕了三个头,随后缓缓起身。
“四郎,今生情深缘浅,但愿来世,嬛嬛能早一步与你相识,四郎,嫔妃自戕是大罪,臣妾不愿累及父母,还望四郎赐臣妾一条白绫,了却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