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溯源:从底层饱腹之物到文化符号的嬗变

猪脚饭的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农耕文明时期对食材的极致利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猪的四肢因肉质坚韧、脂肪分布特殊,常被视为“边角料”,却因劳动人民对“饱腹”的迫切需求,逐渐演化出独特的烹饪智慧。

1. 早期雏形:底层社会的能量补给

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已有“以糟卤制猪脚”的记载,《岭表录异》中提及“南人取猪脚,渍以米酒,煨于灶膛,肉酥骨烂”,这是早期猪脚饭的雏形。彼时,珠三角的渔民和农夫为获取高强度劳动所需的热量,将廉价的猪脚与稻米结合,形成“肉饭一体”的饮食模式——这既是对食材的节俭利用,也是生存智慧的具象化。宋代《吴氏中馈录》更详细记载了“煮猪脚法”:“猪脚洗净,用蜜涂炙,入酱油、花椒慢火煨,食时配饭,甚饱力”,可见当时已形成“肉饭搭配”的饮食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唐宋时期的猪脚烹制与“庖厨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度松弛,民间饮食业蓬勃发展,长安、广州等城市出现专门售卖“熟肉”的店铺,《云仙杂记》中记载的“猪蹄铺”,可能是最早的猪脚类专门店。这些店铺将原本家庭自制的猪脚推向市场化,为后来猪脚饭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2. 地域分流:南北烹制的文化分野

- 南方派系:以广式卤猪脚为代表,强调“浓油赤酱、胶质黏唇”,与潮汕卤味、客家咸香文化深度融合。潮汕地区的“猪脚圈”(油炸猪脚糜)和广府“南乳猪脚”,分别体现了沿海与平原地区对油脂的不同处理逻辑。潮汕卤水中的南姜、香茅自带清新香气,能中和猪脚的油腻,这与当地“靠海吃海”的饮食偏好密切相关——南姜原产于东南亚,随海上贸易传入潮汕,其辛辣成分(6-姜酚)能刺激唾液分泌,增进食欲;而客家菜中的“咸猪脚”则以粗盐腌制后炖煮,搭配木薯粉,形成山区特有的耐储存吃法,反映了客家人“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

- 北方派系:如川渝“红烧猪脚”、湖南“酸辣猪脚”,更侧重辛辣调味,与潮湿气候下“驱寒祛湿”的饮食需求相关。陕西“腊汁猪脚夹馍”则将猪脚与面食结合,选用关中黑猪的后蹄,以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卤制后,夹入白吉馍中。值得一提的是,北方猪脚饭常与“节气饮食”关联,如山西“腊八酱猪脚”,在腊月八日以老陈醋、黄豆酱腌制猪脚,发酵21天后食用,既符合“冬藏”的饮食传统,又利用醋酸软化肉质,形成地域特色。

3. 现代转型:从街头摊到连锁品牌

20世纪90年代,深圳、东莞等制造业城市的工厂区催生了猪脚饭的爆发式需求。打工群体对“低价、高蛋白、快饱腹”的需求,让猪脚饭从家庭厨房走向街头摊档。1998年,深圳龙华区出现第一家挂牌“隆江猪脚饭”的店铺,以“10元管饱”的标语吸引工人,其卤汁配方源自普宁隆江镇的传统工艺。据《深圳饮食志》记载,2005年深圳关外的猪脚饭店已超2000家,形成“每公里必有一家猪脚饭”的饮食奇观。

2010年后,“隆江猪脚饭”“潮汕猪脚饭”等地域品牌通过标准化卤制工艺实现连锁化,甚至出现“全国门店超3万家”的产业规模(数据源自《中国餐饮报告2023》)。如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周边,也涌现出主打“轻奢猪脚饭”的品牌,如“猪脚饭研究所”,以黑猪前蹄、有机米和定制卤汁为卖点,客单价提升至38元,完成从平民小吃到品质餐饮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价格的提升,更是消费场景的重构——部分店铺采用明档卤制、可追溯食材展示,将“市井美食”升级为“透明化餐饮体验”。

二、解构:一碗猪脚饭的科学与艺术

看似朴素的猪脚饭,实则是食材、工艺与味觉的精密协作。以广式隆江猪脚饭为例,其核心在于“一卤二煮三配”的黄金法则,每个环节都暗藏饮食科学的精妙。

1. 选材:猪脚上的部位经济学

- 前蹄vs后蹄:前蹄(猪手)筋膜多、肉质更紧实,适合卤制后切片;后蹄脂肪层较厚,更适合炖煮。优质猪脚需满足“皮厚、骨小、无淤血”,以土猪前蹄为佳。广东清远的“乌鬃鹅猪”前蹄,其胶原蛋白含量比普通白猪高30%(数据参考《肉类工业》2021年研究),卤制后能形成“胶状挂唇”的质感。值得注意的是,猪脚的“年龄密码”藏在蹄壳与皮肤的连接处——12个月以上的土猪,其蹄壳与皮肤的褶皱更深,胶原蛋白含量更高,而速成白猪(4-6个月出栏)的蹄壳光滑,肉质较柴。

- 配角的学问:标配的酸菜需用潮汕芥菜腌制15天以上,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中和猪脚的油腻。深圳某老店的酸菜坛中,检测出乳酸含量达1.2g\/100ml,ph值3.8,这是最佳的解腻酸度(数据来源: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卤蛋需选用“溏心蛋”,蛋白吸收卤汁,蛋黄保持流心状态,其制作关键在于煮蛋时水温控制在78c,煮6分钟后立即过冰水,使蛋白凝固而蛋黄半熟——此时蛋黄中的卵磷脂未完全变性,口感细腻且营养保留率达92%(参考《食品科学》2018年)。米饭多选用泰国香米或本地油粘米,油粘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达18%,颗粒分明且吸汁性强,能充分吸附卤汁中的风味物质。

2. 卤汤:时间沉淀的味觉密码

- 老卤的传承:广式卤汤讲究“一锅老卤三代人”,核心在于卤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与香料的长期聚合。深圳某30年老店的卤汤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含量达0.7g\/100ml),这是长期炖煮后胶原蛋白分解的产物,也是“卤香回甘”的科学基础(数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检测报告)。老卤中的微生物群落(如乳酸菌、酵母菌)会随时间形成稳定的发酵体系,不仅赋予卤汁复杂的风味,还能分解猪脚中的饱和脂肪酸,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研究表明,30年的老卤中,益生菌含量是新卤的17倍,这些微生物能产生酯类、醛类等风味物质,形成“陈卤特有的复合香气”。

- 香料配方的博弈:标准卤料包含八角、桂皮、香叶等16味香料,潮汕派系会加入南姜、香茅,川渝派系则添加干辣椒、花椒。香料配比需遵循“去异增香”原则——肉豆蔻中的挥发油可去除猪脚的腥臊味,丁香酚能增强卤香,但过量会导致苦味。资深师傅需凭经验调整“君臣佐使”的比例,如八角用量一般不超过卤汤重量的0.5%,否则会压制其他香料的香气。现代食品科学研究表明,当卤料中桂皮与香叶的比例为3:1时,能最大化激发猪脚中的鲜味物质(Imp含量提升22%),而潮汕派系特有的香茅与南姜比例(2:1),则能使卤汁中的柠檬醛含量达0.08g\/L,形成独特的清新感。

3. 烹制:温度与时间的魔法

- 焯水去杂:猪脚需用冷水下锅,加入姜片、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去血沫,这一步能去除90%以上的嘌呤(降低痛风风险)。水温从20c升至100c的过程中,猪脚表面的蛋白质会逐渐变性凝固,包裹住内部的血水,形成易于撇除的浮沫。值得注意的是,焯水时加入的料酒需为“粮食酒”,其乙醇含量(52%vol)能有效溶解猪脚中的脂肪氧化产物,而劣质酒精勾兑酒则可能引入杂醇油,影响口感。

- 卤制三阶段:

- 武火煮沸(100c):持续30分钟,让香料快速渗透皮层,此时卤汁中的香味物质(如桂皮醛、丁香酚)会随蒸汽挥发,与猪脚表面的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形成初步的棕红色泽。这一阶段产生的风味物质中,呋喃类化合物占比达34%,是卤味“焦香感”的主要来源。

- 文火慢炖(80c):持续4小时以上,使胶原蛋白转化为明胶,形成“入口即化”的质感。研究表明,80c时胶原蛋白的分解速率最快,每小时可分解约1.5g\/100g猪脚(数据参考《食品科学》2019年),此时产生的明胶分子能在冷却后形成凝胶,这就是卤猪脚“凉吃粘唇”的原因。

- 浸泡入味(60c):关火后卤汁浸泡2小时,利用渗透压让卤味深入骨髓。此时卤汁温度缓慢下降,猪脚内部的蛋白质纤维收缩,形成微小孔隙,卤汁中的风味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会逐渐渗入,使内外滋味均匀。检测显示,浸泡后的猪脚,其表皮与中心的风味物质浓度差可缩小至5%以内,而未浸泡的猪脚该差值达30%。

- 现代工艺的介入:部分连锁品牌采用高压卤制(121c、0.1mpa),将卤制时间缩短至1.5小时,但传统老店坚持“瓦罐慢卤”,认为高压会破坏胶原蛋白的纤维结构,导致口感“柴硬”。实验数据显示,慢卤猪脚的弹性和咀嚼性评分比高压卤制高15%(源自《中国烹饪研究》2022年),且慢卤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如醛类、酮类)种类比高压卤制多23种,这正是传统工艺不可替代的关键。

4. 摆盘:从饱腹到审美的进阶

传统猪脚饭的摆盘遵循“三色原则”:雪白的米饭、酱红的猪脚、翠绿的酸菜,形成视觉冲击。高端店铺会进一步细化:

- 刀法讲究:卤好的猪脚需趁热切片,刀刃需提前用热水烫过,避免猪脚遇冷收缩。标准切片厚度为3mm,既能保证口感,又能让卤汁均匀附着——过厚则入味不足,过薄则容易碎烂。资深师傅能做到“片薄如纸,肥瘦相间”,每片肉上都带皮、脂、瘦肉三层结构。

- 浇汁艺术:卤汁需从切片顶部均匀淋下,让每片肉都裹上一层薄而透亮的卤汁,多余的卤汁则渗入米饭中,形成“饭卤交融”的状态。讲究的店家会在浇汁后撒上葱花或白芝麻,增加香气层次。更极致的做法是“二次浇汁”——先淋热卤汁让米饭吸收,再淋凉卤汁锁住风味,形成“热饭凉汁”的温差口感。

三、地域流派:一幅猪脚饭的中国地图

猪脚饭的地域差异,本质是气候、物产与人文的味觉投射。从岭南到巴蜀,从闽粤到西北,每一碗猪脚饭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基因。

1. 岭南派系:卤香为魂,鲜甜为本

- 隆江猪脚饭(潮汕):核心在于“南姜+香茅”的卤料组合,南姜的辛辣与香茅的柑橘香形成复合香气,卤汁中常加入冰糖和鱼露,赋予“咸甜鲜”的层次。揭阳隆江镇的传统做法会在卤汁中加入本地黄豆酿制的酱油,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1.2g\/100ml,远超国家标准(Gb -2000),这是卤汁回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隆江猪脚饭的“淋汁工艺”独具特色——用特制的长柄木勺,从卤桶底部舀取沉淀的胶质卤汁,淋在饭上时能形成“拉丝”效果,这是普通卤汁无法达到的粘稠度。

- 广府南乳猪脚饭:以腐乳(南乳)为核心调味料,腐乳中的蛋白酶能进一步分解猪脚蛋白质,形成更细腻的口感。广州老字号“陈添记”的南乳猪脚,会用玫瑰露酒腌制猪脚2小时,酒精能溶解脂肪中的香味物质,卤制后带有淡淡酒香。南乳中的红曲米色素还能赋予猪脚自然的红棕色,避免使用人工色素,这种“天然着色”的智慧,体现了广府饮食对“原色原味”的追求。

- 客家咸猪脚饭:山区特色的“盐煨”工艺,将猪脚用粗盐、八角、花椒腌制3天,再放入陶瓮中,用稻壳灰煨烤8小时,成品咸香耐储,搭配糙米饭,是传统客家农忙时的“能量餐”。稻壳灰煨烤的工艺暗藏科学原理——稻壳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呈碱性,能缓慢释放热量(约60c恒温),既保证猪脚熟透,又避免高温破坏肉质,这种“低温慢烤”的理念与现代分子料理中的“低温慢煮”异曲同工。

2. 川渝派系:麻辣为纲,江湖气十足

- 红烧猪脚饭:以郫县豆瓣酱、干辣椒、花椒炒出“糊辣壳”香味,加入猪脚翻炒后,用啤酒代替水炖煮,麦芽酚能软化肉质并增加香气。重庆江湖菜中的“啤酒猪脚饭”,常搭配藕块、海带等吸味食材,辣度可达5000ShU(斯科维尔指数),适合湿热气候下开胃。值得注意的是,川渝红烧猪脚常使用“混合油”(猪油+菜籽油)炒制,猪油的饱和脂肪酸能包裹辣味物质,形成“辣而不燥”的口感,而菜籽油的高油酸含量(61%)则能平衡油腻。

- 酸辣猪脚饭:贵州、湘西地区的特色,用泡菜坛中的酸汤(乳酸含量2.5g\/100ml)炖煮猪脚,搭配木姜子油,形成“酸、辣、香”的复合味型。酸汤中的乳酸菌能分解猪脚脂肪,使其热量比传统卤猪脚降低18%(数据来源:《贵州农业科学》2020年)。更独特的是,部分苗族地区会在酸汤中加入“鱼蓼”(一种野生香草),其含有的挥发油能中和猪脚的腥味,形成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味密码。

3. 闽台派系:海鲜赋能,汤饭合一

- 福州蹄髈饭:选用带皮后蹄,以虾油(鱼露)、香菇、干贝熬制卤汤,海鲜的鲜味与猪脚的胶质融合,形成“荤鲜叠加”的味觉体验。福州老字号“同利肉燕”的蹄髈饭,会在卤汁中加入虾干和蛏干,其谷氨酸含量达1.1g100ml,鲜味强度是普通卤汁的1.8倍。虾油的制作工艺尤为讲究——用鲭鱼腌制180天以上,通过自然发酵产生的呈味核苷酸(Imp)与猪脚中的谷氨酸产生“鲜味相乘效应”,使鲜味提升3-5倍。

- 台湾卤肉饭(变种):虽然以五花肉为主,但部分店家会加入猪脚碎块,增加胶质。台北“金峰卤肉饭”的秘诀是用红曲米调色,同时赋予独特的发酵香气,猪脚碎与五花肉的脂肪比例控制在1:3,保证口感不柴不腻。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猪脚饭常搭配“鲁白菜”(用卤汁焖煮的白菜),白菜中的膳食纤维能吸附油脂,形成“荤素平衡”的饮食智慧。

4. 北方派系:粗犷与细腻的平衡

- 陕西腊汁猪脚夹馍:借鉴“腊汁肉”工艺,用陈年老汤(腊汁)卤制猪脚,腊汁中的亚硝酸盐与肌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粉红色泽。西安“秦豫肉夹馍”的猪脚夹馍,需将卤好的猪脚剁碎,加入青辣椒和香菜,夹入刚出炉的白吉馍,油脂渗透进馍体,形成“干、润、香”的三重口感。白吉馍的制作讲究“铁圈虎背菊花心”——表面的铁圈纹路能锁住油脂,虎背般的鼓起结构可形成夹肉的空间,菊花心的气孔则能吸收卤汁。

- 东北酱猪脚饭:以大酱(黄豆酱)为基底,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酱制时间长达6小时,猪脚表面形成深褐色的“酱痂”,内里肉质酥烂。哈尔滨“老厨家”的酱猪脚,会在酱制时加入东北酸菜汤,酸性物质能加速蛋白质分解,同时中和油腻。更特别的是,东北冬季寒冷,酱猪脚常搭配“冻梨”食用——冻梨的果酸能进一步分解猪脚脂肪,形成“冰与火”的味觉反差。

四、文化肌理:猪脚饭里的民生与哲学

一碗猪脚饭,不仅是味觉的满足,更折射出中国人“物尽其用的生存智慧在猪脚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猪四肢本是屠宰业中经济价值较低的部位,却因劳动人民对“不浪费”的执念,通过长时间卤制、调味掩盖等方式,转化为高性价比的蛋白质来源。这种“边角料逆袭”的逻辑,与《齐民要术》中“以脏补脏”“无弃物”的饮食理念一脉相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广东沿海渔民发明的“猪脚煮海草”,用海草的碱性中和猪脚的油腻,同时补充碘元素;四川山区的“猪脚炖红薯”,则以粗粮吸附油脂,形成“荤素互补”的饱腹组合,这些都是生存智慧的具象化。

饮食中的社群联结更值得玩味。在潮汕地区,“猪脚饭宴”是宗族聚会的常见形式——祭祖后的猪脚会分发给族人,卤汁则留作“老卤引子”,形成“一碗卤汁连宗族”的情感纽带。深圳某电子厂的工人访谈显示,87%的打工者认为“和同乡一起吃猪脚饭”是缓解乡愁的主要方式,饭桌上的卤汁共享、酸菜分食等行为,无意识中强化了社群认同。人类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的消失”在此出现例外——猪脚饭店成为流动人口重建“附近”的重要场域。

五、争议与反思:美味背后的行业挑战

供应链危机已成为行业隐痛。中国土猪品种从1980年的105种减少至2023年的48种(农业农村部数据),其中适合制作猪脚饭的前蹄型土猪(如陆川猪、槐猪)存栏量下降超70%。某隆江猪脚饭连锁品牌透露,2020-2023年土猪前蹄价格从18元\/公斤涨至56元\/公斤,倒逼83%的中小店铺改用白猪。白猪猪脚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土猪的62%,卤制后易出现“皮质硬、油脂腥”的问题,导致客诉率上升15%(品牌内部调研数据)。

标准化与风味的博弈进入深水区。中央厨房的卤料包虽能保证口味统一,却失去了老卤的微生物多样性。华南农业大学对比实验显示,工业化卤汁的风味物质种类比传统老卤少47%,其中赋予卤味“层次感”的酯类物质(如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仅为老卤的1\/3。更严峻的是,年轻厨师对“养卤”技艺的疏离——传统老卤需每日“添汤、撇油、控温”,而90后厨师中仅12%愿意学习该工艺(《中国烹饪教育报告2023》),导致老卤技艺面临断层危机。

健康争议的科学解构尤为关键。猪脚的嘌呤含量(110mg\/100g)虽属中等,但卤汁中的钠含量普遍超标——检测显示,一碗标准猪脚饭的钠含量达2.3g,超过who每日建议摄入量(2g)的115%。某三甲医院营养科跟踪调查发现,每周食用3次以上猪脚饭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22%。行业对此的应对呈现两极分化:高端品牌推出“低钠卤汁”(钠含量降低40%),而小作坊仍依赖“高盐防腐”,形成食品安全隐患。

六、全球化传播:从唐人街到米其林的味觉旅行

东南亚的在地化改造最为成功。新加坡“潮汕街猪脚饭”将卤猪脚与海南鸡饭融合,用鸡油饭打底,搭配 sambal 辣酱和小青柠,年营业额超百万新币;马来西亚的“福建猪脚醋”则受娘惹菜影响,在卤汁中加入菠萝、椰糖,形成“甜酸咸”的复合味型,成为开斋节的必备美食。这种融合背后是移民群体的文化调适——海南籍华人用鸡油饭替代传统米饭,既保留猪脚的核心味觉,又适应了当地稻米文化。

欧美市场的高端化实验颇具争议。伦敦米其林二星餐厅“A.wong”推出的“黑松露卤猪脚配珍珠米”,将猪脚低温慢煮12小时,搭配意大利阿尔博里欧米,用分子料理技术将卤汁制成“风味珍珠”,客单价120英镑,却引发“是否背叛传统”的争议。纽约唐人街的“猪脚饭车”则走亲民路线,推出“猪脚芝士三明治”,用马苏里拉奶酪包裹卤猪脚,通过tiktok传播成为“Z世代网红餐”,年销量超10万份,证明传统美食的年轻化可能。

非洲大陆的味觉奇遇鲜为人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的华人社区,出现了“非洲风味猪脚饭”——卤汁中加入当地的罗勒叶、非洲椒,猪脚搭配木薯粉团(Fufu),形成“中式卤制+非洲主食”的混搭。这种创新源于华人矿工的生存智慧:罗勒叶的杀菌作用能延长猪脚保质期,非洲椒的辛辣则适应了当地湿热气候,木薯粉团的高淀粉含量可增强饱腹感,成为中非饮食文化交融的活样本。

七、未来图景:传统基因的现代激活

科技赋能的可持续发展初现端倪。浙江大学研发的“植物基猪脚”已进入试产阶段,用大豆蛋白模拟猪脚的胶原蛋白结构,脂肪含量降低85%,嘌呤含量减少90%,口感相似度达82%(感官评价数据)。某新锐品牌将其与传统卤汁结合,推出“素食猪脚饭”,吸引健身人群和素食主义者,开辟了行业新赛道。

文化Ip的多维开发成为趋势。深圳“隆江猪脚饭博物馆”于2023年开馆,通过沉浸式场景还原90年代工厂区的猪脚饭店,展出老卤坛、传统卤料秤等文物,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更具创新性的是“猪脚饭盲盒”——将不同地域的猪脚饭制成即食包,搭配文化手册,消费者可通过扫码观看各地猪脚饭的制作工艺纪录片,实现“味觉+文化”的双重体验。

社区营造的新可能正在萌芽。广州某文创园将废弃厂房改造成“猪脚饭主题社区”,邀请老字号店家入驻,设置“老卤传承工作坊”,市民可领养一坛老卤并参与日常养护,形成“共享老卤”的社群模式。这种“饮食+社交”的创新,让猪脚饭从饱腹之物升华为文化参与载体,重构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感。

八、结语:一碗饭的文明叙事

从唐宋灶膛里的煨猪脚到元宇宙中的虚拟猪脚饭,这道平民美食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吃”的终极智慧——在匮乏中创造滋味,在流动中坚守本味,在平凡中孕育传奇。当我们拆解猪脚饭的千年演进史,实则是在阅读一部微观的中国文明史:它用最廉价的食材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生存哲学,以最包容的姿态接纳了地域文化的多元碰撞,凭最本真的滋味连接着离散群体的乡愁记忆。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猪脚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抵抗——抵抗食材浪费的消费主义,抵抗口味同质化的工业逻辑,抵抗情感疏离的现代病。正如那锅需要世代守护的老卤,真正的美味从不在标准化的配方里,而在人与食物、人与人、人与土地的漫长对话中。下次当你接过那碗热气腾腾的猪脚饭,不妨多停留片刻,看看酱红的卤汁如何渗入雪白的米饭,听听邻桌食客用方言谈论的家常,或许会突然懂得:这碗饭里,装着的是一个民族在烟火气中坚守的生活美学,是刻在饮食基因里的文化自信。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武道大帝陆鸣至尊神殿弑神赤龙我们中,出了一群开挂的穿越者长生:一曲唢呐,送葬诸天仙帝重生八零:姐就是这么拽狂武兽尊太虚逐星河合欢宗极品鼎炉,开局被圣女俘虏绝世邪神之纵横异界说我是反派,污蔑竟然成真了!全能王妃要爬墙赵长河洛七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合体双修(执魔)真的是异世界大冒险?九转修罗诀奥术学院:神圣萃取系统长生:修仙从发展下线开始冰火破坏神姬叉新书党兴龙的异世界之旅张若尘万古神帝帝王血脉九天斩神诀7号基地九凤,我娶不过来啊绝世神帝倾城妃佣兵团的故事开局收徒系统,获得百张仙帝卡历劫重生之开挂一路飙反派:师尊师姐求你们了九劫真神齐飞鸿地球毁灭后,我被选中成神我的身体能加词条刚成鸿蒙至尊,就被榜单曝光了!逆西游之覆灭血玉玄天九星霸体诀免费全文阅读京都天眼神医开局黄皮子讨封,斩妖除魔得长生神之戒我屠杀妻子全族,被她追杀七百年苍穹之破晓法通百家,独尊儒术神诛风云录但有名刀在手,何惧天下妖魔?弑神仙尊通天之路正天高武:悟性超绝,我真的出息了!
随梦书屋搜藏榜:人到晚年,绝美魔女拿我当炉鼎!穿越最作炮灰女配长生家族:从妻妾成群开始无敌从狼的凶猛进化开始斗罗天榜现世,我身份瞒不住了!我在秋斩刑场当刽子手那几年驭兽女王:修罗长官,别傲娇!离婚后,冷冰冰的前夫缠着我复合灵神力道神尊这功法有毒人间正道:邪恶,天不收你我收你九黎至尊超神学院之弑神之路玉秀鸿尘九域星芒为反派送上福利斗罗的打更人改变世界,从修改世界词条开始逍遥行之侠客风云传冷王霸爱:毒宠摄政王妃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木叶之带土飞雷神吾神名祜叶玄叶灵我只想混宗门补助,可她们非要拜我为师!沉睡十万年,我获得八荒吞天鼎领主时代:我以领地镇混沌白鹿原,我是白孝文我替鬼王生孩子战神王爷狂宠倾城医妃我竟然是我老婆笔下的主角别哄异闻从试睡凶宅开始洪荒:不给我天庭,我就去地府极女世界全能武神重生申公豹之逆世封神玄幻开局就无敌武侠问道快穿之另类重逢洪荒:道友不牺牲,我如何成圣?九天破圣无敌从返祖开始天命皇帝,开局加入皇权吃鸡大赛沉睡万年,醒来一掌拍碎禁地!我的灵主夫君昊的苍穹天荒囚牢地府祖宗五岁半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灵妖御世录全斩魄刀,妖魔隋唐行【签到修仙,碾压全服】马明星域修仙传圣界之歌灵霄衍神诀从成为皇帝开始无敌网游之再塑人生这个圣人不讲武德我为宗门战至残疾,宗门却弃我如早芥星启新纪元三清变四清了,这回不能分家了从灵根被夺开始问剑道长生不当反派后迎娶无上女帝破阵医刀人间堪命局系统赋长生:请华夏大佬入族谱冥府系统:开局吞噬三尸鬼时空御灵:星辰时空传奇修仙苟长生我在修真界靠签到卷成全能老祖我在仙界开小卖部狐妖:吾乃二郎显圣真君!把我逼出宗门,你们怎么又急了?仙途传奇之真君嫡传合欢宗:反派,主角嚣张亲妈上门高武:从侯府庶子到摄政王重生元帅,从凡人开始复仇天子父母双帝:开局葬天,葬地,葬神杀手修真路心鉴天下长生:我在修仙界搞工业吞神鼎葬神镜原初界养蜂指南九天镇海印,星轨锁龙志长生从外门弟子开始我演坏人怎么了,都成天帝了时空树下灵证档案强者很多?可我召唤的强者更多老祖叶三天神魔大陆之哥布林召唤师传说,仙与金鳞混沌战天录天地玄门一天突破十二境,你跟我退婚?我自带空间我散修逆天邪神终局之战仙级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