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清晨六点,俞语被手机震动惊醒。屏幕上显示一条来自沈翊的短信:「速来会议室。」
她匆忙洗漱,冷水拍在脸上也驱不散眼底的疲惫。昨晚她又梦见了原来的世界——画室里未完成的毕业作品《城市记忆》,教授失望的眼神,还有那阵将她带到这个世界的奇异眩晕。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杜城站在投影前,眉头拧成一个结。沈翊靠在角落,白衬衫外罩了件深灰色针织衫,衬得肤色越发冷白。他朝俞语微微点头,示意她坐到自己旁边。
\"根据俞语对那串数字的解读,\"杜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情愿,\"我们排查了3月14日15点前后全市的儿童聚集活动。发现今天下午三点整,北江实验小学将在人民公园举行春季写生活动,预计参与学生超过两百人。\"
投影切换到公园平面图。俞语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在原剧中,这起连环儿童失踪案最终未能侦破,而现在,她可能改变这一切。
\"你认为嫌疑人今天会再次作案?\"刑侦队长蒋峰问道。
杜城看向俞语:\"这要问我们的'直觉专家'了。\"
会议室所有目光齐刷刷射来。俞语喉咙发紧,她能感觉到沈翊在身旁轻微的呼吸节奏,像一种无声的支持。
\"不一定是今天,\"她尽量使声音平稳,\"但那串数字确实像在标记时间。而且......\"她停顿了一下,想起原剧中一个一闪而过的细节,\"前三个失踪孩子都参加了美术类课外班。\"
沈翊突然直起身:\"张乐乐上周六刚从少年宫美术班下课。\"
\"所以我们的嫌疑人专门针对学画的孩子?\"蒋峰记录着。
\"或者在寻找有特定绘画天赋的孩子。\"沈翊补充道,目光若有所思地掠过俞语。
杜城拍板决定:\"今天便衣布控人民公园,重点监视写生区域。俞语,\"他顿了顿,\"你既然这么了解嫌疑人的思路,一起参加行动。\"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俞语被安排在距离学生写生区不远处的凉亭里\"画画\",作为诱饵之一。沈翊则在附近的咖啡店待命,通过耳机与她保持联系。
\"记住,不要擅自行动。\"出发前,杜城严厉地警告她,\"你只负责观察。\"
上午十点,春日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俞语坐在凉亭里,素描本摊在膝上,时不时抬头观察四周。公园里游人如织,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三三两两分散在草坪和湖边写生。
耳机里传来沈翊的声音:\"看到穿蓝色外套、戴渔夫帽的男人了吗?你左侧九点钟方向。\"
俞语假装调整画纸角度,余光扫向左侧。一个约莫四十岁的男子正慢悠悠地朝学生聚集区走去,手里拿着专业单反相机。
\"看到了,他在拍照?\"
\"只拍画画的孩子,已经换了三个位置。\"沈翊的声音带着警觉,\"我让蒋峰靠近确认。\"
俞语继续装作专心画画,实际上每一根神经都绷紧了。男子举止正常,但那种有选择性的拍摄行为确实可疑。她翻开新的一页,快速勾勒出男子的侧脸。
\"不是他。\"沈翊突然说,\"蒋峰确认了身份,是晚报摄影记者,有正规采访证。\"
俞语松了口气,却又感到一丝不安。如果今天嫌疑人没有出现,那些孩子依然处于危险中。
正午时分,学生们聚在一起吃午餐。俞语也取出三明治机械地咀嚼着,眼睛却不停扫视周围。突然,一个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穿着棕色夹克的中年女性,推着一辆装满画具的小车,正和几个孩子交谈。
\"沈翊,\"她小声呼叫,\"推画具车的女人,在橡树下。\"
\"看到了。她在做什么?\"
\"好像是...在评价孩子们的画。\"俞语眯起眼睛,\"她拿起了一个小女孩的画本。\"
女人弯下腰对小女孩说了什么,女孩开心地点头。接着女人从推车里取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女孩。
\"她给了那孩子什么东西!\"俞语差点站起来。
\"冷静,我看到了。\"沈翊的声音依然平稳,\"是奖品。公园写生活动的赞助商。\"
又一次误报。俞语沮丧地叹了口气。整个下午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人物。五点整,活动结束,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
\"收队吧。\"杜城在耳机里下令,声音里掩不住的失望。
俞语收拾画具,内心充满挫败感。难道因为她的介入,案件发展已经改变了?或者她记错了原剧细节?
就在这时,一阵骚动从湖边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划破空气:\"放开我!我不认识你!\"
俞语猛地抬头,看到一个戴棒球帽的高个男子正拽着一个约七八岁的男孩往树林方向走。男孩拼命挣扎,却被男子用外套遮掩着动作,周围人群竟无人察觉异常。
\"沈翊!湖边!穿黑t恤戴蓝帽子的男人,他抓了个孩子!\"俞语顾不上伪装,抓起素描本就往湖边冲去。
\"俞语,别冲动!等支援!\"沈翊的警告从耳机传来,但她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男子察觉到动静,回头看了一眼,随即加快脚步拖着男孩钻入树林。俞语紧追不舍,树林里的光线顿时暗了下来。她听到男孩的哭声越来越近,却在拐弯处突然失去了目标的踪影。
\"该死!\"她停下脚步,耳机里只有杂音,已经超出了通讯范围。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地上有一张被丢弃的画纸——一幅儿童蜡笔画,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太阳和房子。俞语捡起来,翻到背面,发现用铅笔潦草地写着一个地址:东郊仓库b区12号。
这是原剧中没有的线索。俞语心跳如鼓,迅速拍下照片发给沈翊,然后继续向前搜寻。树林尽头是一条偏僻的小路,停着一辆银色面包车。男子正把哭闹的男孩往车里塞。
\"住手!\"俞语冲上前,在男子关门的瞬间用素描本卡住了车门。
男子显然没料到会有人追来,愣了一下。俞语趁机看清了他的脸——狭长的眼睛,右眉上方有一道疤。正是她梦中见过的面孔。
\"你是谁?\"男子厉声问,同时伸手去摸后腰。
\"我是他老师!\"俞语急中生智,指着吓呆的男孩,\"家长在找你,活动还没结束呢!\"
男子眯起眼睛:\"少管闲事,姑娘。\"他的手从后腰抽出一把折叠刀。
俞语后退半步,大脑飞速运转。她必须拖延时间。\"等等!你是林老师对吧?张乐乐跟我说起过你。\"
男子明显一怔:\"你认识乐乐?\"
果然!俞语暗自庆幸自己赌对了。\"当然,他很喜欢你的...美术课。\"她故意含糊其辞,\"他说你答应教他画星空。\"
男子的表情微妙地变化了,手上的刀稍稍放低:\"乐乐还好吗?\"
\"他很好,就是很想你。\"俞语慢慢靠近,\"你知道吗?他画了一幅画想送给你。\"
就在这时,树林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男子警觉地抬头,猛地推开车门:\"上车!\"
\"不!\"俞语一把拉住男孩的手,\"跑!\"
男孩挣脱男子,朝俞语身后跑去。男子暴怒,挥刀向她刺来。俞语本能地用素描本挡在面前,锋利的刀尖刺穿厚纸板,离她的眼睛只有寸许。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灰色身影从侧面扑来,将男子撞倒在地。沈翊!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几下就将男子制服。紧接着,杜城带着警员们赶到,给嫌疑人铐上手铐。
\"孩子没事。\"蒋峰抱着受惊的男孩走过来。
沈翊松开嫌疑人,转向俞语。他的目光落在她被刀划破的素描本上,眼神复杂:\"你没事吧?\"
俞语这才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没、没事。\"
杜城走过来,表情阴沉得可怕:\"我让你等支援,为什么不听命令?\"
\"当时情况紧急——\"
\"她救了那个孩子。\"沈翊打断道,\"而且找到了关键线索。\"他拿出手机,显示俞语发给他的仓库地址。
杜城看了看地址,又看了看被押上警车的嫌疑人,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所有人回局里做笔录。\"
回分局的路上,俞语和沈翊同车。车内的沉默像是有实质般压在胸口。
\"你怎么确定他就是嫌疑人?\"沈翊突然问。
俞语攥紧破损的素描本:\"我...看到他只挑画画好的孩子下手。\"
\"在那么多人里,你偏偏注意到了他。\"沈翊的语气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俞语转头看向窗外:\"运气好吧。\"
\"你知道我不相信运气。\"沈翊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审讯持续到深夜。嫌疑人名叫林强,曾是少儿美术培训机构的老师,五年前因体罚学生被开除,之后心理逐渐扭曲。他专门绑架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强迫他们临摹一幅特定的画——他早逝女儿的最后作品。
\"我们在东郊仓库找到了前两个失踪的孩子,\"杜城在案情总结会上宣布,\"健康状况良好。林强没有伤害他们,只是...强迫他们一遍遍画同一幅画。\"
投影仪上显示出那幅画——一个女孩站在星空下,笔触稚嫩却充满感情。
\"他女儿死于白血病,\"沈翊低声对俞语解释,\"最后一幅画就是这个。他一直在寻找能'完美复制'它的人。\"
俞语喉咙发紧。这个细节原剧中从未揭示,她无意中揭开的不仅是案件真相,还有一个父亲扭曲的悲痛。
会议结束后,杜城叫住了俞语:\"三个月试用期。\"他递给她一张正式临时工作证,\"你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我依然不信任你。\"
\"谢谢,杜队。\"俞语接过工作证,上面印着她的照片和名字,职务栏写着\"刑侦画像助理\"。
\"别高兴太早。\"杜城冷笑,\"我会盯着你的一举一动。\"
回到临时宿舍已是凌晨。俞语刚关上门,就听到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沈翊站在走廊昏暗的灯光下,手里拿着一个扁平的盒子。
\"给你的。\"他将盒子递给她,\"今天那本毁了。\"
盒子里是一本崭新的素描本,皮质封面,纸张质地比她原来那本好得多。
\"谢谢,但这太贵重了...\"
\"工作需要。\"沈翊打断她,语气公事公办,目光却柔和,\"明天八点,画像室。我们复盘林强的社交网络画像。\"
他转身要走,俞语突然叫住他:\"沈翊...那个地址,我是偶然在地上看到的。\"
沈翊停下脚步,没有回头:\"我知道。\"
\"你不问我为什么能注意到那些细节吗?\"
终于,他转过身,嘴角挂着一丝几不可见的微笑:\"你会告诉我的,在你准备好的时候。\"
关上门,俞语翻开新素描本的第一页,发现扉页上用铅笔写了一行小字:「直觉需要训练,就像素描需要练习。——S.Y.」
她抚过那行字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第一次有人给了她无条件的信任——即使这种信任背后可能藏着怀疑和试探。
第二天清晨,俞语提前半小时到达画像室。推开门,她惊讶地发现沈翊已经在里面,正站在画架前专注地描绘着什么。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勾勒出他清瘦挺拔的轮廓。
听到动静,沈翊头也不抬:\"咖啡在桌上。\"
俞语端起印着卡通图案的马克杯,好奇地凑近画架。沈翊正在完善林强的面部画像,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
\"颧骨应该再高一点。\"她下意识指出。
沈翊的笔停顿了一下,然后按照她的建议调整了线条。神奇的是,这微小的改动立刻让画像更加逼真。
\"你观察力很好。\"他退后一步审视作品,\"但下笔时犹豫。\"
俞语拿起备用画笔,在另一张纸上快速勾勒出林强的侧脸:\"我习惯先确定轮廓再填充细节。\"
沈翊看着她笔下流畅的线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是法国学派的手法。\"
\"我...以前跟一位法国老师学过。\"俞语半真半假地回答。在原世界,她确实参加过法国画像大师的短期 workshop。
沈翊没有追问,而是将自己的画架挪开一些:\"一起完成这幅。\"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他们肩并肩工作,时而交流技巧,时而沉默作画。俞语发现自己能预判沈翊的每一处笔触,而他似乎也理解她每一个绘画习惯。当最终作品完成时,两人都愣住了——这可能是北江分局有史以来最精准的嫌疑人画像,线条既有沈翊特有的细腻精准,又融入了俞语带来的生动质感。
\"我们合作得很好。\"沈翊轻声说,目光在画像和俞语之间游移。
俞语点点头,突然意识到两人站得太近,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节油和薄荷气息。她急忙后退一步,却不小心碰翻了颜料盒。
\"对不起!\"她手忙脚乱地去捡。
沈翊蹲下来帮她,两人的手在散落的颜料管上不经意相触。俞语像被烫到般缩回手,抬头正对上沈翊近在咫尺的眼睛。那一瞬间,她仿佛看到了他眼中闪过某种复杂的情绪,但转瞬即逝。
\"周五有空吗?\"沈翊突然问,声音异常平静,\"城西新开了个油画展,刑侦相关的。\"
俞语的心跳漏了一拍:\"工、工作需要的调研?\"
沈翊站起身,背对着她整理画具:\"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
俞语捏着一管赭石色颜料,感觉脸颊发烫:\"我会查查排班表。\"
沈翊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八点半,分局门口见。\"
他离开后,俞语瘫坐在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抚过素描本扉页上的那行字。她越来越分不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到底是因为找到了存在的价值,还是因为那双能看透一切却依然给予她信任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