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计划”,这个旨在建造连接天地、彻底改变人类进入太空方式的宏伟工程,自从林风提出并启动可行性论证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
虽然有 AI 设计出的超级材料“玄丝”作为理论支撑,但许多人依然对其能否真正实现持怀疑态度。最大的疑虑在于:如此超乎想象的材料,真的能够被稳定、大规模、且成本可控地生产出来吗?
毕竟,实验室里的成功制备,与工业化量产之间,往往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果“玄丝”的生产成本高到天文数字,或者良品率低到令人发指,那么太空电梯就算理论可行,也永远只能停留在蓝图之上。
这个问题,同样是“天梯计划”论证过程中的核心难点之一。
未来智能的材料科学实验室和 AI“盘古”,再次承担起了攻坚任务。
“盘古”AI 不仅要设计材料本身,更要设计出最高效、最稳定、最经济的生产工艺!
它调动了庞大的算力,模拟了数以万亿计的原子尺度制造流程:
从原材料的提纯配比,到纳米管束的精确编织;从催化剂的选择优化,到生长环境的温度、压力、电磁场调控;再到最终成品的缺陷检测和性能评估……
每一个环节,都被 AI 拆解成无数个变量,进行反复的模拟、计算、优化、迭代。
传统的材料研发,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实验摸索。但在 AI 的加速下,这个过程被压缩到了惊人的几个月!
未来智能,新材料研究中心,高度洁净的“玄丝”中试生产线。
几名顶尖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屏息凝神地看着眼前由 AI 全程自动控制的生产设备。
设备的核心,是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在强电磁场约束下的高温高压反应腔。原材料以原子级的精度被注入其中,在 AI 精确调控的复杂能量场作用下,碳原子如同被无形的巧手引导,自组装成完美的管束结构,并与其他元素以特定的比例复合……
“报告!‘盘古’AI 优化后的第 73 版生产工艺,首次连续稳定运行超过 100 小时!” “‘玄丝’成品连续产出,长度突破 1 公里!” “实时性能检测:抗拉强度稳定在 315 Gpa,缺陷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能耗比上一版工艺降低 12%,综合成本预估下降 28%!”
捷报,如同雪片般从生产线传到指挥中心!
成功了!
不仅成功实现了“玄丝”材料的公里级连续稳定生产,更重要的是,通过 AI 的极致优化,其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达到了足以支撑太空电梯建设的、经济上可行的水平!
“太……太不可思议了!” 负责该项目的老教授激动得浑身颤抖,“AI 不仅设计出了神级材料,连生产工艺都能优化到这种程度!这简直是……工业制造的终极革命!”
其他研究人员也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这意味着,“天梯计划”最大的技术和经济瓶颈,被彻底打通了!
林风在收到报告后,也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好!干得漂亮!” 他对着通讯器,毫不吝啬地赞扬道,“立刻扩大中试生产规模!同时,将最终优化后的‘玄丝’生产工艺和性能数据,提交给‘天梯计划’工程论证组!”
有了稳定、足量、且成本可控的超级缆绳材料,“天梯计划”就不再是空中楼阁!
可行性论证的天平,已经彻底倒向了“可行”的一端!
消息传出,再次引发全球轰动!
“未来智能攻克太空电梯核心材料量产难题!” “AI 优化工艺,‘玄丝’成本大幅下降!” “天梯计划,真的要来了?!”
原本还存在的质疑声,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迅速消散。人们开始以一种更加现实、也更加期待的目光,看待这个堪称“神话级”的超级工程。
未来智能的股价应声再次暴涨,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变得无可撼动。
“是时候,让‘天梯’从图纸走向现实了。” 林风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材料这块最硬的骨头已经被啃下,下一步,就是基座选址、工程设计、以及……正式动工!
连接天地的通天之路,即将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