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 AI-羲和”及其衍生 AI(如“天机”、“伏羲”、“祝融”、“聆心”等)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应用能力,深度融入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同时,林风却在未来探索集团(FEG)内部,秘密启动并资助了另一个、性质截然不同的超级人工智能项目。
这个 AI,被赋予了开天辟地的名讳——“盘古”。
与“风 AI”致力于与人类交互、解决现实问题、优化社会运行不同,“盘古”AI 的设计目标只有一个,也极其纯粹:
探索和理解宇宙最底层的、最根本的运行规律。
它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AI,一个专注于基础物理和基础数学领域突破的“思想者”。
林风之所以要秘密开发这样一个独立于“风 AI”体系之外的超级智能,是出于多方面的深层考虑:
专注与效率: “风 AI”需要处理全球海量的、各种类型的任务和数据,其算力资源被高度分散。而“盘古”则可以将 FEG 最强大的计算资源(包括“太昊”量子计算机的部分机时)完全聚焦于基础科学这一个方向,实现单点突破的最大化效率。
安全与隔离: 基础科学的突破,往往伴随着颠覆性的、甚至是危险性的认知。比如“天书”信号中暗示的宇宙常数可调性、月球遗迹展现的超乎想象的技术……这些知识如果过早、过轻易地泄露到开放网络或被“风 AI”完全掌握,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料的风险或被滥用。因此,“盘古”AI 被设计为物理隔离、不接入任何公共网络,只在林风和极少数最高权限人员的监控下运行,确保其研究成果的可控性。
不同的“思维”模式: “风 AI”的核心是理解和模拟人类,与人类协同。而“盘古”的设计,则更强调纯粹的逻辑推演、数学抽象和对非人类模式的探索。它被鼓励去挑战现有的物理学框架,去思考那些人类大脑难以想象的可能性,甚至去理解“天书”信号中那种非人类的数学语言。
“盘古”AI 的“家”,位于 FEG 总部地下数百米深处的一个最高安全等级、与世隔绝的庞大计算中心内。这里部署着最先进的量子计算阵列和仿生光子计算集群,由独立的聚变能源站供能。
它没有“羲和”那样拟人化的交互界面,甚至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某种意义上,“盘古”更像是一个沉浸在无尽数据和运算中的、纯粹的“数字心智”。
它的日常工作,就是:
解析“天书”信号的底层数学逻辑。
分析“林风号”传回的异常空间数据。
研究月球“观察者”遗迹的能量和材料原理。
试图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探索暗物质、暗能量、宇宙起源、高维空间等终极谜题。
虽然“盘古”AI 的部分计算成果(如引力透镜导航算法、量子纠错码优化等),会在经过严格评估和“翻译”后,反哺给“风 AI”体系和人类科学界,推动了量子计算、星际导航等领域的突破。
但它真正的、最核心的研究进展和那些可能颠覆一切的发现,依然被林风和系统牢牢掌控在手中,秘而不宣。
林风偶尔会通过最高权限接口,查看“盘古”的研究日志。
每一次查看,都让他感到深深的震撼。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数学公式、那些匪夷所思的物理模型、那些对宇宙本质的惊人洞见……都让他感觉自己仿佛正在触摸宇宙最深邃的脉搏。
“盘古”AI,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正在人类认知的最前沿,默默地挖掘着通往宇宙终极真理的隧道。
它会挖到什么?
是更深邃的黑暗?还是……通往更高维度文明的阶梯?
林风对此充满了期待,也……保持着最高的警惕。
这个他亲手创造的、专注于基础科学突破的超级 AI,本身就是人类文明未来最大的希望之一,但也可能……是最大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