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惊?”
永宁侯府的议事花厅内,裴驸马和永宁侯面上的神情像得惊人。
“你确定是给桑枝压惊?”裴驸马失声喃喃。
天可怜见,此刻最需要压压惊的,分明是他这个一把年纪且惊魂未定的驸马爷!
戚嬷嬷微微欠身,语气从容又不失礼数:“老夫人念及裴五姑娘年纪尚小,归家时日又短,骤然目睹这般骇人之事,恐受了惊吓,特意命老身将这开过光的玉佛珠并几味养神安魄的药材送来。”
“说来也奇,老夫人虽只与五姑娘有过一面之缘,却总说格外投缘,一见如故。这些日子常在佛前念叨,说裴五姑娘生得灵秀,心里头喜欢的紧,时常惦念着。”
裴驸马的眼神愈发一言难尽了。
“承蒙荣老夫人垂爱挂念,实乃桑枝的福气。”
“改日……”
“改日本驸马定要桑枝登门拜谢,向荣老夫人请安。”
戚嬷嬷顺势道:“既是驸马爷这般说,荣国公府必定早早预备着,专候五姑娘光临呢。”
说罢,目光在永宁侯与庄氏面上轻轻一扫,唇边笑意便敛去三分,转而福身道:“老奴就不在此叨扰驸马爷与侯爷、夫人商议要事了。”
话音落下,已款款退后两步,这才转身离去。
永宁侯此刻心中百味杂陈,犹如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
他既为裴桑枝能讨得荣老夫人欢心而暗自欣喜,又因荣国公府的态度而愤懑难平。
想他堂堂永宁侯,在那些人眼中竟还不如一个深闺女子来得重要。
别以为他没有察觉到戚嬷嬷看向他时陡然冷淡了的神色。
虽未明言,却已道尽了轻蔑
看人下菜碟儿的,能是什么好货色!
裴桑枝眸光微转,轻而易举地洞悉永宁侯心中所思,不由在心底轻嗤一声,唇角微扬,带着几分漫不经心的笑意,直言不讳道:“父亲未免太过敏感了。”
戚嬷嬷不是瞧不起永宁侯,是压根儿就没正眼瞧永宁侯。
言外之意,根本没把永宁侯当人看。
永宁侯掩耳盗铃,蹙眉道:“你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本侯在想,府中近日风波不断...…不若请些高僧开光的法器镇宅,或是寻位得道高人来做场法事驱驱邪?”
裴桑枝一本正经地发问:“父亲莫非觉得,永宁侯府为这上京城添的谈资还不够多?从王公贵胄到市井小民,谁人不在议论我侯府之事?”
“还是说,父亲打算将这一桩桩丑事……真假千金的身世之谜、兄妹悖伦的丑闻、一日纳三妾的荒唐、甚至...…弟弑兄的人伦惨剧,统统推给那虚无缥缈的邪祟之说?”
“我漂泊在外多年,学识浅薄,见闻有限。斗胆请教父亲,究竟是何方邪祟如此闲极无聊,日日前来永宁侯府滋扰,专行此等卑劣龌龊又见不得人的勾当?这般行径若是在邪祟界传开,怕是连那邪祟都要颜面扫地吧?”
声音里的讽刺,没有一丝一毫的遮掩。
永宁侯面色铁青,额角青筋暴起,本能地想要厉声呵斥裴桑枝目无孝道、心无尊卑。
却在瞥见驸马爷似笑非笑的神情时猛然惊醒,终是硬生生将满腔怒火咽下,挤出一句连“为父...…为父一夜之间痛失两子,这心里难免方寸大乱,惊慌失措,生怕你与临允有丝毫意外。”
裴桑枝幽幽道:“父亲,您还是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咒我和四哥了。”
“再者,二哥和三哥死的并不光彩,您实在没有必要总是挂在嘴边。”
“非但博不得旁人半分怜惜,平白还让人看了笑话去。”
“言归正传吧。”
“父亲召集全家聚在此处,不知是有要事相商,亦或有重大决定宣布?”
庄氏双目赤红如血,浑身颤抖着,终是忍无可忍,一把攥住裴桑枝的衣袖,声音嘶哑地质问:“谨澄与临慕皆是你一母同胞的骨肉至亲!他们暴毙而亡,你心里竟连半分悲痛都没有吗?”
“这般冷血无情,你还是个人吗?”
裴桑枝冷漠的睨了眼庄氏:“母亲,当我知道二哥为了裴春草要置我于死地,以绝后患时,我没有以血还血,让他以命抵命,就已是顾念着这一脉相承的血缘之情。”
“至于三哥……”
裴桑枝忽地绽开一抹笑意,眼底的寒意却更盛:“母亲虽不复青春,可这记性也不该差到这等地步吧?”
“三哥那条黄泉路,不正是母亲亲手递过去的吗?”
“方才在大理寺面前说的大义凌然,如今倒又演起这出猫哭耗子的戏码来了。”
“女儿实在没兴致与母亲做这些口舌之争。还请母亲安分些,莫要再生事,仔细听父亲说正事。”
“若再要往我身上泼脏水,不如请大理寺卿再走一遭,好好查查三哥的死因?”
“看看是以死谢罪,还是蓄意谋杀。”
“看看到底配不配得上母亲口中的暴毙二字。”
庄氏气的浑身发抖。
“都给我住口!”永宁侯怒不可遏,重重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吵什么吵!吵成这样是要把侯府掀了不成?”
庄氏也是有病,明知道吵不过、惹不起,还硬要吵,硬要惹。
到最后,除了憋一肚子火,还能得到什么!
裴驸马眸光一沉,反手便是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扇在永宁侯后脑勺上:“本驸马尚在此处,你装什么大尾巴狼。”
永宁侯登时气焰全消,缩着脖子嗫嚅道:“父亲息怒,实在是庄氏与桑枝太过不像话……”
裴驸马轻飘飘道:“真正不像话的,都已经死了。”
永宁侯唯唯诺诺:“父亲教训的是。”
“儿子欲说之事有二,其一是谨澄和临慕的身后事该如何操办。”
“其二,是临允如今被押在大理寺狱中,儿子想着该如何周旋打点,好让大理寺从轻发落,早日将临允接回府中。”
“二是,如何为押入大理寺狱的临允奔走斡旋,让大理寺轻罚轻判,早日接临允归家。”
虽说他心底盘算着再纳几房妾室,多生几个儿子延续香火。
可眼下……
这不还只是个念想么?
临允这根独苗,他无论如何都得保住。
或许他还可以让庄氏好生调养身子,为他再添一个嫡子。
庄氏今日在大理寺少卿面前的那番举动,倒让他恍然惊觉,这许多年过去,庄氏依旧是最懂他心思、最合他心意的人。
那一刻,她全力护他的模样,与记忆中年轻时的庄氏重叠在一起。
横亘在心底的隔阂,在这一瞬间,轰然瓦解。
庄氏纵有千般不是,万般过错,却有一点至真至诚。
待他之心,数十载如一日,未曾有丝毫改变。
仅此一点,便足以抵过万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