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浮动着若有似无的硫磺味,混着墙角野菊的淡香,正是炎煞派独有的气息 —— 既带着地火淬炼的刚烈,又藏着几分山野间的幽微。
穆枫放轻脚步转过那道朱漆月门,门轴转动时发出细不可闻的 “吱呀” 声。
后院的僻静小院里,四棵老槐树将石桌笼罩在浓荫下,几片枯叶顺着风势打着旋儿飘落,恰好落在青玄子的布鞋边。
石桌旁围坐的四道身影各有气度:静宜师太的灰布道袍上沾着些许尘土,显然是赶路而来。
洛远山腰间的古朴长刀鞘上,饕餮纹在光影里忽明忽暗;了觉大师的赭色僧袍浆洗得发白,却依旧平整如新;而青玄子指尖正捏着半片槐叶,似在端详叶脉间的纹路。
“穆枫来了。” 静宜师太率先抬眼,手中紫檀念珠正转到第三十二颗,圆润的珠子在她指腹间摩挲出温润的光泽。
她的目光落在穆枫肩头的尘土上,沉静的眸子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你之前传来的消息,我们已与各脉核实过了。”
念珠转动的速度陡然快了半分,木珠相撞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果然如你所料,” 她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寒意,“魔莲宗的黄眉弥勒佛子这几日在黑风谷一带频频调动人手,连镇守莲台的护法都被调走了三个,明摆着没安什么好心。”
穆枫心中一凛,快步上前对着四人拱手行礼,袖口带起的风掀动了石桌上的茶盏,碧色茶汤泛起细密的涟漪。
他的目光飞快扫过众人:静宜师太的眉头微蹙,显然对黄眉佛子的动作颇为忌惮;洛远山的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击着,指节泛白,像是在压抑着什么。
了觉大师依旧双目轻阖,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却比刚才深了些;唯有青玄子朝他微微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安抚,示意他站到自己身侧。
洛远山忽然停下敲击的手指,玄色劲装下的肩膀微微绷紧:“黄眉弥勒佛子那秃驴向来伪善,这次动了真格的,怕是真要对‘那东西’下手了。” 他说话时,目光不自觉地瞟向静宜师太,像是在确认什么。
了觉大师这时缓缓睁开眼,双手合十的指尖轻轻碰了碰眉心:“阿弥陀佛,黄眉佛子觊觎先天境久矣,此次动作怕是与传闻中的‘魔莲天舞轮’脱不了干系。”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晨钟般穿透了槐叶的簌簌声,“那阵法需以百种生灵心头血为引,每到月圆之夜便会泛起血光,方圆十里的草木都会枯败 —— 老衲前日接到大林寺飞鸽传书,说黑风谷西侧已有农户家的牲畜无故暴毙,怕是阵法已在暗中启动了。”
穆枫握着袖中传讯符的手指猛地收紧,符纸边缘硌得掌心微微发疼。他想起庄信账号内邮箱里那片空白,忽然明白望月奴为何迟迟没有回复 —— 或许早已被卷入这场血祭之中。
了觉大师缓缓睁开眼睛,那双眸子深邃如古潭,仿佛能映照出人心底最深的隐秘。他双手合十,宽大的僧袍袖口随着动作轻轻摆动,露出腕上一串油光锃亮的菩提子手链。
“阿弥陀佛,” 他的声音平和温润,像山涧清泉流过玉石,“此次之事牵连甚广,不仅关乎各大门派的安危,更涉及到无数无辜生灵,情况之复杂,远超我们最初的预料。”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虽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蕴含着佛法的威严:“贫僧已从大林寺调来一位内门弟子,法号圆真,此子不仅精通易容之术,更对魔莲宗的行事风格颇有研究。我已让他改换身份,从黑风谷那条线打入对方内部,专司打探黄眉弥勒佛子的动向。”
“如此一来,” 了觉大师微微一笑,眼角的皱纹随之舒展开来,“我们便可双管齐下,如果遇上了,也好有个照应,即便其中一方遇到不测,另一方也能及时将消息传出。”
“那我如何与对方确认身份?”穆枫不解的问道。
“无需确认这也是为了你们安全考虑,圆真师侄他的功夫有般若寺的影子,穆师弟你天生聪慧定能从中发现一二,”了觉大师补充道。
青玄子闻言,点了点头,接过话茬说道:“了觉大师考虑得甚是周全。静宜师妹和洛兄也会各自带领门下精锐,潜伏在炎煞派外围的迷雾森林和断魂崖一带,在暗中伺机而动。”
他转头看向穆枫,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与郑重:“你和大林寺的那位圆真师侄只需安心潜伏,切勿轻举妄动。一旦探查到黄眉弥勒佛子布置‘魔莲天舞轮’的具体方位和时间,以及‘血髓莲花’的凝聚进度,立刻用秘符传讯回来,我们便会即刻行动,务必一举捣毁他的阴谋。”
穆枫心中了然,郑重地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想起了什么,眉头微蹙,有些迟疑地问道:“师弟明白了。只是,花间派内部情况复杂,魔莲宗的人更是狡猾多疑,若是在潜伏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情况有变,是否可以便宜行事?”
“那是自然,” 静宜师太不等青玄子开口,便率先说道。她手中的紫檀念珠不知何时已经停下,手指轻轻捏着其中一颗,目光锐利如鹰,“卧底之事本就异常凶险,瞬息万变,若是事事都要请示,恐怕早已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你要见机行事,不必束手束脚。”
她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许,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坚定:“这次我不安排任何人接应于你,一来可以减少暴露的风险,二来也能让你更加自由地行动。事成之后,你便按照之前商定的计划路线撤退。如真到了万不得已需要接应的地步,自有老身亲自前来,绝不会再像上次那般出了纰漏。”
穆枫听着静宜师太的话,心中微动。他看得出来,或许是师兄青玄子从中斡旋的缘故,静宜师太显然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的安排周密了许多,也显出了足够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