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没有话能够反驳,最后只化作一声叹息了事。
“阿兄对象儿的疼爱,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真是没想到,在象儿婚事会这么轻率。”
“娘子,太孙已经定下,就是没定下,也不会是淮王,轻率一些,淮王也就安全一些。”
城阳如梦初醒,她的母亲是河南长孙氏,父亲迎娶母亲之后,也纳妃无数,后宫里那些高品阶的宫妃,都是大族出身。大族之间的利益联盟,婚姻永远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夫君,夜深了,你还要继续看这些公文吗?”
杜荷刚想回一句,他从前也是这样加班加点,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下去,他成亲了,不能冷落夫人。
且说李觉,这些日子去甘露殿愈发的勤快,哄得李世民心花怒放。
不过,同自家孙儿打交道多年,李世民知道这小子“没事儿献殷勤,非奸即盗”,可他也是能忍,只要李觉不主动说有什么事情相求,他就坚决不搭腔。
李觉屁颠颠讨好了祖父数日,有些小失落,从前他逗祖父开心,祖父都有东西赏赐下来,还可以让他去司宝库挑,这一次费心费力伺候了祖父半月,却始终不见祖父松口。
李世民将李觉的小表情尽收眼底,却始终不点破,小兔崽子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这个习惯可不好,趁着小得纠正。
一连黏了祖父半个多月,始终没见祖父松口,李觉终于坐不住了。
“阿翁,孙儿有事情求您。”
“十六天,穆穆,你可算是要说,你来甘露殿献殷勤是为了什么了。”
这话说的,李觉有些小失落:“阿翁,孙儿从前也经常来甘露殿陪您,怎么就成了献殷勤?”
李世民道:“你从前来陪着阿翁,是发自内心的情义,阿翁十分开心。这半个多月,你心有所求,为了利益驱使而来,阿翁心里头很不舒坦。”
话说到这里,李世民拉过李觉,抱坐在自己腿上,笑着说:“穆穆,你有所求,只要不是特别过分,阿翁都会满足你。可你这样钻营,属实不该。
穆穆,你是皇太孙,你父亲千秋万代之后,你会是大唐未来的君主,你若是有了钻营的习惯,就会喜欢钻营的臣子。
那些好钻营的臣子,专门打听君主喜恶,献媚取宠,一旦得势,就四处逞凶,祸害朝纲,荼毒百姓。”
“是这样啊!”李觉揉了揉脑袋,又道:“怪不得,孙儿这一次伺候了阿翁这么久,阿翁始终都没说要许诺孙儿什么,所以早就看出孙儿有所求了?”
李世民点点头,君主喜怒无形于色,不过李觉才多大,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做到喜怒无形于色,实在强人所难。
“孙儿的确是有所求,阿耶说,做人白吃白占,是好逸恶劳之徒,孙儿觉得,孙儿求阿翁帮孙儿的忙,阿翁要费心思,孙儿就要回报阿翁,不能让阿翁白费心思。
孙儿原本是打算挑一件礼物送给阿翁,可孙儿礼物都没什么稀奇玩意儿,阿翁是大唐天子,什么稀奇的宝贝没见过,就觉得送礼物不好,
孙儿想了好就,也没想到改用什么东西答谢阿翁,还是去弘文馆,问陆师傅,孙儿要送阿翁礼物,该送什么礼物好,陆师傅说:为人君之臣,侍君以忠孝为要。
孙儿只觉得豁然开朗,这才想着过来伺候阿翁,把阿翁伺候的开心了,也不枉费阿翁费心思帮孙儿一次。
阿翁方才说的也有道理,孙儿做的事情就是献媚取宠,古人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孙儿若是一直这样做事情,大抵也会喜欢这样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才不会一天忙着奉承君上。”
李觉露出了疑惑的神情:“阿翁和阿耶说得都有道理,孙儿该怎么做,才能不算好逸恶劳之徒,又不算献媚取宠之徒?好难啊!”
李世民听了李觉的解释,笑着回答:“是阿翁误会穆穆了,还以为穆穆孝顺我,就是为了得到好处。”
李觉撅起小嘴,哼唧一声迈开脑袋:“之前孙儿过来陪阿翁解闷,阿翁开心了要给赏赐,孙儿都没有要,怎么就成为了好处才来孝顺阿翁?”
李世民哈哈一笑,转过李觉的小身子,耐心解释:“阿翁也是不知道里头缘由,误会了穆穆,穆穆不生气了好不好?阿翁知道,咱们穆穆是最好的孩子,就算我不给赏赐,穆穆也会孝顺阿翁。”
李觉这才没有继续生气,靠到祖父怀里:“阿兄要成婚了,孙儿想送阿兄礼物,又不知道该送什么好。”
李世民拍抚着孙儿背心,笑着问:“你的小金库里头应该有不少的好宝贝,随便挑出来一件给你阿兄不行吗?”
李觉从祖父怀里抽出来,看着祖父的神色大为不解:“阿兄一辈子就成婚一次,怎么可以随便?”
李世民面色微微有些尴尬,捂着嘴轻咳两声缓解尴尬:“穆穆,阿翁不是那个意思,阿翁的意思是你的小金库有不少的宝贝,里面肯定有价值不菲的好东西,拿出来送给你阿兄就可以了。”
“阿翁,心意,阿兄就成一次婚,孙儿随便找一件东西,只要贵重就行,那也太敷衍人了。”
“穆穆的意思,最好可以自己动手,彰显心意。”
李觉摇头,不假思索的回答:“要能彰显心意,还要贵重。孙儿这么小,能力有限,孙儿能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值钱。阿兄可是正一品的亲王,礼物太磕碜了可不行。”
李世民忍不住在心下吐槽李觉:小屁孩儿,要求一堆,人不大,事儿挺多。
“所以,你想送你阿兄什么礼物?”
李觉眨巴着大眼睛,不解的看着祖父:“孙儿要是想到了,肯定就直接付诸于实践了,怎么会求到阿翁这里来呢?”
李世民抿了口茶,吐槽起自家大孙:“你要求也太高了。”
“就是要求高,孙儿才来找阿翁,阿翁,你可是孙儿的盖世大英雄,你不能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