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放心,弟子必不负老师所望!”
仓颉重重点头,眸中好似燃着两簇火焰,他声音虽稚气,却掷地有声。
“弟子势要让人族,走出记事之难,不再靠错漏百出的绳结之法记事。”
他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仿佛要把决心攥进骨血里。
“定要让每个人的名字、每一条律令,都能清楚的写下,传于子孙后代!”
“哪怕走遍洪荒人族部落,哪怕一个字要教百遍、千遍,我也绝不退缩!”
常寿垂眸看他,花白胡须掩不住嘴角上扬,竹杖轻点。
“好志气——从今日起,你便先从部落开始观察,用心去看、去想,一个东西像什么?它能代表什么?”
常寿目光落在仓颉脸上,语气放缓。
“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用最简单的线条画下来,若有困惑之处,可来寻我。”
仓颉听得连连点头,小手已经迫不及待,抓起一根树枝,就要往外跑,却被常寿一把拉住。
“莫急,为师还有个好东西给你。”
常寿抚须,他看了一眼仓颉手中的树枝,学习也得有学习样子。
作为老师兼职家长,该给的基础物质保障,那可不能少。
拿着个树枝去造字,成何体统。
他虽不能明面上直接告诉仓颉文字,可提供些辅助学习的用品,还是能办到的。
常寿兽皮袖袍一拂,一缕霞光自袖中旋出,光华散去,竟化作一杆尺许长的毛笔。
笔杆细长,其上隐有年轮纹理,通体如白玉,周身泛着雅灰、浅黄、淡青三色霞光。
笔尖毫锋雪白,根根分明,银光闪烁,触之柔软。
虽不是毛发所做,却和毛发一般柔软适中。
不愧是先天灵宝,整根笔的品相极佳。
“老师,这是何物?怎么从你袖子里出来?”
仓颉瞪大了眼,好奇地看着那霞光灿灿的毛笔,又不敢贸然触碰。
“呵呵,此物名唤‘春秋笔’,乃是一件灵宝,是为师昔年所得。”
常寿轻抚笔杆,声音温和,解答着仓颉的疑惑。
“宝物有灵,自可藏于袖中。”
此物,正是常寿在分宝崖所得,上品先天灵宝——春秋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你既立志造字,若有趁手之物,岂不事半功倍!”
常寿笑呵呵的看着仓颉,春秋笔自他得到炼化后,尚未使用过。
今日见仓颉要造字,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件宝物。
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徒儿,这笔正是造字之神器,毫锋所过,可写尽洪荒之事。”
“来日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一笔之下,可留真意,可载文气,一笔可通神。”
说罢,他将笔递到仓颉手中。
一手托住他的手腕,一手摆弄他的手指,示范握姿。
“拇指按此处,食指压此处,中指衬底,腕平掌虚——此为握笔姿势,唤作‘春秋在握’。”
常寿后半句纯粹是胡诌的,可仓颉却听的心潮澎湃。
他依样学样,小手虽瘦,指节却灵活,一呼一吸间,已然将春秋笔握稳。
他试着在空中一划,毫尖过处,竟留下一缕淡银色微光,如晨星曳尾,经久不散。
“哇,好宝贝,老师,这是给我的?”
仓颉惊喜抬头,眸子里映着笔锋余辉,仿佛看见未来无数文字,出自这春秋笔下。
“呵呵,光有笔可不够哦!”常寿点头,松开手,含笑道:“笔有了,那‘草稿本’也得配齐了。”
“啊,老师,‘草稿本’又是何宝物?”
听到仓颉疑惑,常寿不由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