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远和宋哲群一行人来到工地时,工地上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在搬运建筑材料,有的在挖掘地基,还有的在搭建临时工棚。
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宋明远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工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转身对着父亲宋哲群说道:“父亲你看,看来我们之前的工作做得不错,工人们的积极性和干劲都很高啊!”
宋哲群点头回应:“是啊,这些百姓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热情,一切还是你每个月发的救济粮以及你舍命保卫泰安城。”
“要是别人,这些百姓怕是早就跑完了,根本不会来给你修建什么机场。”
宋明远点头赞同:“父亲,你说得对。”
“工期虽然紧,但绝不能因为赶工而忽视安全和质量。致远,你这边要加强对工头的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马致远立刻应声道:“少爷您放心,我已经安排了几名得力手下,专门负责巡查工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头们也都很负责,工人们也都遵守纪律。”
宋明远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工人们的伙食和住宿安排得如何?他们干的是体力活,吃住可不能马虎。”
马致远回答道:“伙食方面,我们按照您的要求,每餐都有荤有素,分量充足。”
“工人们也都反应伙食很好,体力也能跟得上。住宿方面,临时宿舍虽然简陋,但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有,工人们也表示满意。”
宋明远听后,微微颔首:“好,工人们满意就行。父亲,你看您这边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宋哲群沉思片刻,说道:“远儿,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在工地上设立一个医疗点,安排几名大夫和护士。”
“目的就是随时应对工人们可能出现的伤病。毕竟工地上难免会有一些小意外,提前做好准备,也能让工人们更加安心。”
宋明远眼前一亮,赞许地说道:“父亲,你这个建议很好!王猛,马上安排人手,尽快在工地上设立一个医疗点,确保工人们的健康。”
王猛立刻应下:“是,师座,我这就去办。”
“父亲,我准备在这里驻守一个营的兵力,来保证这个机场修建时的安全。”
“好啊!军事听你的安排就行,其他的我来负责!”
“好!”
随后,二人又四处转了一转,便乘车回到了城内。
宋明远回城后,便将李大力一团的一个营派出去驻防在临时机场修建场地。
在这期间,不死心的西尾寿造发动了多次进攻,但每一次都被宋明远的部队击退。
两辆虎式坦克和两辆t34坦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日军的步兵根本无法抵挡。
城墙上的高射炮和城内的支援炮火也让日军吃尽了苦头。
西尾寿造的徒劳进攻给宋明远再次送来了一波积分!
【系统检测到宿主部下击毁小鬼子战车6辆,获得1200积分!】
【系统检测到宿主部下击落小鬼子飞机16架,获得8000积分!】
【系统检测到宿主完成泰安防御战(二),获得积分积分!】
【宿主现有积分!】
......
临时指挥部内,西尾寿造此刻越来越感到无力。
他从未遇到过如此难缠的对手,宋明远的战术和指挥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西尾寿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攻下泰安城。
“司令官阁下,我们必须改变策略。”板垣征四郎沉声说道,“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损失会越来越大。”
西尾寿造沉默片刻,终于下定决心:“传我命令,所有部队暂时停止进攻,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随即,便是不甘心地给远在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发去了一封电报。
北平,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此刻司令部内,气氛凝重而肃穆。
宽敞的会议室中,长条桌两侧坐满了日军高级将领,肩章上的金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紧张感。
寺内寿一坐在主位上,手中捏着西尾寿造发来的电报,眉头紧锁。
目光在电报上反复扫视,仿佛要从字里行间找出什么破绽。然而,电报中的内容却让这位老将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寺内寿一指尖摩挲着电报纸,纸面已被攥出细密褶皱,油墨字迹洇开处依稀可见“重型坦克”“高射炮群”等字样。
“诸位,相信各位你也看到了,第二军的第五、第十师团进攻泰安极其不顺利,所以我们有必要集中优势猛攻一处!”
“对于日前发布的“黄河以北平定作战”命令,各部遵照执行,现我做如下调整航空团给予泰安方向最大程度的支援。”
“另,第114师团即刻沿着津浦铁路南下,与第5,第10师团汇合,配合打通泰安。”
“为后面迅速实现灭亡华夏的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做准备。我希望不要再听到什么死伤惨重,无法攻陷的词汇!”
其实,寺内寿一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大本营再次发来了催促命令。
务必在三月初打通南北贯通线,以实现快速统一华夏的目的。
而且,西尾寿造背后也是有一些关系的,寺内寿一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毕竟谁也不知道哪天会倒霉,多个朋友多条路!
“哈依!”
会议结束后,很快便有人将会议内容发给了西尾寿造。
“哟西,既然两个师团拿不下泰安城,那就三个师团外加一个航空兵团!”
说着,哭丧着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过他的笑容注定是短暂的。
......
城内,宋明远正在安排手下布置雷达基站,之前兑换的16部雷达,宋明远拿了两部布置在城内用来监测日军飞机!
布置完成后,宋明远从之前登记的人群中找到了学过通信的来观测,并让一部分学生实地学习,加快进度。
毕竟,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实地进行操作。
宋明远这种催熟操作,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一大堆装备无人使用,还不如直接上手操作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