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大家早已知晓他在宫内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但此刻听他这般直白的话语,依旧觉得心跳加速。
仿佛有个声音从远处传来,喊着:
“男子汉就该这样!”
“他日定能取代之!”
说实话,胡大老爷并不太在乎这些议论。
在宫里,他该守的规矩自然遵守,但要像别人那样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甚至将皇帝一家奉为神明,那是不可能的。
在他眼中,朱元璋不过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加上儿女亲家罢了。
所以,他可以表现得恭敬,但绝不会过度敬畏。
既然对朱元璋如此,对他人更是如此。
然而,他习惯了这样的态度,却让旁人感到震惊。
前来传话的小宫女,此时脸颊通红,几乎站不住,好不容易才挤出一句话:
“相爷,您还是去东宫一趟吧。
”
看着小宫女紧张的样子,胡大老爷叹了口气,“好吧好吧。
”
“唉,你们这些人啊!”
“哪里这么多繁文缛节!”
一边说着,胡大老爷自顾自地朝东宫走去,完全不需要人带路。
开玩笑,别的地方他或许不清楚,但这东宫,他怎能不知?
胡大老爷清楚得很,自家小月儿定是听闻他入宫的消息,想来看看他,说说话罢了。
若真有要紧事要说,这丫头早回家了。
她性子直爽,从不扭捏。
胡大老爷刚到东宫门口,就见一人提着裙摆小跑而出。
看着眼前熟悉的身影,胡大老爷笑着拱拱手,随口道:“见过太子妃。
”
还不等小月儿噘嘴,他就伸手揉了揉她的头,笑道:“走吧,月丫头,让伯父瞧瞧你给我带了什么好吃的!”
嘿!
这做派确实与众不同。
其他妃嫔的家人长辈来东宫时,无不小心翼翼、规规矩矩。
唯有胡大老爷,完全是走亲戚的模样。
你说他没规矩吧,他行了礼,也问候了,还能怎样?总不能让他跪拜吧!
因此,胡大老爷毫无过错。
寒暄一阵后,胡大老爷叮嘱小月儿保重身体,又让朱标多锻炼,午饭才开始。
朱标没来,他太忙了。
不过他也派了亲信太监来致歉。
胡大老爷毫不在意,挥挥手道:“没关系,我是来看小月儿的。
”
“太子见不见,吃不吃都一样。
”
替朱标传话的太监虽知此话真实,此刻却觉得有些尴尬。
这位爷是不是太不把太子当回事了?
吃完饭后,胡大老爷陪胡馨月聊了一阵才离开。
小月儿倒也不觉得不舍,毕竟她回娘家方便,而伯父进宫似乎也不是难事。
回到府中,胡大老爷躺在躺椅上感慨了一句:\"娘呀,天天这么忙图个啥?咱们为老朱家的未来操碎了心啊。
\"
他决定放松一下,便开始考虑是去教坊司还是待在后院。
最后想着许久没见如诗,便往她那里去了。
到了地方,敲门后,门子开门,胡大老爷立刻跪下磕头:\"小的见过老爷!\"得到回应后,他走进院子,刚入门便听到一声娇呼,随后一个身影扑到他怀里:\"老爷,奴家好想您!\"
---
如诗是胡大老爷带回的第一个外室,性格独特。
当初她并不知道胡大老爷的身份,便提着行李跟他走。
有人可能觉得她冒失,但胡大老爷却欣赏她的果断和勇气,认定她敢爱敢恨。
因她直爽热辣的性格,如诗显得与众不同。
钱财、房产、首饰之类的东西,她虽喜爱但并不执念。
她心中在意的只有胡大老爷。
胡大老爷一进门,她便不顾一切地冲过去。
规矩、僭越、失礼等,在她这里全然不存在。
此刻她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紧紧抓住眼前的这个男人,不让他离开。
胡大老爷心里也明白,感受到怀中微颤的娇躯,想起自己已有小半月没来了。
对胡大老爷而言,如诗和宛如只是他的选择之一。
他有空闲、有兴趣时就会来这里**作乐,若不来这里,他还有别的去处。
但对如诗来说,胡大老爷是她的唯一。
那种从心底涌起的热情,几乎能吞噬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胡大老爷只有一句话:出钱出力。
他先拿出早已备好的玉钗,待如诗笑颜满面时,便抱着她往后面走。
出了钱,接下来就是出力的时候。
巧的是,出力到一半时,宛如也鼓起勇气加入了进来。
这对满身含蓄却性格羞涩的姑娘来说,如果不是思念快要溢出,她是绝不会这么做的。
这一折腾,直到掌灯才结束。
看着左右两侧头发散落、玉臂横陈却已睡着打鼾的两位姑娘,胡大老爷苦笑一声。
自己真是糊涂!明明已是老夫老妻,却这般冲动,倒像从未体验过一样。
胡大老爷对自己的实力颇为自得,毕竟有系统的加持,再加上前世浪荡生活的经验,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一夜过去,第二天清晨,胡大老爷尚未醒来时,突然感到脸上有些痒。
睁眼一看,两个姑娘正靠近他的脸仔细打量。
由于她们靠得太近,头发垂下来才让他觉得痒。
“是不是昨晚没吃够?”即便早已是夫妻,这样的私密话语让宛如依然面红耳赤。
看着两人不同的神情——一个是娇蛮热情,另一个则憨厚害羞,胡大老爷心中满是得意。
这样的生活才有趣。
沉浸在鱼水之欢中的胡大老爷,连续两天享受着这份愉悦。
某天,他回到府中处理公务。
忙完杂事,望着初夏的阳光,他随意脱下外袍和靴子,光脚穿上木屐,只穿里衣,卷起裤腿和袖子,悠闲地来到后院准备钓鱼。
许久未碰鱼竿,沉迷美色让他差点忘了这个爱好。
下人们早已习惯胡大老爷的各种怪念头,看到他衣衫不整仍若无其事,迅速准备好所需物品:躺椅、小桌、鱼竿、鱼篓、茶水和点心。
胡大老爷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我要钓鱼”,下人们就立刻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
胡大老爷惬意地跷着二郎腿,享受着初夏略显灼热的阳光,一手持竿,一手端茶,悠闲地喝上一口。
正当他沉浸在这种舒适的小日子中时,忽然一道光屏闪烁。
【夏日的快乐您已知晓!】
【恭喜宿主开启夏日完美开端,系统特别奖励消遣读物一份!】
【期待宿主继续努力,不忘初心,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看到这熟悉的光屏,胡大老爷愣了一下。
他对系统很熟悉,但这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消遣”奖励。
读物?
这算什么奖励?
带着些许不满,胡大老爷先回到书房,关好门窗后领取了奖励。
伴随着一声闷响,桌面上突然多出一堆精致的仿古名着。
胡大老爷瞥了一眼那些熟悉的书名,有些失望地皱眉。
“我以为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结果就这样?”
他对这些经典作品并不感冒,《**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知名消遣读物,可这奖励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胡大老爷现在的生活方式多样,根本不需要这些书来填补空闲。
不过,他转念一想,如果把这些书送去报社发表,倒是个有趣的主意。
巧合的是,最近由于李善长案件,报社有不少官员和文人都受到了牵连。
报社陷入了困境,内部编辑人手短缺,关键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连载作者离职了。
再加上李善长案件的影响,部分作者的工作量有所减少,写作热情也明显下降。
报社目前最担心的是没有好的文章和故事,销量怎么办?
胡大老爷对大明周报社有深厚的感情,毕竟这是他一手创办的。
即便在未来的历史书中,这也足以让他留名。
最近,系统给了他一个“垃圾奖励”,他稍作思考便决定将这本书送到报社发表。
他随手拿起《**梅》,认为这本书一旦发布,定会引发轰动。
胡大老爷坚信《**梅》会非常畅销,甚至在整个大明流行。
一方面,《水浒传》曾引起过广泛关注,而《**梅》的推出正好可以借此热度吸引读者。
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同人文”的概念。
而且,正如俗话所说,“食色性也”。
活了两辈子的胡大老爷深知那些喜爱这类作品的读者群体的强大消费力。
那是一股桀骜不驯的气息,仿佛徘徊在法律边缘,随时准备堕入深渊。
因此,这《**梅》立刻吸引了胡大老爷的目光。
莲儿和瓶儿的故事缠绵悱恻,怎能只让一个人知晓、独自欢喜!
想到这里,胡大老爷拿起手中的《**梅》,将其分成两部分。
随后,他从府中唤来一个机灵的小厮,脱下带有胡府标志的衣物,换上普通衣衫,将半部《**梅》送到了大明周报社。
此时,大明周报社的负责人正愁眉苦脸。
最近收到的稿件质量直线下降,现在简直无法阅读。
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真是让他头疼。
李善长一案不仅清洗了报社一半的主编和编辑,还害死了许多供稿的士子和官员。
虽然他郑海喜是因巧合上位的。
但他面临业绩压力,也很苦恼。
他曾尝试拜访剩余的几位“大佬”。
但对方明确表示,风声太紧,他们不敢冒险。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
而且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供稿作者,但实际上穿上官服,郑海喜都得毕恭毕敬地称其为大人。
所以这段时间,他很焦虑。
虽然他的突然崛起让他一度飞黄腾达,但如果长期没有起色,麻烦就大了。
短暂的起伏,旁人或许还能理解。
但一直这样下去,难保不会有人指着鼻子骂他!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周报,已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报纸了。
大明周报因独特性和开创性,加上官方的认可,早已成为众人追捧的象征。
作为主编,若能办好这份报纸,自然会在士林间赢得声誉;反之,若无作为,恐怕会在士林和朝堂引发议论。
此时,老郑正为此苦恼,忽有小编辑来报:“外头来了个狂妄的小厮,声称有绝妙稿件,只愿与您单独交谈,且不肯透露身份。
”
“见是不见?”小编辑问道。
老郑听罢,立刻振奋起来:“有何不见之理?快请他进来!只要稿件优秀,报社自会依规刊发、付酬,其余何干?”
小编辑闻言恍然大悟,拍拍自己脸,笑道:“郑编此言令我茅塞顿开!”
“我在衙门时不知报社规矩,今日方知。
今后还请郑编多多指点,定当铭记于心。
”
老郑虽未作明确承诺,却也满意地点点头:“行了,你的机灵我明白,快去请人。
”
小编辑会意一笑,丝毫不提郑总编的犹豫之意。
他知道,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