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四九城的柳絮已经漫天飞舞。何大清坐在书房里,戴着老花镜,手指轻轻抚过那份刚刚整理完毕的家族成员名单。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职务,每一个都代表着何家这棵大树上的一根枝桠。
大女婿\"王泽,二女婿任小川,三女婿朱聿修、四女婿胡逸尘和三女儿何雨欣,二儿子何雨粱,三儿子何雨亭,孙子何明晨 ,孙女婿们如何明韵丈夫仲华、何明婉丈夫陈昊、何明玥丈夫都是高级领导
连何家外围于莉、于海棠都是高级领导。最年轻的阎解娣都已经是某地级市的市委书记。
大儿子何雨柱掌控着何氏家族在全国的餐饮业,养子贾梗负责何氏工程,各地的中兴大厦、中兴广场全部出自他的手笔。女儿们同样出色——何雨水是家族事务总协调人,何雨燕和何雨萌分别负责何氏集团在全国的运输网络和何氏集团的安保队伍。
\"大清,看什么呢这么入神?\"秦淮茹端着茶走进来,她今年六十九岁,但依然是四十美妇模样。
何大清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看咱们家的'成绩单'。\"他把名单递给妻子,\"从南锣鼓巷那个小跨院到现在,谁能想到啊...\"
看到这,秦淮茹眼眶微微泛红:\"记得刚嫁给你那会儿,棒梗还小...\"
何大清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是占地三十亩的何家园林,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与四十年前那个破旧的四合院判若云泥。他突然做了决定:\"雨水前两天打电话说想组织全家聚一次,我看是时候了。\"
\"全家聚会?\"秦淮茹惊讶地放下茶杯,\"现在孩子们分布在全球各地,雨亭在部队,雨梁天天开会,王泽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就定在七月份。\"何大清转身,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地点就选在南锣鼓巷95号,咱们的发祥地。通知所有何氏子孙,无论在纽约还是巴黎,在非洲还是澳洲,全部回来照一张全家福。\"
秦淮茹知道丈夫一旦决定就很难改变,只好点头:\"我让雨水去安排。不过这么多人,光是住宿就是个大问题...\"
\"包下周边三家宾馆。\"何大清摆摆手,\"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让所有何家子孙记住,无论他们飞得多高,根永远在那座小跨院里。\"
接下来的三个月,何家大宅的电话几乎没停过。何雨水作为总协调人,每天要处理上百封邮件和几十通越洋电话。从航班安排到住宿预订,从餐饮选择到摄影团队,事无巨细都要她亲自过问。
\"爸,美国那边的航班已经确认了,明光他们一家五口7月10号到。\"何雨水汇报着进展,\"不过雨亭说军区正在演习,可能要晚一天...\"
何大清坐在太师椅上,静静听着女儿的汇报,时不时点头。他注意到雨水眼下的青黑,知道这三个月来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
\"辛苦了。\"何大清难得地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等这事完了,你去马尔代夫度个假,所有费用我出。\"
何雨水笑着摇头:\"爸,您知道的,我最怕晒太阳。\"她顿了顿,\"对了,摄影师我请了法国来的团队,据说给欧洲皇室拍过全家福...\"
\"不,用中国人。\"何大清打断她,\"去找那个...给咱们拍第一张全家福的老周,如果他还在世的话。\"
何雨水愣了一下。她记得那个老周——二十多年前,何家第一次大聚会时,就是请的胡同口那个瘸腿摄影师。那时候相机还是稀罕物,老周用的是一台老式海鸥相机。
\"爸,老周都七十多了,而且现在都用数码相机了...\"
\"就找他。\"何大清语气坚决,\"告诉他,用当年那台海鸥,用胶片拍。\"
2002年7月15日,南锣鼓巷被临时交通管制。这条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老胡同,今天迎来了它最特别的客人。从早上六点开始,一辆辆黑色轿车陆续驶入,下来的男女老少无不衣着光鲜,气度不凡。
何大清早早地站在跨院门口。这座曾经破旧的小院如今已被修缮一新,但保留了原来的格局。他抚摸着门框上那道刻痕——那是六十年前,他为记录孩子们的身高而刻的。
\"爷爷!\"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何大清转身,看见小重孙子何兴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后面跟着他刚从美国回来的父母。
\"慢点跑,别摔着。\"何大清弯腰接住小家伙,心中感慨万千。六十年前,他也是这样抱着年幼的何雨柱站在这同一个位置。
随着时间推移,跨院里的人越来越多。何雨梁带家人最后赶到,一下车就向父亲道歉:\"爸,上午临时有个防汛会议...\"
\"来了就好。\"何大清摆摆手,目光扫过院子里黑压压的人群。四代人,一百多口,从刚满月的重孙女到他与秦淮茹,何家的血脉在这里完成了最完整的汇聚。
中午的宴席摆了整整二十桌,从跨院一直延伸到胡同里。菜是请丰泽园老师傅来做的,全是何大清当年最爱吃的京味儿菜——葱烧海参、九转大肠、糟熘鱼片...每一道都承载着记忆的味道。
\"爸,您尝尝这个。\"何雨柱夹了一块肘子放到父亲碗里,\"跟您当年带我吃的一个味儿。\"
何大清咬了一口,油脂在口中化开,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吃顿肉都是奢侈,他常常半夜去菜市场捡菜叶,就为了省下钱给孩子们买块肥肉解馋。
宴席过后,何大清敲了敲酒杯,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一百多双眼睛齐刷刷看向这位家族创始人。
\"今天把大家叫回来,有三件事。\"何大清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晰可闻,\"第一,照一张全家福;第二,宣布几个决定;第三,\"他顿了顿,\"让你们都记住这个地方。\"
角落里,老周已经架好了那台老式海鸥相机。他的头发全白了,背也比二十多年前更驼,但摆弄相机的动作依然熟练。
\"第一个决定,\"何大清环视众人,\"从今天起,我正式退休。何氏商业帝国由明远为家主持大局。雨柱、京茹、棒梗、雨燕、雨萌、明韵协助国内商业管理,晓娥、凤霞、明光、明晓、明曦、明睿协助好国外的商业管理。雨水为总协调。\"
人群中发出低声的议论。虽然这个决定并不意外,但真正听到老爷子亲口宣布,还是让人感到一个时代的结束。
\"第二个决定,\"何大清继续道,\"成立何氏家族基金,每年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用于家族成员教育和发展,百分之二十用于慈善,剩下的作为应急储备。\"
他接过秦淮茹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最后一个决定,从明年开始,所有何家子孙,无论身在何处,每年必须回来这里住至少三天。\"
何大清的目光扫过那些年轻的面孔,有些甚至是他第一次见:\"我要你们记住,四十年前,我和你们奶奶就是从这里,开始打拼的。人不可以忘本,不能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院子里鸦雀无声,连最小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何大清突然笑了:\"好了,严肃的话说完了。老周,给我们拍张全家福吧!\"
何大清秦淮茹端坐主座。四个儿子,何雨柱,贾梗,何雨梁、何雨亭,十个儿媳妇秦京茹,娄晓娥,尤凤霞,于莉,刘岚,刘娟。关小关、田晓霞,赵晓梅,江亚宁。四个女儿。何雨水,何雨燕,何雨欣(小当),何雨萌(槐花)四个女婿,王泽,任小川,朱聿修,胡逸尘。孙子19个,结婚的13个,13个孙媳妇。孙女14个,结婚的9个,9个孙女婿。外孙子11个,外孙媳九个。外孙女六个,外孙女婿四个。重孙子六个,重孙女两个。从外孙子4个,重外孙女三个…
接下来的半小时堪称混乱。一百多人按辈分排列,光是调整位置就花了二十分钟。何大清和秦淮茹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身后是他们的儿女和配偶,然后是孙子辈、曾孙辈,呈扇形展开。
\"都看镜头!\"老周喊道,\"三、二、一——\"
\"茄子!\"一百多张笑脸在这一刻定格。老周按下快门的瞬间,何大清悄悄握住了妻子的手。他想起那年,那个冬天,秦淮茹带着棒梗走进这个院子时,天空也飘着这样的柳絮。
拍完正式的全家福,老周又给各小家庭分别拍照。何大清看着子孙们欢声笑语的样子,突然意识到,这才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商业帝国,不是政界人脉,而是这个庞大而团结的家族。
傍晚时分,大部分家族成员都已离开,只剩下何大清和秦淮茹还坐在跨院的葡萄架下。初夏的晚风带着花香,远处传来胡同里孩子们的嬉闹声。
\"累了吧?\"何大清轻声问妻子。
秦淮茹摇摇头,眼中含着泪光:\"就是有点...不真实。记得咱们刚结婚那会儿...\"
何大清望向院子里那口老井,井沿上的磨痕依然清晰:\"明天我让人把这口井重新淘一淘,再种上葡萄。等重孙子们回来住的时候,还能摘葡萄吃。\"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个身上,为他们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几十年的风雨,几十年的奋斗,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平静的满足。何大清知道,何家的故事还远未结束,而今天的全家福,将成为这个传奇家族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