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也是好人,一问就问到了皇后的娘家。
【你也没有想放过太子呀!】
宋知妤无语地看了一眼皇上,心里忍不住开始嘀咕。
【承恩公的前世子喜欢小满,在上一世跟个脑残一样听小满的话,站到了三皇子这一边,这事还用说?太子被舅家背刺,能有好下场,要不他堂堂太子,怎么倒台这么快,当然是因为他有一群拖后腿的亲朋呀!】
皇上同情地望了一眼太子。
太子黑着一张脸,对此倒是早有猜测,况且舅舅在知道这事后,也直接废了世子,不单单废了世子的位置,那一脚下去身子也废了大半。
现在都在家里养着,根本不准他出门。
太子对舅舅的果决很满意,也没有迁怒舅舅。
这个时候提起这个,太子倒有点想知道上一世的舅舅是怎么选择的,虽说他不会为了上一世的事情,来这一世追究责任。
但人嘛!
碰上这种机会,总想探一个结果。
【承恩公也是实惨,上一世根本不知道儿子是一个叉烧,皇后和太子要逼宫,他全力相助,最后承恩公府也落了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宋知妤这个心声,承恩公也听到了。
虽说知道上一世的下场很惨,有些心塞,但同时也是松了口气的。
上一世的惨,和这一世的他有什么关系。
倒是因为着上一世的惨,这一世他的位置稳了,再也不用怕被蠢货儿子拖累,与皇后及太子离心了。
他没有多大的能耐,有如今的地位,全因皇后。
同样,这事好也不好。
闲话自是不好听的,但皇上不怕他外戚权势大,等到太子上位,他承恩公府的荣耀依旧系在太子的身上。
没什么大本事,翻不出浪花,上位者当个小宠物宠一宠也是无妨的。
承恩公办事能力虽然不怎么样,没什么大才,但有点小聪明,而且一向知道该怎么选择。
他万万没想到,儿子只遗传了他的资质普通,却没有遗传到他的情商,根本分不清大小王,不知道现在的好日子哪里来的。
竟敢跟着人瞎混,还想背刺太子。
承恩公垂首,默默想着,回去就让这个儿子意外没了吧!
毕竟,他如果一直好吃好喝地供着儿子,皇后和太子哪天觉得不舒服了,他们整个承恩公府都没有好果子吃。
说句凉薄的话,他光嫡子就有三个。
更别提还有几个庶子。
牺牲一个,真不觉得疼。
即便是他的夫人,在了解始末后,虽哭天抢地了一回,但也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行为维护这个大儿子。
毕竟夫人除了这个大儿子还有两个小儿子,以及两个女儿,光她一个人就有五个孩子,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儿子,拖累满门。
承恩公府的前世子完全不知道他的死期将至,还因被锁在家里,对着丫鬟下人打骂,不停的折腾。
【不过承恩公府最大的问题是这个世子,现在已经解决了,倒没有太大的问题,跟太子妃的娘家不同。而且承恩公很聪明圆滑的一个人,他本人都鲜少仗着皇后太子的势在外面胡来,府里其他人就更没有这个机会了,但凡有的,他也一律都打出去了,所以承恩公的名声不太好听,除了说他靠着女人的裙带上位,还有不少说他懦弱无能的,但于皇后和太子来说,这个舅家很懂事。】
宋知妤看了一眼承恩公府的过往后,忍不住在心里称赞了一把。
这哪里就是旁人所嘲笑的懦弱。
明明就是大智若愚。
如果不是碰上一个带也带不动的儿子,只要太子上了位,他们承恩公府起码还有百年的富贵日子。
【哈哈哈哈,承恩公最大的爱好大约就是在府里生孩子吧!也挺好的,虽然府里也有不少小妾,但都是正正经经的纳入门的,给了彩礼,没什么强抢民女的事情。】
承恩公老脸一红。
这不怪他。
他又没有一个正经的差事,挂了一个六品的闲差,平日都不用去办公。
出门,除了一些想占他便宜的人,会当面捧着他,哄着他拿银子出来,真有有权有势的人家,虽不会当面让他难堪,但也不怎么和他来往。
和他来往的都是一些酒肉朋友,他也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重,再加上皇后每次召见他的夫人都会叮嘱几句,他也就不爱出门。
闲在家里能干嘛?
不就是和妻子睡睡,小妾玩玩,那……孩子,不就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吗?
好在,他承恩公府有银子养得起,倒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他觉得没什么不好,只是被人这样提出来,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好似他没得什么正经事干,天天就和妻妾造小人玩去了。
只是他没料到,被宋知妤这样说了以后,周围的人看他的眼光都变了,未来更是有几家主动和他们承恩公府交好。
不是那种因皇后和太子的脸面,而是真正看上了承恩公这个人,想和他们承恩公府结儿女亲家的这种。
毕竟到了一定的权势,很多家族想的不是再往上爬,因为已经爬无可爬了,他们想的只是保住现有的地位。
这样的话,儿女结亲,日常往来的人家,就显得重要了。
这可是一个儿女亲家犯事,他们都有可能被牵累的时代,他们不止要保证自身不行差踏错,而且还要指望姻亲家里都有聪明人。
这就比较难。
可是现在有一个被宋知妤点名表扬的人,就跟有了指路明灯一样,承恩公府的儿女一下就成香饽饽了,被打听的人多了起来。
皇上一直对皇后的娘家是比较满意的。
在他是皇子,要有强力岳家的时候,皇后的大儒父亲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当他坐稳皇帝位置的时候,老丈人又没了。
新上位的小舅子,读书不太行,习武更不用说,文不成武不就,堕了他父亲的威风,让不少文臣很看不上他。
因此,别说借他老爹的势往上爬了,看不起他的人更多,毕竟,文人总是自认清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