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平虏城的雉堞,萧如薰就带着三百精锐骑兵出了北门。昨夜烧了蒙兵粮草后,他料定叛军会因缺粮而慌乱,特意让人盯着叛军的粮道——斥候回报,哱拜派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去二十里外的粮仓运粮,此刻正往回赶。
“将军,前面就是青石桥,叛军的粮队应该快到了!”斥候指着前方的石桥,压低声音道。青石桥横跨在一条小河上,是叛军粮队回城的必经之路,桥两侧都是茂密的树林,正好适合设伏。
萧如薰点点头,翻身下马,对身后的士兵吩咐:“都把马蹄裹紧,刀出鞘,弩上弦,等叛军粮队全部上桥,再动手!”三百士兵立刻分散开来,钻进树林,只留下几个斥候在桥边观察动静。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车轮滚动的“吱呀”声和马蹄声。萧如薰从树后探出头,只见一队叛军押着数十辆粮车,慢悠悠地朝着青石桥走来。叛军个个懒洋洋的,有的扛着刀走在粮车旁,有的干脆坐在粮车上打盹,显然没料到会有人伏击——毕竟平虏城守军一直龟缩不出,早已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来了!”身边的李忠握紧了腰刀,眼神锐利如鹰。
粮队缓缓走上青石桥,最前面的叛军骑兵刚过桥,最后面的粮车还在桥那头。萧如薰眼中寒光一闪,猛地举起长刀:“动手!”
话音未落,树林里突然射出密集的弩箭,像雨点般落在叛军中间。走在最前面的叛军骑兵来不及反应,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瞬间响彻石桥。粮车上的叛军慌作一团,有的跳下车想要逃跑,有的拿起兵器想要反抗,却被从树林里冲出来的明军士兵砍倒在地。
“杀!别让他们跑了!”李忠带着一队士兵冲在最前面,短刀挥舞着,每一刀都能带走一个叛军的性命。萧如薰则率领另一队士兵,朝着粮车旁的叛军杀去,他的长刀如一道闪电,很快就斩杀了几个负隅顽抗的叛军小头目。
叛军本就军心涣散,又毫无防备,哪里是精锐明军的对手?不到一刻钟,大部分叛军就被斩杀,剩下的十几个叛军见势不妙,纷纷扔下兵器跪地求饶。
“将军,叛军都解决了!”李忠走到萧如薰身边,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您看,这粮车上都是粟米,还有几车麦子,至少有五百石!”
萧如薰走到一辆粮车旁,掀开盖在上面的麻布,金黄的粟米映入眼帘,还带着淡淡的谷香。他心里一阵激动——平虏城的存粮本就紧张,这五百石粮食,至少能让城里的军民多撑半个月,也能让即将到来的守城战更有底气。
“把俘虏都绑起来,押在粮车后面。”萧如薰沉声道,“再挑选一些健壮的战马和骆驼,用来拉粮车——咱们尽快把粮食运回城里,免得夜长梦多。”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去解绑叛军的战马和骆驼,有的去检查粮车,看看有没有损坏,还有的则将俘虏绑在粮车后面,防止他们逃跑。萧如薰则站在青石桥上,望着远处叛军营地的方向,眉头微蹙——虽然这次夺粮顺利,但哱拜若是发现粮队失踪,必定会加强戒备,下次再想夺粮,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
“将军,都准备好了!”李忠走过来,恭敬地说道。
萧如薰点点头,翻身上马:“出发!回城里!”
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平虏城走去,数十辆粮车在战马和骆驼的牵引下,缓缓前行,车轮滚动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清晰。士兵们走在粮车两侧,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满是胜利的笑容——他们不仅缴获了粮食,更挫败了叛军的锐气,让平虏城的希望又多了一分。
快到平虏城时,远远就看到城门处挤满了人。萧如薰知道,肯定是城里的百姓听说他们去夺粮,特意来迎接的。果然,队伍刚靠近城门,就听到百姓们的欢呼声:“将军回来了!粮食回来了!”
杨氏也站在城门旁,穿着一身素色襦裙,看到萧如薰带着粮队回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快步走上前,对萧如薰说道:“夫君,你可算回来了!城里的百姓都在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幸不辱命,夺了五百石粮食回来。”萧如薰翻身下马,握住杨氏的手,“你让人安排一下,把粮食先运到粮窖,好好清点入库,再让人去通知各街巷,今日给每户百姓都加半升粟米,让大家都能吃上一顿饱饭。”
“好!我这就去安排!”杨氏点点头,转身对着身边的随从吩咐了几句。随从立刻快步离去,去安排运粮和分粮的事宜。
百姓们围着粮车,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上前,对着萧如薰深深鞠了一躬:“将军,您真是咱们平虏城的救星啊!若不是您,咱们恐怕早就饿死在城里了!”
“老人家言重了。”萧如薰连忙扶起老人,“守护平虏城,保护百姓,本就是我分内之事。只要咱们军民一心,就一定能打退叛军,等到援军到来的那一天。”
老人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的泪水。周围的百姓也纷纷附和:“将军说得对!咱们军民一心,定能守住平虏城!”
萧如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一阵温暖。他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百姓的支持,他们才能一次次战胜困难,守住这座孤城。他转身对李忠说:“你让人把俘虏押回军营,严加看管,再去清点一下这次的战果,把缴获的兵器和战马也入库封存。”
“是!”李忠应声而去。
萧如薰跟着杨氏走进城里,只见街道两旁的百姓纷纷拿出家里的鸡蛋、馒头,塞给身边的士兵。士兵们推辞不过,只能收下,脸上满是感动。小豆子带着几个孩子,手里拿着鲜花,跑过来递给萧如薰:“将军,您真厉害!又给咱们带来了粮食,您就是大英雄!”
萧如薰接过鲜花,摸了摸小豆子的头,笑着说:“叔叔不是大英雄,真正的英雄是每一个守护平虏城的人,包括你,包括所有的百姓和士兵。”
小豆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回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呼雀跃。
走到粮窖时,运粮的士兵已经开始将粮食卸下来,军需官正拿着账本,仔细清点着粮食的数量。萧如薰走过去,看着金黄的粟米被一袋袋搬进粮窖,心里稍稍安定了些。他知道,这五百石粮食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距离彻底摆脱困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哱拜的大军还在城外,三日后的攻城战,依旧是一场硬战。
“夫君,你也累了一天了,先回帅帐休息一下吧。”杨氏走到萧如薰身边,轻声说道,“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饭菜,你吃完饭后,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战斗。”
萧如薰点点头,他确实有些疲惫了,昨夜袭蒙营,今日又夺粮,几乎没怎么休息。但他并没有立刻回帅帐,而是转身朝着城墙走去——他要再去看看城墙上的防御工事,确保三日后的守城战万无一失。
杨氏看着萧如薰的背影,眼里满是心疼,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她知道,萧如薰肩上扛着的,是平虏城五千军民的性命,他不能有丝毫松懈。
城墙上,士兵们正在加固城墙,有的在搬运滚石,有的在架设火铳,还有的在修补之前被火炮轰塌的缺口。萧如薰走过去,和士兵们一起搬运滚石,询问他们防御工事的准备情况。士兵们见将军亲自上阵,士气更加高涨,干活也更有劲了。
夕阳西下,将平虏城的城墙染成了金色。萧如薰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叛军营地的方向,眼神坚定。他知道,三日后的战斗,将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但他有信心,有麾下将士的奋勇杀敌,有满城百姓的支持,有贤妻的运筹帷幄,他们一定能守住平虏城,等到援军到来的那一天。
夜色渐深,平虏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城墙上的士兵还在巡逻,粮窖里的军需官还在清点粮食。萧如薰回到帅帐,吃过饭后,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坐在帅案前,摊开地形图,开始筹划三日后的守城战。他知道,这场战斗,容不得半点差错,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带领军民们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