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还没到家门口,村里几个正在晒太阳闲聊的妇女就先被惊动了,纷纷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瞧。
“是卫国的那辆三轮车吧,这又是从城里拉了啥好东西回来?”
“你们快看那车斗,堆得跟山似的,红红绿绿的,这是把供销社给搬空了?”
议论声中,张卫国把车稳稳地停在了自家院子前。
他跳下车,嗓门洪亮地冲屋里喊:“爹,娘,我们回来了!”
话音未落,张为民和赵三妹就从屋里快步迎了出来。
当他们看清车斗里那满满当当的货物时,老两口直接愣在了原地。
赵三妹率先回过神来,快步走到车边,伸手摸了摸那崭新的红色塑料脸盆,又瞅了瞅那堆得冒尖的肉。
张为民也背着手,围着三轮车转了一圈,目光落在那一整箱德山大曲上,眼睛都亮了。
他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地问:“卫国,这是花了多少钱?”
张卫国也不戳破老爹的小心思,笑着说:“爹,您就别问了,钱的事您不用操心。这次办酒,我保准让您二老在村里抬头挺胸,脸上有光!”
赵三妹嗔怪地瞪了儿子一眼:“挣俩钱不容易,咋这么大手大脚的。”
嘴上虽然埋怨,但她脸上的笑容却比院子里的阳光还要灿烂。
她手脚麻利地开始往下搬东西:“行了行了,别堵在门口让人看了,快,先把东西都搬进老屋里去。”
一家人立刻行动起来。
张卫国力气大,一箱酒、还有几十斤肉轻松地扛在肩上就走。
李雪梅则和婆婆赵三妹一起,把那些锅碗瓢盆、糖果点心往屋里搬。
张为民嘴上不说,身体却很诚实,小心翼翼地把三条芙蓉烟捧在怀里,像是捧着什么宝贝似的,郑重地放进了老屋的柜子里锁好。
赵三妹一边把碗筷放好,一边赞不绝口:“这新碗、新盘子就是好看。”
李雪梅笑着应和:“娘,卫国说了,新生活就得有个新气象。”
一家人说说笑笑,忙活了10多分钟,才把那小山似的货物全都归置妥当。
吃过午饭,李雪梅正准备收拾碗筷,赵三妹拦住了她:“这些放着我来,你跟卫国歇会儿。”
李雪梅哪肯歇着,她挽起袖子,笑道:“娘,不用歇,后天就是初六,得赶紧把家里里外外都拾掇干净才行。不然客人来了,看着乱糟糟的像什么话。”
张卫国也立马表态:“媳妇说得对,我们去打扫屋子。”
以前只是粗略地打扫,这次却是下了死力气的大扫除。
张卫国负责体力活,搬桌子挪柜子,把犄角旮旯的灰尘都扫出来。
李雪梅和赵三妹则拿着抹布,从窗户、门框,到新床,桌子,柜子,板凳全都擦了两遍。
赵三妹一边擦着柜子,一边对李雪梅说:“前几天出了太阳,我把卫国上次买的那五套新床单被套都给洗了晒了,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柜子里,就等着初六那天给铺上。”
李雪梅心里一暖,感激地看着婆婆:“娘,还是您想得周到,这些事我都没顾上呢。”
赵三妹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你们在城里忙,家里的事我跟你爹还能动弹,就多做点。”
三个人就这么埋头苦干,从下午一直忙到天黑,又从第二天清晨忙到下午。
整整两天,硬是把两座房子里里外外,擦洗得焕然一新,窗户玻璃亮得能照出人影,地面扫得干干净净,走在上面都怕踩脏了。
傍晚,李雪梅站在院子里,看着窗明几净的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心里却无比的舒坦和满足。
她和张卫国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院子外面响起说话声:“卫国兄弟,在家吗?”
张卫国知道是厨师来了,他赶忙迎了出去,把人请了进来。
又热情地递上烟:“王师傅和刘师傅,大老远的过来,辛苦两位了。”
为首的王师傅接过烟,笑着打量了一下院子:“张老板客气了,你这院子盖得真漂亮。”
他们以前是国营饭店的掌勺大厨,手艺都是数一数二的,后来自己单独出来接活。
两位师傅也不多话,手脚麻利,先是用带来的大帐篷布和竹竿在院子里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凉棚,专门用来摆酒席。
接着,又把他们自己带来的案板、大木盆、还有一整套的专业刀具,全都搬进了厨房。
靠着东墙,是两个传统大土灶,上面放着大铁锅,烟囱从墙壁穿出去,又高又直,保证排烟顺畅。
张卫国指着墙角道:“王师傅,我还备了两个煤炉,买了五百个煤球,到时候要是炖菜火候不够,或者需要温着,随时能用上。”
王师傅赞许地点点头:“张老板想得周到。”
他的目光又转向另一面墙,那里用水泥砌了一长溜的操作台,表面抹得光滑平整,有四米长,切菜、配菜、摆盘,几个人在上面忙活都绰绰有余。
最让两位师傅满意的,是操作台尽头的那个大水池。
一根黑色的胶皮管子从外面的水井接进来,拧开阀门,井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
这是张卫国专门买的抽水机,把井水直接抽了上来。
在这个年代的农村,这绝对是最方便的设施,省去了无数挑水的力气。
王师傅走过去试了试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张卫国一翘大拇指:“张老板,你这厨房,讲究。家伙事儿都齐全,明天你就瞧好吧,保证给你把这酒席办得漂漂亮亮!”
张卫国听了这话,心里最后一点担忧也落了地,他哈哈大笑起来:“那就全拜托两位师傅了。”
十一月初六,星期天,天刚蒙蒙亮。
整个张家院子就彻底苏醒了,一家老小,全都换上了新的衣服。
张卫国穿上了白衬衫,外面套了件毛衣和蓝色中山装,脚下一双黑亮的大头皮鞋,衬得他越发精神挺拔。
李雪梅则是红色毛衣,配卡其色毛呢外套,配着一条黑色长裤,脚上蹬着张卫国从羊城带回来的小皮靴,显得她皮肤白皙,喜气洋洋。
张为民和赵三妹,也穿上了儿子儿媳买的新衣裳,老两口站在新房门口,脸上笑得跟朵花似的。
张桂花和三个孩子也同样穿着新衣服,站在一旁安静的等着。
张为民看了一眼天色,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嗓子。
“时辰到了,放鞭炮!”
“好嘞!”张跃进和张振华兄弟二人应声,从屋里搬出两盘鞭炮,在院子门口的空地上一字排开。
两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引线,然后迅速跑开。
“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瞬间划破了村庄清晨的宁静,一时间硝烟弥漫,满地红屑,那股子热闹劲儿,把半个村子的人都给惊动了。
炮声一停,乔迁的仪式就算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