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南,本该是丹桂飘香的时节,可今年的秋风里却裹挟着铁锈和血腥的气息。濡须、夏口、豫章三路烽火连天,曹魏的旌旗在长江北岸猎猎作响,五十万大军如乌云压境,将东吴最后的希望——建业城团团围住。
京口军营内,吴国丞相司马师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手指紧紧攥着栏杆,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不到五十的年纪,却已满头霜雪,眼角的皱纹像是被刀刻出来的一般深。远处江面上,魏军的战船密密麻麻,桅杆如林,几乎遮蔽了半条长江。
\"丞相,风大,您还是回帐中休息吧。\"军师卫瓘轻步上前,将一件锦袍披在司马师肩上。
司马师没有回头,只是从喉间挤出一声苦笑:\"休息?伯玉,你觉得我还能休息吗?建业城中那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此刻怕是正在宫中饮酒作乐呢。\"
卫瓘顺着司马师的目光望向建业方向,沉默片刻后低声道:\"丞相,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司马师终于转过身来,眼中布满血丝,\"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卫瓘深吸一口气:\"不如...我们撤军吧。从京口撤往三吴地区,拉长魏军的补给线。吴地多山,我们可以散布谣言,拉拢当地山越部族,共抗曹魏。魏军远来,五十万大军不可能长期驻扎,一旦曹璟撤兵,事情就有了转机。\"
司马师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背着手在了望台上来回踱步,靴子踩在木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撤退?\"他喃喃自语,\"那建业怎么办?孙皓怎么办?\"
\"丞相!\"卫瓘突然单膝跪地,\"恕末将直言,孙皓暴虐无道,东吴在他手中早已名存实亡。我们若继续为他卖命,只会白白葬送这七万将士的性命!\"
司马师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自从先帝孙权驾崩,孙皓继位以来,这位年轻的皇帝就沉迷酒色,滥杀大臣。若不是他司马师以\"相父\"的身份苦苦支撑,东吴早就分崩离析了。
\"丞相,\"卫瓘见司马师动摇,继续劝道,\"您还记得当年曹璟在颖水对您说的话吗?他说您'不过是我曹家的一条狗'...\"
\"住口!\"司马师突然暴喝一声,脸色铁青。那是他此生最大的耻辱——在颖水之战中,他被曹璟设计围困,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不得不舍弃弟弟司马昭和老将郭淮保住性命。
卫瓘没有退缩,反而抬起头直视司马师的眼睛:\"丞相,您甘心就这样给孙皓陪葬吗?您甘心永远活在曹璟的阴影下吗?\"
司马师的胸膛剧烈起伏,他转身望向建业方向,他想起孙皓小时候,那个牵着他衣角叫\"义父\"的稚嫩孩童;又想起如今的孙皓,那个动辄杀人的暴君。
\"传令下去,\"司马师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坚定,\"全军收拾行装,连夜撤往吴郡。只带必要的粮草和兵器,其余...全部烧毁。\"
卫瓘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立刻抱拳道:\"末将这就去安排!\"
当夜,京口军营火光冲天。七万吴军趁着夜色悄然南撤,只留下一地灰烬和空荡荡的营寨。队伍沉默而迅速地行进,没有人回头看一眼那座他们曾经誓死保卫的建业城。
---
建业城头,守城的小校赵成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连续三天的警戒让他疲惫不堪,但更让他心惊的是南边那条火龙——那是无数火把组成的队伍,正向着吴郡方向移动。
\"那...那是我们的军队?\"身旁的新兵结结巴巴地问。
赵成的喉结上下滚动,冷汗顺着后背流下。他猛地转身,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下城楼:\"快!快备马!我要立刻面见陛下!\"
皇宫内,孙皓正搂着宠妃饮酒作乐。殿中歌舞升平,丝毫看不出亡国在即的紧迫。
\"陛下!紧急军情!\"赵成跪在殿外高声呼喊。
孙皓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歌舞暂停:\"进来吧,什么事这么慌张?\"
赵成几乎是爬进殿中的,他额头抵地,声音颤抖:\"陛下,京口...京口的军队正在向南撤退!司马丞相他...他好像放弃建业了!\"
殿内一片死寂。孙皓的表情凝固了,手中的金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酒液溅在他华贵的龙袍上。
\"你说什么?\"孙皓的声音轻得可怕,\"再说一遍。\"
\"司马丞相率军南撤,建业...建业恐怕...\"赵成的话没能说完。
\"胡说八道!\"孙皓突然暴起,抽出腰间佩剑,\"相父怎么可能背叛朕?你这个扰乱军心的奸细!\"
剑光一闪,赵成的头颅滚落在地,鲜血喷溅在殿中的白玉地砖上。宫女们尖叫着四散逃开,宠妃昏倒在席上。
孙皓喘着粗气,剑尖滴血。他环顾四周,看到的是大臣们惊恐的眼神。\"你们这是什么表情?\"他狞笑着,\"难道你们也相信这个奸细的鬼话?相父不会背叛朕!他答应过要辅佐朕的!\"
侍中张悌硬着头皮上前:\"陛下,是否派人去确认一下...\"
\"闭嘴!\"孙皓一脚踹翻案几,\"传朕旨意,立刻封锁建业四门!所有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征召入伍!朕要御驾亲征,与曹璟决一死战!\"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再进谏。孙皓看着殿外渐亮的天色,突然大笑起来:\"好啊,都走吧!都背叛朕吧!朕一个人也能守住这建业城!朕是真命天子,有上天庇佑,曹璟算什么东西!\"
他的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疯狂而绝望。殿外,朝阳如血,照在建业城头残破的旗帜上。远处,魏军的战鼓声已经隐约可闻。